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大亚湾海域23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r、Ni、Cu、Pb、Zn、Cd、As)的质量分数、形态特征、来源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优化BCR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物基质属性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了解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呈现环带状分布特征,从岸向湾内逐渐减小;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大鹏澳、哑铃湾及范和港附近;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中Cr、Ni、Cu、Zn、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7种重金属元素各自非残渣态所占比率从大到小为Pb(78.83%)、Cd(78.65%)、Cu(48.54%)、Zn(48.10%)、Ni(38.31%)、Cr(28.43%)、As(27.76%),即Pb最高,As最低,表明Pb的迁移性最强;通过因子分析,大亚湾重金属主要为沿岸自然风化产物的输入,其次为工业废水及养殖污水。运用酸提取态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所选重金属元素综合风险评价Cd为高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中-低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雪冰重金属元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雪冰可以很好地记录大气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基于2015年6月在青藏高原东南部(藏东南)地区采集的4条冰川的雪坑和表层雪冰样品,分析并讨论了雪冰重金属元素特征。结果显示,Pb、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高原其他地区雪冰中一致,含量总体较低,显著低于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雪冰中Pb和Cd含量,与格陵兰地区雪冰Pb和Cd含量大致相当,但显著高于南极地区雪冰中Pb和Cd含量,这表明藏东南雪冰中元素含量仍代表全球背景地区大气环境状况。元素富集因子结果显示,Pb、Cr、Cd、Cu、Zn、Mo、Sn等发生强烈富集(EFs>10),而以地壳源为主的元素如Fe、Ti、Mn、Th等则富集较弱。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存在差异;结合后向气团轨迹分析,推断藏东南地区雪冰元素含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南亚地区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的显著影响。目前,藏东南地区冰川呈显著退缩状态,强烈的冰川消融可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进入河流,可能对下游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0年和2011年在鸭绿江西水道和西岸潮间带共采集4根柱状样,通过对2mPb测年、粒度、总有机碳、重金属元素等多指标综合分析,探讨了:(1)鸭绿江河口西水道和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布及其来源:(2)重金属分布的粒度控制作用:(3)不同时期的粒度和重金属分布变化及其对流域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f1)Cu和zn可能来源于有机质降解的内源释放:Cr和Ni表征了岩石风化剥蚀形成陆源碎屑的自然来源:Cd和Pb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2)除西岸潮间带的Cd和Pb含量可能部分受来源影响外,研究区的粒度效应是控制鸭绿江地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3)粒度变化与流域演变密切相关,重金属含量对流域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明显,大致以1940年、1970年、1995年为界分为四个沉积阶段:1940年以前,自然演变对鸭绿江河口西岸潮间带的重金属分布控制明显,而1940年来至今,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洪泽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记录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底沉积物为研究载体,将放射性核素计年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分析相结合,初步探讨了近百年来洪泽湖湖底重金属元素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洪泽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主要为自然沉积,元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 \{1950~\}1978年,特别是1952年后各元素含量开始小幅度上升, Pb,Zn,As等元素均出现较为明显的累积峰值。原因在于1953年洪泽湖下游三河闸水利工程的修建,使部分重金属重新溶出吸附,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发生波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洪泽湖已经受到流域重金属的污染; \{1979~\}1989年间, Hg元素含量开始逐渐增加上升,系自然来源、人类污染及生物累积效应的影响; \{1990~\}2001年,大规模城乡开发活动对环境污染影响加剧,所有重金属元素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表层达到最高值,此阶段Hg和Cd的上升幅度较大,Hg元素平均含量为0.21ppm,Cd元素平均含量2.36ppm,超过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评价三级标准。洪泽湖水体中Hg元素含量的上升,Cd元素含量的严重超标及其引起的生态效应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分布于相对高纬度的亚热带珊瑚礁和珊瑚群落,与热带珊瑚礁一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实际上对相对高纬度珊瑚的研究相对稀少.在我国南海,相对高纬度的珊瑚礁和群落主要分布于广西涠洲岛、广东大亚湾、香港、福建东山、台湾等海域.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生物、生态、地质、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围绕“珊瑚群落演变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珊瑚对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等领域,在相对高纬度海域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首先简略介绍相对高纬度珊瑚的研究意义,然后着重综述南海相对高纬度珊瑚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高分辨率记录,以期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接下来的研究提出新问题、开创新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云蒙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选取云蒙湖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u、Zn、Pb、Cr、Cd、As)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其在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以期为云蒙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治理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依据。采用富集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并选用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u、Zn、Pb、Cr、Cd、As平均含量分别为20.9、73.1、23.1、62.0、0.4和4.5 mg/kg;与临沂市土壤背景比较,Cd、Zn和Cr的含量超过临沂市土壤背景值,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显示:Cd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可能与区域农业和林业施肥有关;Cu、Zn、Pb、Cr和 As这几种重金属以自然来源为主。综合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得出,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Cd 为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江苏南部典型地区耕作层土壤及农作物中重金属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省南部太湖水网地区676 km2范围内采集了0~20 cm耕作层土壤样品3 121件,水稻和小麦籽实及其根系土壤样品103件,测定了As、Cd、Cr、Cu、Hg、Pb、Zn等重金属含量及pH值土壤理化指标。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除As、Hg略低于江苏省背景值外,其他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018-1995)中Ⅱ级标准相比,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HgCdCuZnAsPb。从污染区分布看,Hg为片状污染,Cd以点状污染为主。运用内梅罗指数评价法研究表明,城市周边耕作层土壤已处于警戒状态,主要污染因子为Hg,其次为Cd和Cu;其他地区耕作层土壤总体处于安全状态。根据GB2762-2005标准和NY861-2004标准,研究区水稻籽实As、Cd、Cr、Hg、P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小麦籽实Cd、Zn和Pb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籽实中Cd、Cu、Hg和小麦籽实中Cd、Cu与其土壤含量相关性好,显示可能主要来自土壤,其他重金属可能受降尘、灌溉、施肥、农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土壤pH值与水稻籽实中的As、Cd、Cu、Hg、Zn和小麦籽实中的Zn、Cd呈负相关性,与其他重金属表现为正相关性;分析推断,这一地区耕作层土壤As和Hg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但过量的Hg也反映出它叠加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其他重金属元素受人为源输入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甘肃嘉峪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嘉峪关市重金属分布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嘉峪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分布和含量变化,并评价其富集程度,判断其来源和影响因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量嘉峪关市134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种重金属元素(Cr、Cd、Cu、Pb、Ni、Zn)的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81.6 mg/kg、0.35 mg/kg、60.68 mg/kg、51.39 mg/kg、108.65 mg/kg、161.0 mg/kg。在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进行了评价,六种元素地累积指数排序依次为: Cr > Cd > Pb > Cu > Zn > Ni,各功能区重金属元素整体富集程度依次为工业区 > 戈壁 > 生活区 > 农业区。戈壁采样点重金属元素含量(除Ni外)高于农业区,除工业因素外,地表植被的缺失加剧了戈壁地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结合主成分分析,重金属元素空间展布,及内梅罗指数评价和地累积指数评价,分析了各元素可能的来源,认为Cr、Zn主要来自以钢铁生产加工为主的工业源,Cd、Cu、Pb来自于交通源,Ni可能与钢铁生产或当地背景值有关。通过分析嘉峪关市土壤重金属分布情况,以期为改善当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比了湖南典型地区大气降水与下渗水中阴离子含量、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研究了Cd等重金属元素下渗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郴州市和株洲市大气降水中SO42-含量均比桂东—汝城地区和岳阳市高,郴州市和株洲市大气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郴州市和株洲市大气降水及土壤中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桂东—汝城地区和岳阳市,但下渗水中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不大。用元素浓度下渗比(下渗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大气降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来表征水循环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性,结果显示郴州市和株洲市降水对土壤Cd等重金属元素累积的贡献大于桂东—汝城地区和岳阳市。综合对比表明郴州市和株洲市表层土壤Cd等重金属元素累积明显。影响Cd等重金属元素下渗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土壤有机碳和pH是控制As、Cd和Pb下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中普遍存在的铁锰结核对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和有效性有重要影响。选择广西贵港覃塘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富含铁锰结核的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筛分出不同粒径的铁锰结核(10~120目)和细粒径土壤(<120目)样品进行化学分析,针对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1)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在铁锰结核和细粒径土壤中的分布分配规律和铁氧化物矿物的组成;(2)铁氧化物矿物对富含铁锰结核的土壤中Cd等重金属富集的影响;(3)重金属在富含铁锰结核的土壤中的赋存机制。研究发现,铁锰结核中的Fe和Mn以及Cd等重金属含量随着粒径的增大而不断增加,说明Cd等重金属元素更倾向于在大粒径铁锰结核中富集;土壤中Cd等重金属总量的约90%赋存在结核中,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结核形式赋存;富含铁锰结核的土壤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1%和4.94%,且结核粒径越大,针铁矿和赤铁矿含量越高;除Hg外,Cd等重金属含量与针铁矿和赤铁矿的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赤铁矿的相关性稍优于针铁矿,表明铁氧化物矿物与富含铁锰结核土壤中的Cd等重金属元素富集密切相关。铁锰结核的存在既能促进Cd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富集,又能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为解释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Cd等重金属元素高含量、低生物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Corals are an important proxy for reconstructingpaleo-environment and revealing global changes in thepast. Vari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growth bands ofcorals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oce-anic environment.Bastidas and …  相似文献   

12.
广东大亚湾底质重金属分布特征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杰 《中国地质》2003,30(4):429-435
大亚湾是粤东的大型海湾,毗邻深港,其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颇受关注。对大亚湾海域45个表层站位、1口浅钻及2个柱状样重金属元素Hg、As、Cd、Cu、Pb、Cr、Zn进行分析,并对底质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其结果:①大亚湾海域Hg、As、Cu的污染指数Pi值均小于1.0,超标率为0,表明全区未受这些因子污染;②Cd、Zn、Pb、Cr的污染指数Pi值部分大于1.0,表明受到这些因子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Pb的超标率最高,达93.3%,污染指数Pi值为0.83~2.25,为良好—中等污染,总体为轻微污染;Zn的超标率为76.9%,pf值为0.25~2.63,变化较大,总体为轻微污染;Cd的超标率为60.0%,Pi值为0.50~1.78,良好—轻微污染;Cr的超标率为17.8%,Pi值为0,49~1.90,良好—轻微污染;③综合污染指数为1.08~2.21,平均1.37,表明本区均不同程度地受重金属污染,总体属轻微污染,其中范和港污染最为严重,SQI值多在1.5以上,其次为中央列岛附近海域。湾口和澳头—霞涌近岸海域污染较轻。从钻孔及柱状样的重金属含量分布来看,在表层没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ntrations of six heavy metals were studied in five living coral species and their fossil counterparts collected along the Jordanian Coast of the Gulf of Aqaba. The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validity of using coral skeletons as bio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heavy metals in the Gulf of Aqaba, Red Sea. The skeletal samples of the collected corals were acid digested and analyzed for Cd, Cu, Fe, Mn, Pb, and Zn content using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sults obtained have shown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were found in coral skeletons from areas hosting intense developments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massive Porites sp. coral tended to accumulate the highest metal concentrations among the other species (except for Mn). This was due to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or selectivity of heavy metals between different coral species. It was noteworthy that fossil coral species recorded higher average metal concentrations than their living counterparts; this was attributed to surface contamination due to prolonged burial of the fossil corals in sediment over the year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corals (specially the massive Porites species) are vulnerabl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ir skeletons and therefore can serve as proxies to monit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4.
内海湾底泥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状况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在广东汕头市内海湾两岸23个点位采集了表层(0~20 cm)和深层(100~120 cm)底泥沉积物样品46件,对其pH值和Cd、Hg、As、Pb、Cr、Cu、Zn计7项重金属及K含量进行测试分析,调查底泥中这些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参照农用地水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对重金属环境污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汕头内海湾底泥沉积物的pH介于7.00~8.82之间,平均值为7.83,在46件样品中41件样品的pH值大于7.5。内海湾底泥中7项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明显低于环境污染风险管制值,即对该区底泥重金属环境污染不需要管制。Cd、As、Pb、Cr这4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污染风险筛选值,其污染风险可以忽略。2件表层样品的Hg含量值高于污染风险筛选值,18件样品的Cu和Zn含量值高于污染风险筛选值,因此建议对底泥中Cu、Zn、Hg含量进行环境质量监测。K含量介于0.70%~2.59%,平均值为1.54%。基于表层底泥和深层底泥元素含量对比分析,认为该区Hg污染来源应为人为源;Cu、Zn的污染来源一部分为人为源,另一部分可能为人为源、自然源或二者的混合源。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来抚仙湖重金属污染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文章以抚仙湖污染严重的北部和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中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沉积岩芯FB和FZ,通过对岩芯的137 Cs测年和重金属元素(Cu,Ni,Ti,Cr,V,Pb,Cd和Zn)的含量分析,研究了湖泊重金属来源和污染历史,并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了湖泊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抚仙湖北部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2.0~2.8mm/a;20世纪80年代以前,湖泊北部和中部的重金属元素(Cu,Ni,Ti,V,Pb,Cd,Zn)以自然来源为主;80年代以后,抚仙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湖泊中部Cu,Ni,Ti,V,Pb,Zn以及湖泊北部Cu,Ni,Ti,V仍以自然来源为主;湖泊北部Pb和Zn地质累积指数值小于1,属无污染到中度污染;北部Cd地质累积指数为3~4,达强度污染;中部Cd地质累积指数为2~3,属中强度污染;且Pb,Zn和Cd污染程度有加速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重金属污染已给人类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危害。文中基于大连湾水下 11m深 6 1cm沉积柱状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测定 ,探讨大连湾近 10 0年来Cd ,Hg,Pb ,As ,Zn ,Cu重金属含量的逐年变化。分析底栖有孔虫多样性的时间分布 ,探讨底栖微体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上述 6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度在近百年间 ,经历了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到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过程。至 1999年 11月 ,污染度增加的幅度分别为Cd 85 .5倍 ,Hg 6倍 ,Pb 7.5 4倍 ,As 3.82倍 ,Zn 7.82倍 ,Cu 3.4 6倍。有孔虫物种数量的年代分布 ,表现出与环境污染度变化的一致性。有孔虫的物种数在 195 0年达到高峰 (2 6个种 ) ,以后物种数和个体数不断减少 ,直至 1997年有孔虫消失。文章讨论了重金属污染对生命健康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已威胁到人群身体健康 ,应给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水和悬浮物是河流重金属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对嫩江中下游悬浮物及滤后水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是嫩江流域内悬浮物迁移的主要季节,支流的汇入会影响嫩江干流悬浮物浓度,大安市生产生活对水体悬浮物浓度产生明显影响;齐齐哈尔市的生产生活对嫩江水体悬浮物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而对水中Cr、Cu、Pb、Ni、Zn元素产生明显影响;雅鲁河是向嫩江输入重金属Cr、Ni最多的支流,年输入嫩江通量分别为1223、100.46 t;阿伦河是向嫩江输入重金属Cd、Cu、Pb最多的支流,年输入嫩江通量分别为0.08、10.93、9.96 t;嫩江向松花江年输入重金属As、Hg、Cd、Cr、Cu、Pb、Zn、Ni通量分别为113.7、0.32、0.79、438、164、152、440、224 t.  相似文献   

18.
固体聚合膜电解浓集法是浓缩氚含量较低(1 Bq/m~3)的天然水样的常用方法,但因水样自身含有杂质离子或电解装置聚合膜带入杂质进入浓集液,使浓集液偏酸性,在测量过程中易产生化学淬灭效应,导致氚的测量值偏低。本文研究了水样自身存在的杂质离子和聚合膜上残留的杂质离子、样品溶液的pH值及其电导率所产生的化学淬灭效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为减少化学淬灭效应,提高测量低含量氚的准确性,需保证水样溶液呈中性,电导率≤1μS/cm,同时避免杂质沉积在聚合膜上。如果水样溶液的pH值偏酸性、电导率大于1μS/cm,可采用酸碱混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样中自身的杂质;对于聚合膜引入的杂质,可在电解后的水样中加入微量氨水将其pH值调节至中性。  相似文献   

19.
Ability of corals to accumulate heavy metals,Northern Red Sea,Egyp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concentrations of six heavy metals (Fe, Mn, Ni, Cu, Pb and Zn) were studied in 11 hard and 4 soft common coral species collected from Hurghada, Wadi Al-Gemal and Gola’an along the Red Sea coast to assess the differential abilities of corals to concentrate and assimilate the heavy metals inside soft coral tissues and hard coral skeletons. These results reveal the order of Fe > Zn > Ni > Pb ≥ Mn > Cu. Fe recorded significant high concentrations in mushroom (funnel) forms of the soft corals at the different sites; 125.19, 101.71 and 90.44 ppm at Gola’an, Hurghada and Wadi Al-Gemal, respectively. The soft coral species recorded the highest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Mn, Ni, Cu and Zn than the hard corals, which were 13.22, 16.05, 13.08 and 148.17 ppm, respectively. Generally, soft corals show higher metal concentrations than the hard ones; moreover, Hurghada recorded a higher trend of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oft and hard corals than the other site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many biological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ed the metal occurrences and uptakes in both coral forms such as, the exposed surface area for metal uptake, turbidity, overlying mucus thickness and the ability of metals to substitute inside the crystal lattice of the hard cor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