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8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自1999年建成以来,记录了大量地震波形资料,从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云南省及邻区共发生ML≥4.0地震168次,对这些地震的震级重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于云南省的区域地震,近震的体波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之间不满足昆明地震台网多年使用的MS=1.13ML-1.08这一换算公式,且发现ML也不一定大于MS。  相似文献   
32.
IntroductionOnNovember14,2001,aMS=8.1earthquakeoccurredonthewestofKunlunshanPassintheborderareaofQinghaiandXinjiang,whichwasthestrongestearthquakeinChinesemainlandsincetheMS=8.0earthquakeoccurredinDangxiongdistrictofXizangAutonomousRegiononNovember18,1951.TheearthquakeoccurredontheEasternKunlunTectonicZone,whichwasapalaeoplatejunctionzoneinsideTibetanPlateau.ItdividedTibetanPlateauintothesouthandnorthparts.ThezoneplayedaveryimportantroleinTibetanPlateausdeformationprocessanddynamicev…  相似文献   
33.
乌什6.3级地震前、后S波分裂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歌  王海涛 《内陆地震》2006,20(2):139-142
利用SAM方法对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6.3级地震前、后S波分裂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乌什6.3级地震前1年半左右,慢S波时间延迟出现表征区域应力增加并持续上升的变化,而快S波偏振方向出现表征应力场转向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4.
2001年7月11日在甘意省意南县祁青乡发生了Ms5.3地震,经震后现场考察,总结了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与震害、发震构造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5.
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级大地震的伤亡人口再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重新整理了 192 0年海原 8 5级地震的历史资料 ,归纳出关于该地震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有关的 6种重要基础资料 ,并对它们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作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 ,为了做进一步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对该次大地震重新进行了灾害评估。认为该次大地震共死亡 2 7346 5± 970 0人 ,较为可靠 ;压死牲畜 110 4 0 6 8± 76 0 0 0头 ,可供参考 ;只有 4 1个县提供了倒塌房屋的可靠数字 ,总计为 5 90 6 35间。因此 ,倒塌房屋的实际数可能远大于此数。  相似文献   
36.
介绍和分析了2001年2月23日四川省康定-雅江Ms6.0地震前位于甘川交界区的琥都地震台地电阻率,应变,倾斜等观测资料出现的明显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37.
岫岩Ms5.4地震前后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视应力的定义出发,介绍了采用振幅和震中距计算地震矩,进而实现用区域地震模拟资料计算视应力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4地震前后视应力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8.
为提高地震人员伤亡预评估的准确性,完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科学评估地震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以2014年鲁甸MS6.5地震滑坡人员死亡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一种基于公里网格单元的地震滑坡人员死亡率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F检验法对所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计算得到的F值无限接近于1,表明模型无限接近于完全模型,具有极好的数学统计意义。根据模型评估的死亡率反演得到鲁甸地震灾区滑坡致死人数为233人,比实际少17人,总精确度为93.20%,实际死亡人数与模型识别人数在空间上也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计算得到的地震滑坡人员死亡率是实际死亡人数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9.
2021年2月13日晚,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M7.3级地震,产生强烈振动,此次地震被认为是"3.11"地震的余震。首先介绍了PLUM方法的原理及日本气象厅地震预警系统对于PLUM方法的应用,评述了JMA地震预警结果。通过模拟PLUM方法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由预测精度和有效预警时间两个指标来评估该方法的性能,并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预警信息对比。模拟结果显示:受限于地震数据以及PLUM方法本身的原理,在震后第24 s发出第一次警报,不及使用P波预警与PLUM相结合的JMA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在地震前期0~40 s处于烈度剧烈上升阶段,预测精度较差;40 s之后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预测精度高达100%。PLUM方法可以有效克服点-源模型中的弊端,特别是在多个地震同时发生的情况下预警效果良好,将PLUM方法纳入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40.
王琼  聂晓红  高朝军 《地震》2012,32(1):93-102
本文类比分析了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发生后3年内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活动状态, 并进一步讨论了2008年于田7.3级和乌恰6.8级地震后新疆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 结果表明, 1950年以来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发生后, 新疆地区应变能释放相对较为充分, 震后3年通常无6.5级以上强震发生; 7级左右地震后3年新疆地区5级以上地震频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8年于田7.3级地震后5级以上地震出现的活跃—平静的显著差异性活动特征与1974年乌兹别里山口7.3级地震和1996年喀喇昆仑山口7.1级地震后较为相似。 此外, 结合新疆地区强震活动的动力学环境作用和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地区7级左右地震的震源机制特征, 初步探讨分析了该区 7级左右地震后3年内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空间活动特征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