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91.
宗跃光  王蓉  汪成刚  王红扬  张雷 《地理研究》2007,26(6):1117-1127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的特色是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在归纳GIS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单纯权重叠加法推广到加权的潜力—限制性分析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把评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限制性两大类,通过取大原则和成对明智比较法分别确定权重,从而更加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大连可做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50.46 km2,约占总面积的6.2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835.97 km2,占总市域面积的13.56%;而不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不适宜和中低适宜区)面积为10851.92km2,约占总市域面积的80.16%,即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范围应该控制在区域的20%土地利用类型中,另外80%的土地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开发。根据上述结果,全区规划分为优化建设区、重点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提出用地分区发展管制对策。  相似文献   
592.
海洋地球物理导航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在水下航行器应用研发中的重要价值,总结了地球物理导航的理论方法,指出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发展方向,阐明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与惯导系统的组合是实现实时、连续、精确、安全隐蔽、完全自主水下导航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593.
本文基于温度因子对核桃萌芽-幼果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了日平均气温隶属函数适宜度模型,将逐日最低气温、致死温度和致灾温度及低于致灾温度持续时间引入温度隶属函数,建立了日最低气温隶属函数适宜度模型,将上述适宜度按一定的权重组合构建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萌芽-幼果期温度隶属函数适宜度模型.基于模型计算分析表明:冻害发生时,日...  相似文献   
594.
磁张量梯度测量具有高分辨率、多参量的优点,能更准确地描述磁源体的分布特征,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具有广阔的用途.磁异常解析信号具有受倾斜磁化干扰小的特点,且为了增强深部地质体的分辨能力,本文提出磁张量梯度数据的解析信号比值的均衡边界识别及空间位置反演技术.磁张量梯度数据的均衡边界识别方法为不同方向解析信号比值的反正切函数,在降低倾斜磁化干扰的同时能有效地均衡不同深度地质体的响应,提高了对较深地质体的分辨率;空间位置反演技术是建立解析信号比值与地质体位置参数的对应方程,利用解析信号比值与地质体的对应关系作为约束条件来反演获得地质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具有无需已知任何先验信息的优势.通过磁性体张量异常试验表明解析信号比值的边界识别方法能清晰和准确地获得不同深度地质体的边界,所建立的反演方程能准确地计算出地质体的范围和深度,具有较高的水平分辨率和精度.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实测磁张量梯度数据的解释,获得了地下铁矿的分布特征,为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95.
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年代际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重要的远洋捕捞对象之一,其种群易受气候和栖息地环境的影响。利用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SHA)两个关键环境因子,计算1950?2015年1?12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对比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位于冷暖位相下茎柔鱼渔场环境以及栖息地质量的变动。结果显示,1950?2015年PDO呈现冷、暖、冷3个位相变化,其中PDO冷位相内的SST距平(SSTA)和SSHA明显低于PDO暖位相。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DO指数与SSTA和SSHA均呈显著正相关,而HSI与PDO指数、SSTA和SSHA均呈显著负相关。PDO位于冷位相时,茎柔鱼渔场内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增加,因此茎柔鱼有利的栖息地面积增大;而PDO位于暖位相时,水温增暖,海面高度上升,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缩减,导致茎柔鱼适宜的栖息地面积缩小。研究认为,太平洋年代际涛动调控了茎柔鱼渔场内的环境变化,进而对茎柔鱼栖息地质量及适宜栖息地范围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96.
根据2011年和2013?2018年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资源密度、饵料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数据,开展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海州湾长蛇鲻在秋季最适宜栖息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7.5~18℃,最适底层盐度范围为31.3~32.0,最适水深范围为24~37 m;选择其3种主要饵料生物作为生物因子,即枪乌贼(Loligo spp.)、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共同作为影响因子建立HSI模型。结果显示,对长蛇鲻空间分布总偏差贡献率最高的是饵料因子,其次是水深和底层水温。通过交叉验证发现,运用算术平均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研究发现,海州湾秋季长蛇鲻的最适栖息地(HSI≥0.7)主要分布在34.5°~36°N,119°~121°E之间,其中35°~36°N海域的最适栖息地分布范围大,而且从近岸至远海,HSI指数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7.
气候变化情景下油茶生长的适宜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军  刘光旭  肖彤 《热带地理》2020,40(5):868-880
基于气候情景数据与油茶标本,运用MaxEnt模型分析全新世中期、当代与未来阶段油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特征,将概率分布结果由不适宜到最适宜分为4个等级,分析了各时段空间分布变化与最适宜区北界变化、几何中心变化及位移情况。结果如下:1)MaxEnt模型的AUC值为0.848,评估结果达到“好”的标准,说明该模型可用;年降水量、最湿季降水量、最暖季平均温、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最干月降水量、最湿季平均温和最冷季平均温等是7个主要环境因子。2)中国油茶主要适宜生长于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经纬度范围为30°N以南、107°E以东地区;适宜及以上等级占研究区面积的34.9%~61%;适宜性变化,空间上西南地区波动明显,面积上稳定和降低类占比较高。3)油茶最适宜区北界位于亚热带中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北界各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变化较小,而秦岭、渝、贵和桂等地变动较大,整体趋势为全新世中期至1980s向南推移,未来情景下2050s和2070s缓慢向北推移;几何中心在全新世中期时位于湖南郴州,至1980s时向东南方位移至广东韶关,至2050s时向东北位移至江西吉安,并相对稳定。4)基于气候情景数据和MaxEnt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中国南方地区油茶气候适宜性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98.
大运河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飞  杨林生  何勋  石勇 《地理科学》2020,40(7):1114-1123
在充分考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新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4个准则层、10个因子层、22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大运河27段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显示:① 从评价结果来看:大运河27段运河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排名情况比较客观,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价大运河遗产河道的游憩利用适宜性较为可信,对于评价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游憩利用适宜性同样具有借鉴意义。② 从游憩利用适宜度来看:11段游憩利用适宜度较高的遗产河道全部位于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的通水、通航河段。4段游憩利用适宜度低的河道均处于大运河已断流区域。浙江、江苏、天津、北京、河北等5省市境内的遗产河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要优于安徽、河南、山东等3省境内的河道。③ 从影响游憩利用适宜性的各准则层来看:游憩利用适宜度高的遗产河道,其生态环境本底质量普遍较高。游憩利用适宜度低的遗产河道,其经济社会条件和旅游发展基础2个指标层的表现也普遍偏低。依托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要在对其不同区段游憩利用适宜性开展评价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游憩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99.
An essential location analytic method is GIS, able to support map-based display along with geographic data creation, management, manipulation in addition to functions for suitability evaluation. Location models have proven to be critical as well, with many prominent approaches found in popular GIS software. This paper reviews a class of location models and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ethods used to solve these models. This is significant because of the broad use and application of location models in GIS to address important problems and issues facing society. Spatial analytical insights are essential. The implications of models and methods available through GIS are explored, particularly notions of solution quality. Case studies are offered to highlight ease of access to location models in GIS along with observed computation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600.
Attractive regions can be detected and recommended by investigating users’ online footprints. However, social media data suffers from short noisy text and lack of a-priori knowledge, impeding the usefulness of traditional semantic modelling methods. Another challenge is the need for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he selection/recommendation of candidate region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we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workflow which combines semantic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social media data to recommend thematic urban regions to users with specific interests. This workflow is novel in: (1) developing a data-driven geographic topic modelling method which utilizes the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self-explanatory semantic information to detect semantic communities; (2) proposing a new recommendation strategy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region’s spatial scale. The workflow was implemented using a real-world dataset and evaluation conducted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semantic representativeness, topic identific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desirability. Th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semantic communities detected were internally consistent and externally differentiable and that the recommended regions had a high degree of desirability. The work ha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f-explanatory semantic information for geographic topic modelling and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region spatial scale into the model for an effective region recommending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