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王文辉  白冰  张茵 《地理科学》2019,39(11):1814-1821
居民不规范行为危害性极大,传统相关研究多基于社会交换视角,存在一定局限。相对剥夺理论在研究人们的不规范行为上存在一定优势,但鲜有应用于旅游研究。以社区问题明显的李坑、思溪两村落为例,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对居民不规范行为的成因和形式等进行了定性分析。与传统研究不同,发现居民不规范行为与其对旅游负面影响的纵向感知并无直接关系,而主要与横向剥夺感相关。研究表明,相对剥夺理论或可作为居民旅游态度和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并在预防和管控旅游地社区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A reliability based approach for analysis of offloading operations with two identical LNG carriers moored in a side-by-side configuration is suggested. The approach, although adopted for two tankers, i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types of LNG terminals. Different heading controls are conceivable for the discharging vessel in the case that the heading is not fixed: heading toward wind-sea, heading toward swell, heading toward wind and free weather vaning. The analyses show that heading toward the governing sea state is the most beneficial option for two identical LNG carriers moored in a side-by-side configura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for estimation of limiting weather criteria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prescribed target failure probabilities.  相似文献   
43.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species richness, diversity and density of understory herbaceous plants differed along logging(gap) and grazing(primarily by cattle) disturbance gradients, and sought to identify drivers of richness, diversity and density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of logged sites. A factori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mixed conifer forest of Gidakom in Western Bhutan. Levels of the logging treatment included small(0.15 – 0.24 ha), medium(0.25 – 0.35 ha) and large(0.36 – 1.31 ha) gaps. The grazing treatment included grazed(primarily by cattle) and ungrazed(where herbivores were excluded by a fence) plots nested within each gap.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2 gaps(4 replicates at each level of logging) using the point intercept method. Shannon Weaver Diversity and Margalef's indic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species diversity and describe species richness, respectively. 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H and nutrients.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logging and grazing was significant(p≤0.001) only on species diversity. Relative to ungrazed areas, species divers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0.01≤p≤0.05) in medium grazed gaps. Under grazed conditions, soil P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ap size and species diversity. While species diversity was positivelycorrelated(0.01≤p≤0.05) with soil N in grazed plots species richne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0.001≤p≤0.01) with soil N in ungrazed plots. Relative density of Yushania microphylla and Carex nubigena were higher under ungrazed condition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attle grazing and logging results in higher species diversity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in medium and grazed gaps in mixed conifer forests of Bhutan,whereas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relative density of major species is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grazing and logging. From management perspective, forest managers must refrain from creating large gaps to avoid loss of nutrients(mainly P and N), which may eventually affect tree regeneration. Managers intending to maintain understory vegetation diversity must consi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razing and logging, ensuring low to moderate grazing pressure.  相似文献   
44.
嫦娥三号卫星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并成功着陆月球,其巡视器上搭载的测月雷达实现了首次雷达就位探测月球。基于测月雷达的探测机制,给出了两种计算月壤相对介电常数的方法,标定件标定法和双天线时延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两种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文中同时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为后期基于嫦娥三号雷达数据进行月球次表层的介电特性反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5.
2013年至今,中国冬季与雾霾相伴的低能见度事件频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尤为严重。PM2.5浓度与环境湿度是导致低能见度的最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深入研究PM2.5浓度与环境湿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利用2017年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MICAPS气象数据与PM2.5观测数据,运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相对湿度下PM2.5浓度、环境湿度对冬季能见度变化的相对贡献,按照地理环境与污染程度差异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划分为北京-天津地区与河北-山东地区,建立了PM2.5浓度与环境湿度(由露点温度、温度代表)对能见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对2015、2016、2018、2019年冬季能见度进行了回算检验。结果显示:相对湿度低于70%、PM2.5浓度低于75 μg/m3时,北京-天津地区与河北-山东地区能见度多高于10 km,PM2.5浓度升高是此时能见度迅速降低的主导因素;相对湿度从70%上升至85%和PM2.5浓度从75 μg/m3升高200 μg/m3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到10 km至5 km;能见度进一步从5 km下降至2 km则更多依赖于相对湿度进一步从85%升高至95%,PM2.5浓度与此时能见度相关减弱;能见度降低至2 km甚至更低主要是由于水汽近饱和状态下(相对湿度95%以上)的雾滴消光引起,与PM2.5浓度的变化关系不大。与不分组直接拟合相比,以相对湿度85%为界线,分别拟合能见度能够很大程度优化多元回归模型,相对湿度高于85%时能见度拟合值的均方根误差从9.2和5.2 km下降至0.5和0.7 km,5 km以下拟合能见度的误差大幅度减小。按相对湿度85%将数据分组所得的拟合方程对2015、2016、2018、2019年1月能见度估算结果较好,观测值与拟合值相关系数均高于0.91,为雾-霾数值预报系统提供了新的能见度参数化算法。   相似文献   
46.
利用2006-2017年黑龙江省闪电定位资料和日平均地面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数理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闪电密度和强度对地面相对湿度(RH)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地面RH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闪电活动产生;当RH < 25%时,几乎无闪电发生,当RH < 77%时,RH增加有利于闪电活动发生,当RH>79%时,随着RH增加,闪电活动减少;当RH < 77%时,闪电密度与之呈正相关,闪电强度与之呈负相关;当RH>79%时,闪电密度与之呈负相关,闪电强度与之呈正相关;地面RH的临界值域约为77%-79%;70%≤ RH ≤ 90%区间为闪电易发湿度区间,在闪电密度与湿度相关度高的区域,闪电更趋于集中发生在闪电易发湿度区间。  相似文献   
47.
采用河南省2013—2017年飞机增雨作业资料,利用CA-FCM方法进行增雨效果检验,以探究CA-FCM方法在河南区域飞机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并分析相对增雨率与季节、检验物理量、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A-FCM方法应用于河南省飞机增雨效果检验,能够获得定量而合理的增雨效果。多数作业相对增雨率0%—40%,少数作业存在减雨效果。研究中春季、夏季、秋季相对增雨率分别为20.8%、22.4%、-22.6%。春季、夏季飞机增雨效果明显优于秋季,一半的秋季增雨作业呈减雨效果,这可能与作业云层可播性条件有较大关系,春季、夏季云层可播性条件优于秋季。显著性检验表明,65%的作业增雨效果显著。增雨作业区域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越大,相对增雨率显著增加。具有“作业前回波30—50 dBz”、“作业云层尺度较大”条件的作业,易产生一定增雨效果;作业云层回波20—30 dBz,易产生减雨效果;回波强度及面积的维持或增强对增雨效果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48.
大理州潜在蒸散量的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大理州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日照、风速、蒸发量等观测资料,运用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大理州潜在蒸散量及湿润度指数,并对大理州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干旱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理州潜在蒸散量东部大,南部次之,北部最小。月潜在蒸散量5月最大,12月最小,1—5月递增,5—12月递减。1994—2010的平均潜在蒸散量明显大于1961—1993年。大理州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水汽压、气温、净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风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正常年份大理州11月至次年5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  相似文献   
49.
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北京地区高时间分辨率观测资料对2009年11月3—8日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的气象因素和气溶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雾霾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以霾为主,中期发展为雾霾交替,后期随着相对湿度减小再次转换为霾并最终消散。边界层逆温是低能见度过程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最终决定雾霾低能见度强度。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是决定能见度大小的两个关键影响因子,对能见度的影响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大部分时段PM2.5浓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当能见度小于1 km时,能见度变化更多受相对湿度影响。不同的情景计算表明,控制PM2.5浓度对于改善本次过程的能见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本文首先推导出单位失变率的矢量表示式.然后将该式应用于惯性系运动学问题,以球坐标系为例导出了曲线坐标系中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式,导出了自然轴系中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表示式.最后将该式应用于非惯性系运动学问题,在导出绝对变本与相对变率关系的基础上,进而得出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关系.显示出此种方法在研究运动学问题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