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61.
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淑亮  吕芳  李斌 《中国地震》2011,27(4):348-362
以山西、河北、内蒙等地5口映震能力较强的地下水位观测井为研究对象,对井水位前驱波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强震井水位前驱波现象较为普遍,其比例可达65.1%(41/63);相同地震不同观测井前驱波特征各不相同,同一观测井在不同地震前的特征也各异,这可能与不同观测井具有不同的井-含水层结构以及不同地震前有着不同的震源参数有关;与单井水震波相比,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次数略低于水震波,其比例在39.7%~50.7%之间;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观测井占研究区观测井总数的比例可达66.7%.  相似文献   
462.
本文以阴极发光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胶结物形态和结构以及接触关系的观察,对本溪市牛毛岭马家沟组顶部剖面成岩作用进行研究,重建成岩历史和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压实、胶结、白云岩化、溶蚀、早期破裂作用;同生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多样:分层(1)、(2)和(5)经受较强压实作用,分层(3)—(5)白云岩化特征符合回流渗透模式,分层(4)由于溶蚀形成溶塌角砾;早成岩阶段主要为胶结作用,主要发生于浅埋藏环境:分层(1)的掘穴和破裂等大孔隙被铁方解石充填,分层(3)—(5)中晶间孔隙、小窗状孔隙、溶塌裂缝、硬石膏晶体铸模等孔隙被白云石充填;中、晚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很少。该剖面的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早成岩阶段,这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埋藏史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