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0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296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748篇
地质学   819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5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泥石流易损度(危害性)评价是泥石流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进行评价,方法理论基础牢固且避免了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弊端.以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10条泥石流易损度评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评价过程简便,易损度等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经过完善指标体系后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2.
The problem of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s in Italy is made difficult by the presence of a huge historic and artistic heritage. Such a heritage is mainly made up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monuments situated in the urban centres, which are dens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Italy. Therefore, very complex problems are me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lue parameter concurring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seismic risk, in addition to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An indication of the monetary value of a building is not sufficient as far as the cultural heritage is concerned: different criteria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which are the strategic buildings. If we consider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2000 museums in Italy, most of which are placed inside historic buildings, it appears that museums should receive the highest priority in future initiatives for seismic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173.
本文介绍了山西省运城地区十年改水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改水井口氟加升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有别于国家饮水标准的重病区水氟防治有效值的确定方法、并对今后的降氟改水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4.
减小水平分量磁变仪记录非线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减小水平分量磁变仪记录非线性的技术措施。选择适宜的标度值(C/M)、选取适当的入射角α_0、选择适当的记录距离R是改善水平分量磁变仪记录状态的主要途径。文中对比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5.
云南破坏性地震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国钧  谭天明 《地震研究》1993,16(2):148-155
本文认为云南破坏性地震与降水和地面气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雨季,震中位于发震前一月内降水分布高值中心附近,发震前半月内震中均有中雨以上的降水出现,且其中出现大~暴雨的概率为60%,发震前一月内震中降水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偏高,震前半月内地面平均气温距平值的高值中心总是位于震中附近。而在干季则恰恰与此相反,即震中位于降水分布低值区,发震前后降水都很少,震中降水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偏低,震前半月内地面平均气温距平值的高值中心总是位于震中下风方向约120km处。这些结果对提高震前短期预报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6.
本文引进了震级——频度关系的b值谱的概念,给出了计算b值谱的矩方法,对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计算和分析了以半年为单位的不同时段M_L≥3.0地震的b值谱线。所得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发生6级左右以上大震前半年至一年半之内,b值谱的形态要出现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因而可在地震预报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7.
针对气象行业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检测标准缺失现状,开展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室内测试方法研究。文中介绍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阐述了测量标准设备的组成和技术要求,详细论述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展示了多台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室内实测结果。研究表明:利用试验舱模拟能见度进行测量范围和示值误差测试具有可行性,测量标准器可选择透射仪;响应时间可通过放置散射板或遮光板产生突变信号完成测试。  相似文献   
178.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李栋梁  郭慧  王文  魏丽 《高原气象》2003,22(5):431-439
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特别是各站10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互相关系数达到0.92,以此建立了1935-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序列Trw。研究表明:Trw对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大气中CO2浓度有落后5年和15年的显著响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SCL)和0.88(CO2)。利用近1000年SCL的76、93、108、205和275年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模型预测了未来太阳活动周期的快慢:21世纪前50年的SCL总体偏长,活动周期放慢;后50年SCL总体偏短,活动周期加快。在考虑大气CO2浓度倍增和气候自然变化情况下,预测2l世纪前50年Trw与20世纪最后10年(1990年代)相比,其升温幅度在0.5℃左右;与20世纪最后30年(1971-2000年)相比,其升温幅度在l.O℃以内。这一升温幅度的概率为0.64~0.73。  相似文献   
179.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及上空环流场与东侧旱涝预测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李跃清 《大气科学》2003,27(1):107-114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高原上空100 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场的时空联系和旱涝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面加热场与高度场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前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通过影响后期高原上空100 hPa高度场,导致未来高原东侧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加热场-高度场-降水场之间的这种非同步关系,反映了川渝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因子和物理成因; 前期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前期100 hPa高度场SVD第一模态的变化,是高原东侧地区未来夏季旱涝异常的预测信号.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VD技术的旱涝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180.
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和山东省26个代表站1951~2000年6~8月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1958~1998年1~12月925~300hPa5层月平均比湿和风场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及同期(夏季)南海到西太平洋地区水汽输送之间相关场的分布型,从中找出了遥相关的“关键区”,并对找到的“关键区”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山东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春季)和同期(夏季)南海到西太平洋地区水汽输送相关较好,春季的相关程度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