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5篇
  免费   1576篇
  国内免费   2950篇
测绘学   496篇
大气科学   1319篇
地球物理   2332篇
地质学   3280篇
海洋学   6234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735篇
自然地理   104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686篇
  2013年   742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45篇
  2009年   837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696篇
  2004年   555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44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从微体化石看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的ODP1143站和ODP1146站以及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沙海区17957-2柱状样中微体化石进行定量分析,提取了近18MaB.P.以来南海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11.5~10.6MaB.P.之间和3.6~3.3MaB.P.以来南海温跃层深度的南北梯度明显增大,指示了西太平洋暖池雏形的开始和现代暖池的最终形成,且分别对应于印度尼西亚海道和巴拿马地峡的关闭.此后,南沙海区的温跃层深度自约0.9MaB.P.逐渐变浅,至约0.15MaB.P.又再变深,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减弱和再次加强.因而,晚新生代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演化呈现阶段性.  相似文献   
912.
为了促进现代化的实现,作者试图找出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并选取了世界银行公布数据的三个指标,代入自己设计的简便公式,测得中国与韩国、希腊的经济差距为26年(以2000年基准)。于是作者将发达国家分为一般发达国家和高度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一般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的发达国家。作者预计2020年中国将达到发展中的发达国家水平。并预测中国将在2007年经济总量超英国;中国与英国的人均水平差距约为34年。中国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约为35年,中美之间的人均水平差距约为44年,动态差距将在50年以上。结论,中国在2030年将可达到一般发达国家水平,即可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913.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Cu, Zn, Se, Rb, Mo, Ag, Cd and Pb was determined in the liver of green turtles (Chelonia mydas) and hawksbill turtles (Eretmochelys imbricata) from Yaeyama Islands, Japan. Also, hepatic cytosol from sea turtles was applied on a Sephadex G-75 column and elution profiles of trace elements were examined. Copper, Zn, Se, Rb, Ag and Cd were largely present in cytosol in the liver of both species, indicating that cytosol was the significant site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elements in sea turtles. In contrast, Mo and Pb were accumulated specifically in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fraction and microsomal fraction, respectively. Gel filtr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u, Zn, Ag and Cd were bound to metallothionein (MT) in the cytosol of sea turtl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association of trace elements with MT in sea turtles.  相似文献   
914.
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礼立  马玉宏 《地震学报》2002,24(2):200-209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为出发点,并以我国为例,针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的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三环节抗震设防方法.将现有的设防内容改为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确定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建筑的重要性等级3个方面,并分别在每一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的原则、方法和框架,可以直接用来编制规范供抗震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915.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区1976~1998年扁脑珊瑚Platygyra骨骼Cu,Pb和Cd含量的研究及其与观测记录的比较,初步认为珊瑚可以记录大亚湾海区重金属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1979年和1991年是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的年份;由扁脑珊瑚记录推测珊瑚中Cd含量短时间内可能受到了核电站兴建的影响,但近20多年来的大亚湾扁脑珊瑚及海水中重金属状况的总体变化过程可能与整个广东海域水质的变化背景基本一致,而与核电站的兴建和运行似乎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6.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梁建茵  吴尚森 《大气科学》2002,26(6):829-844
利用1950~1999年NCEP全球格点日平均资料,在总结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850 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确定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的大气环流方法.在与1980~1991年其他多种指标确定的爆发日期比较后,作者认为该大气环流方法所确定的爆发日期基本合理,并给出了1950~1999年各年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日期.通过合成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前期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分布是影响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晚的重要因素.菲律宾以东洋面海温偏高,赤道太平洋中部偏东地区海温偏低,可以使低层西太平洋副高减弱、高层中东太平洋洋中槽加深,印度洋热带地区偏西风偏强,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Walker环流偏强,为热带对流在孟加拉湾-南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孟加拉湾南部偏西气流的作用下,南海地区对流活动较为容易发展起来,低层较弱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容易较早地撤出南海上空,使得南海西南季风较早爆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17.
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徐海明  何金海  温敏  董敏 《大气科学》2002,26(3):330-342
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研制的第三代公共气候模式(CCM3)模拟了中南半岛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维持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中南半岛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维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就中南半岛影响南海夏季风建立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18.
对2001年8月27日至9月1日海南岛受热带风暴"菲特"的各个阶段影响而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特大降水是由"菲特"的特征、路径以及海南岛的地形等因素造成了降水分布的时空不均匀。  相似文献   
919.
We report the current (1997-1999, 2001) incidence and amount of ingested plastic in short-tailed shearwaters (Puffinus tenuirostris) in the southeastern Bering Sea and compare our results with plastic reported in shearwaters during 1970-1978. We also examine correlations between plastic loads and shearwater body mass. We found that 84% (N = 330) of shearwaters sampled in 1997-1999 and 2001 contained plastic. The incidence and amount of ingested plastic hav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since the 1970s. In contrast, the predominant type of plastic has changed over time, from industrial plastic to user plastic. S,asonal patterns in the incidence and amount of ingested plastic also changed from peak levels during early and late summer in the 1970s to mid summer in the late 1990s and 2001. We suggest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neuston plastic to seabirds in the Bering Sea has undergone a shift in composition since the 1970s. Shearwater body mass appears little if at all impaired by plastic, at least at present levels of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920.
Analyse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ntaminants in Salton Sea fis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mical contamination of fish from the Salton Sea, a quasi-marine lak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could adversely impact millions of birds using the Pacific Flyway and thousands of humans using the lake for recreation. Bairdiella icistia (bairdiella), Cynoscion xanthulus (orangemouth corvina), and Oreochromis spp. (tilapia) were sampled from two river mouths and two nearshore areas of the Salton Sea. Muscle tissues were analyzed for a complete suite of 14 trace metals and 53 pesticides. Fish muscle tissues had concentrations of selenium ranging between 1.89 and 2.73 microg/g wet weight. 4,4'-DDE accounted for 94% of the total DDT metabolites. Total DDTs ranged between 17.1 and 239.0 and total PCBs between 2.5 and 18.6 ng/g wet weight. PCB congeners 132, 138, 153, 168, and 180 comprised over 50% of the total PCBs. Given the potential implementation of a commercial fishing at the Salton Sea in the future, the presenc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nd selenium warrants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s of these mixtures on fish populations, and on wildlife and humans consuming f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