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420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81.
针对遥感图像预处理工作中,光谱分解方法处理速度慢而蚁群算法识别目标速度快的特点,结合蚁群算法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建立基于蚁群搜索的光谱分解模型,以剔除植被干扰信息。选取青海黄南州吉地地区为研究区,首先确定蚂蚁移动规则,然后建立基于蚁群算法的光谱分解模型,最后根据模型重构不含有植被信息的新的多波段图像,通过残差图分析以及原图与剔除植被后影像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光谱分解方法剔除植被干扰信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2.
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区域减轻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的根本所在。从“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录入手,分析了中国县域尺度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时空间格局,构建了基于历史灾害频次、人口与经济状况的县域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理论数量的推算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经历了“先东部、后西部,东西共同迅速扩展”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高值区集中于首都圈、长三角、珠三角和沿长江经济带;县域人口密度、人均GDP和灾害频次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数量;福建沿海、长三角与珠三角外围、首都圈东部、川渝陕交界等11个片区是近期示范社区创建的重点区域。研究结论可为区域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3.
焦方谦  赵新生  陈川 《干旱区地理》2013,36(6):1111-1124
利用空间统计方法进行泥石流易发性定量评价的本质是度量影响因子(地形、地貌、岩性等)和响应因子(泥石流)之间的空间关系,最后给出所有影响因子综合作用结果,得到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岩性、降雨量与水系距离7个因素作为泥石流影响因子,采用证据权模型,对研究区内泥石流进行灾害易发性评价,使用自然间断法将研究区内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得到研究区泥石流易发后概率图,获得了较高的置信度,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其它灾害易发性评价中推广。  相似文献   
984.
黄燕玲  黄震方 《地理研究》2008,27(6):1455-1465
从旅游者感知视角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采用SEM结构方程对3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农业旅游者感知模型具有跨样本一致性特征,有较强解释力。研究首次运用结构方程单独定量验证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商品对旅游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显著影响(γ13=0.26 ** ),同时揭示农业旅游地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显著关联(β21=0.88 *** ),旅游资源与软件服务对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影响(γ11=0.48 *** ,γ12=0.20*),并且发现旅游硬件服务与游客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少数民族农业旅游地自然风光、乡村风貌、民族风情等主题特色的保持与挖掘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85.
根据SAR信号对干燥地表的穿透性能,在对罗布泊湖盆区域复杂散射机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测量的数据,利用双层散射结构模型对湖盆区域的微波散射特性进行描述,并对次地表稳定沉积物的体散射分量进行模拟.为了对模型进行验证,本文利用Cloude极化分解方法将ALOS PALSAR数据进行散射机制的分解,并以体散射贡献量作为标准数据,与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水平和垂直极化方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2%和1.68%,证明了模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扩展分析,结果表明,次地表稳定沉积物是罗布泊古湖盆演化结果的直接反映,沉积物的含盐量是罗布泊"大耳朵"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86.
中国热浪前期信号及其模式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婷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5):1472-1486
在中国1979-2008年发生的87场区域干热浪事件中有83场区域干热浪事件可以在250 hPa层高度扰动场上追踪到前期信号.高度扰动信号的移动方向可分为低纬向西和中纬向东传播的两类,前期信号平均出现的时间为7天.中国南方热浪的前期信号,一部分(19%)来自低纬西北太平洋,平均提前4.6天,而大部分(81%)的前期信号来自欧洲和中国西北地区,可提前2-15天,这些信号沿中纬度自西向东移动到达100°E-110°E和40°N附近地区.中心位置发生在北方的区域干热浪事件,前期扰动信号都来自欧亚中高纬度.统计得到,250 hPa层的高度扰动达到120gpm与地面出现区域干热浪相对应的次数占41%.降低区域干热浪的定义标准,高度扰动作为前期信号的正确率会得到提高.在分析2003年中国夏季江南-华南大范围持续热浪事件的基础上,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模式产品,对这次热浪500 hPa高度场做物理分解,结果发现模式对高度扰动的预报具有提前1-7天的预示能力.  相似文献   
987.
From the late 1990s, many studies on local geoid construction have been made in South Korea. However, the precision of the previous geoid has remained about 15 cm due to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problems of gravity and GPS/levelling data. Since 2007, new land gravity data and GPS/levelling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through many projects such as the Korean Land Spatilaization, Unified Control Point and Gravity survey on the Benchmark. The newly obtained data are regularly distributed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show much better improvement in their quality. In addition, an airborne gravity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2008 to cover the Korean peninsula (South Korea only). Therefor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recision of the geoid could be improved. In this study, the new South Korean gravimetric geoid and hybrid geoid are presented based on land, airborne, ship‐borne, altimeter gravity data, geopotential model and topographic data. As for the methodology, the general remove‐restore approach was applied with the best chosen parameters in order to produce a precise local geoid. The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 EGM08 was used to remove the low‐frequency components using degree and order up to 360 and the short wavelength part of the gravity signal was dealt with by using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data. The parameters determined empirically in this study include for Stokes’ integral 0.5° and for Wong‐Gore kernel 110–120°, respectively and 10 km for both the Bjerhammar sphere depth and attenuation factor. The final gravimetric geoid in South Korea ranges from 20–31 m with a precision of 5.45 cm overall compared to 1096 GPS/levelling data. In addition, the South Korean hybrid geoid produces 3.46 cm and 3.92 cm for degrees of fitness and precision, respectively and a better statistic of 2.37 cm for plain and urban areas was achieved. The gravimetric and hybrid geoids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further when the refined land gravity data are included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988.
植被覆盖区卫星高光谱遥感岩性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高覆盖区岩石和土壤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弱信息、小目标,如何利用卫星高光谱遥感提取岩性弱信息是目前遥感地质应用中的最大挑战之一。以黑龙江呼玛地区为例,选择美国EO-1卫星Hyperion高光谱数据。由于植被与下伏岩石-土壤的光谱混合,分别计算研究区含土壤因子和不含土壤因子的植被指数,并对两类不同的植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此分离植被和岩石-土壤组分。在含土壤因子植被指数主成分分析的二维组分散点图上,明显区分出背景植被与异常岩石-土壤组分,证实了植被与岩石-土壤组分经主成分分析分离的效果。同时在不添加土壤因子植被指数的分析中,明显区分出植被覆盖信息。通过对实验区典型岩石进行野外光谱测试,然后对光谱进行连续统去除处理,将其作为参考光谱,与分离后的岩石-土壤光谱进行光谱特征拟合(SFF),从而成功地识别出研究区内不同岩石类型,特别是玄武岩、流纹岩、砂砾岩、安山质凝灰岩、大理岩和石英片岩识别效果较好。根据研究区内不同岩石地层单元内岩石组合特征,通过分离后的组分合成图像,成功地实现了岩性分类。与已知地质图叠加,证实通过卫星高光谱数据提取的不同岩石类型颜色边界与地质图岩性界线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通过植被与岩石-土壤光谱组分分离,结合高光谱遥感的光谱特征拟合,能够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实现植被覆盖区岩性分类。  相似文献   
989.
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0余年来,南汇潮滩尤其是中、高潮滩,以淤涨为主,使岸线迅速向海推进。但潮滩沉积并 非连续,而是以冲、淤相间,长期净淤积的方式进行。潮滩沉积剖面主要由风暴成因的小型层序组成,粗、细 粒交替分别代表风暴与平静天气的产物。潮滩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其难以满足两种常用来计算210Pb沉积速率 的方法---CIC (稳定的初始比度) 模型和CRS(稳定的沉降通量) 模型的前提条件。在实验时,如果只选择 代表平静天气沉积的细颗粒层进行210Pb活度分析,则可能得到一组相对符合CIC模型的数据,利用此方法计算 出南汇潮间带环境的平均沉积速率为6.11~6.23 cm/yr。对历史海图数字化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分析 表明,中、高潮滩近50余年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91~2.05cm/yr,不及210Pb沉积速率的一半。造成这种差异的 原因有:(1) DEM法在高程推算过程中使用简单的潮滩纵剖面模型,导致计算的沉积速率偏低;(2)210Pb法受 到沉积过程中强烈的物理混合作用和沉积后的生物扰动、化学迁移作用等影响,使计算的沉积速率偏高。推断 近50余年来,南汇中、高潮滩的沉积速率为4~5cm/yr。  相似文献   
990.
陈海山  孙照渤 《大气科学》2004,28(6):801-819
在现有陆面模式的基础上,详细考虑了地气系统中的积雪、土壤水热传输、植被及湍流边界层中的各种物理过程,发展了一个既能反映积雪变化、干旱/半干旱区地气交换过程,同时又能描述不同陆面状况物理过程的陆面模式(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简称CLSM),改善了陆面模式对全球范围内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面过程及地-气交换过程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