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1篇
  免费   4793篇
  国内免费   6899篇
测绘学   315篇
大气科学   3375篇
地球物理   3405篇
地质学   15889篇
海洋学   4192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273篇
自然地理   5274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1019篇
  2021年   1063篇
  2020年   1065篇
  2019年   1299篇
  2018年   1152篇
  2017年   1205篇
  2016年   1284篇
  2015年   1202篇
  2014年   1616篇
  2013年   1583篇
  2012年   1561篇
  2011年   1558篇
  2010年   1237篇
  2009年   1605篇
  2008年   1487篇
  2007年   1597篇
  2006年   1479篇
  2005年   1335篇
  2004年   1234篇
  2003年   1100篇
  2002年   976篇
  2001年   793篇
  2000年   773篇
  1999年   730篇
  1998年   550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451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367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61.
准噶尔盆地腹部Z2井三叠系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Z2井三叠系各组的岩性、电性特征进行了详细解释与描述,对各组的孢粉、大孢子组合特征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该井三叠系地层划分为自碱滩组、克拉玛依组和百口泉组,且将其与邻区钻遇的三叠系进行了横向及纵向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测、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并借鉴前人的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区三叠纪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2.
华南寒武系年代地层系统的修订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早先提出的华南寒武系4统9阶的年代地层系统,修订成4统10阶,除王村阶的底界略高于全球鼓山阶(Drumian Stage)的底界外,其余界线都与目前的全球4统10阶的年代地层界线一致。新系统采纳了在我国华南建立的全球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在原桃源阶的上部另建"牛车河阶"。原王村阶和桃源阶的时限因这一修订有所缩减。全球鼓山阶的底界与台江阶上部的Ptychagnostus atavus带底界可以精确对比。滇东统包含晋宁阶和梅树村阶(狭义)两个年代地层单位,晋宁阶的底界采用全球寒武系的底界,梅树村阶的底界采用罗惠麟等1994年正式修订后的定义,即位于梅树村剖面的"B"点。梅树村阶的原始定义仅指梅树村剖面的磷块岩层(即现今的中谊村段),它的底界高于现在的以Tricophycus pedum首现定义的全球寒武系底界。  相似文献   
63.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4.
湖南雪峰山地区沈家垭金矿成矿学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富文  戴平云  梅玉萍  李华芹  王登红  蔡红 《地质学报》2008,82(7):906-2008-01-30
湘西沈家垭大型金矿是雪峰山地区颇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介绍,矿体分布于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第四岩性段中,矿化作用严格受北东东向沃溪和香草湾等深大断裂和唐浒坪复式背斜的联合控制。本次研究获得该矿床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年龄为90.6±3.2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成矿作用可能与燕山期区域性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  相似文献   
65.
中国甘肃省酒泉地区公婆泉盆地早白垩世恐龙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海鲁  罗哲西 《地质学报》2008,82(1):139-144
中国甘肃省酒泉地区公婆泉盆地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的恐龙化石主要由1992年中日丝绸之路恐龙考察计划和1997~2000年中美马鬃山恐龙考察计划发掘和研究。先后发现的恐龙包括兽脚类、蜥脚类、禽龙类和新角龙类等。这一新的公婆泉恐龙组合的主要特征是同时包含了在晚白垩世占主导地位的几类恐龙的基干分子,如戈壁巨龙(Gobititan)是巨龙型类的基干分子,马鬃龙(Equijubus)是鸭嘴龙型类的基干分子,而古角龙(Archaeoceratops)和黎明角龙(Auroraceratops)是新角龙类的基干分子。公婆泉恐龙组合的另一特征是其某些成员的体型较大,如似鸟龙类和镰刀龙类恐龙是同期同类中最大的。比较研究发现,公婆泉盆地新民堡群的恐龙和辽西热河群的恐龙关系密切,但前者的整体来说要比后者进步。考虑到公婆泉盆地新民堡群的时代(Albian)较辽西热河群(Hauterivian晚期-Aptian早期)晚,公婆泉恐龙组合似应代表中国北方早白垩纪鹦鹉嘴龙恐龙动物群进化过程中较进步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66.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嵇少丞  王茜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08,82(2):174-193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 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 km 减少到现今的80~100 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为例,将层序地层分析和沉积盆地波动过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运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研究沉积记录不完整性的量化方法,该方法可以相对准确地定量描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升降运动,恢复无地层"记录"中的沉积-剥蚀过程,进而定量分析盆地的沉积-剥蚀过程、计算沉积间断(不整合)内的地层剥蚀量、认识其时空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实际钻井及"人工井"的波动过程分析,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可以作出主要不整合的空间分布图、各层位的剥蚀厚度图和原始厚度图、各期构造的剥蚀量分布图等重要基础图件,为盆地进一步系统分析及盆地模拟打好基础,结合沉积相研究及构造样式分析还可分析盆地沉积中心、生油层、盖层、储层等在时空中的变化规律.由于沉积盆地的升降波动过程直接影响着盆地的埋藏史、热史和生、排烃史,因此通过沉积波动过程的系统分析不仅能正确建立盆地演化的地质模型,还可以正确认识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68.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中下侏罗统)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相与三角洲相环境。研究了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中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结果发现,有3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差异显著,包括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重排藿烷的丰度以及规则甾烷的相对组成。其中,不同时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则甾烷组成上;而不同沉积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及重排藿烷的丰度。分析认为,这些差异与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及其生源组成有密切关系。据此,初步将这些参数应用于两方面研究,一是为划分地层沉积环境提供“生物标志物相标志”,二是研究油源对比,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9.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航  汤达祯  唐书恒  许浩  林文姬  张彪 《地质学报》2008,82(10):1341-1349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58套采自不同层位不同地域煤样显微组分测试和低温液氮比表面测试的基础上,从比表面积、吸附曲线形态、阶段孔径结构分布、阶段孔径比表面积贡献、FHH分形特征几个方面刻画了煤储层微孔隙特征。同时,就“孔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煤物质组成与化学结构”这一因果链,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微孔隙特征与煤变质程度、煤岩显微组分以及矿物组分与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Ro在0.60%~1.91%范围内,比表面积及FHH分形分维数先明显降低,Ro至1.3%后又略有回升,同时吸附回线“滞后环”及分形尺度对应的压力范围明显减小,孔径3~4 nm“墨水瓶”型孔明显减少乃至消失,并成为比表面积减少的主要贡献者。在相似煤级条件下,惰质组分较镜质组分有更多的比表面积贡献。粘土矿物组分含量>10%时,孔径3~4 nm“墨水瓶”型孔对比表面贡献明显,且随煤级增高影响作用相对加大。  相似文献   
70.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karst processes can be deeply affected by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variations which were resulted from land use. Taking Nongla Fengcong depression area, Mashan County, Guangxi as an example, authors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land use on karst processes based on the data of field limestone tabl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al rates at varied soil depth are quite different. Corrosional rate in woodland and orchard is mostly bigger than 20 mg/a,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illed land and shrub. Generally, corrosional rate decreased from orchard, woodland, tilled land, fallow land and shrub successively, in which soil organic matter (OM) and soil pH are two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corrosion process is controlled remarkably by soil OM in woodland and orchard. The higher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and the less the pH value is, the higher the corrosional rate is. Owing to low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the corrosional rate is mainly affected by soil CO2 in tilled land and shru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