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66篇
地质学   807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对黔东北松桃-江口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调查研究及系统的样品控制,以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发现该组地层岩石主要为富含炭质细碎屑岩组合,沉积构造丰富,识别出该地层组为完整的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盆地-大陆斜坡-深水陆棚相沉积。微量元素总体上富亲铜、亲铁元素,贫亲石元素;以V、Ni、Mo、Re、As、Cd、U元素丰度及U/Th、δU、V/(V+Ni)、V/Cr、Ni/Co比值指标证实研究区牛蹄塘组中下部沉积条件均位于氧化界以下,属于贫氧-厌氧还原环境,为区域上V、Mo等元素的超常富集提供必要条件,至本组上部为贫氧-弱氧化环境,划分出Ⅶ个氧化还原幕次,细化了研究区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2.
张家口地震台和兴隆地震台地脉动信号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和兴隆2个台站的数字化地震仪连续1年,每日02~03时的地脉动记录,计算功率谱和自相关函数。结果发现兴隆台脉动谱中有4个比较突出的峰值,分别为0.3Hz、3Hz、8Hz、15Hz,张家口台只有3个峰值0.3Hz、3Hz、15Hz。兴隆台UD向的自相关函数呈现出一种比较典型的“红噪声”形态,EW向则呈现出负相关特征,认为可能是只作用于水平向的倾斜脉动的影响。小幅度的仪器干扰信号无论从脉冲标定还是地震波形中都很难发现的,而对脉动进行谱分析则很容易分辨。兴隆台和张家口台地脉动卓越周期时间曲线,基本集中在0.3秒,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3.
154.
热对流成岩作用的基本特征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热对流产生的条件与地质背景,指出火成侵入体、盐丘和活跃断层周围等温线陡倾斜场所易发生热对流成岩作用。综述了岩浆成因热对流的岩石学记录,包括热变质作用、突然升温—逐渐降温的自生矿物组合和相对高温的自生矿物类型,分析了自生伊利石的K/Ar年龄在热对流成岩作用研究中的作用。阐述了热对流成岩作用对盆地动力学、砂岩储层和油气运移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5.
盆地沉降史研究的新方法—波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波动分析方法为前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沉积地的演化过程受不同的周期波所控制。介绍了该方法的产生过程,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和所能解决的南持问题,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6.
青土湖近6000年来沉积气候记录研究--兼论四五世纪气候回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对青土湖志云村剖面沉积气候记录和湖泊进退进行了研究,证实季风边缘区河西走廓东段存在暖湿,冷干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湖相沉积的颜色,粒度,化学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提出公元四五世纪存在一次百年尺度上的气候回暖,这一气候回暖事件的发现,可得到历史文献记录和青海湖自然记录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7.
周正国 《现代地质》1991,5(3):263-272
本文简述了有关秦岭构造演化的不同解释;从沉积、古地理、古构造等方面讨论了北带泥盆系与与中、南带泥盆系的明显差异及它们的分界位置;论述了秦岭属印支带及其东延的主要证据;提出了秦岭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8.
根据渤海南部两个钻孔的实际材料,用成因土质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本区浅层工程地质特性在时空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9.
海陆边缘沉积磷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讨论了磷与大气圈O2、CO2的关联模式,并通过研究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揭示了海陆边缘沉积磷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记录及其对指示古全球变化的关键性,同时提出了中国东部沿海近代沉积磷的积累与全球变化的耦合作用关系,在中短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研究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0.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形成与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被时代连续的日喀则群沉积覆盖及其形成时代(120-110Ma)与冈底斯弧开始发育的时代(115-100Ma)十分相近的事实使人们有理由提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是否代表着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间的特提斯-喜玛拉雅洋残迹的疑问。根据近期的研究,笔者认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不是形成于三叠纪的特提斯-喜玛拉雅洋的残迹,而是特提斯-喜玛拉雅洋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初期(阿普第-阿尔必期),由俯冲作用在冈底斯弧前地区引发的海底扩张作用形成的一种俯冲带上叠型蛇绿岩(supra-subduction zone ophiolites).至森诺曼期,弧前海底扩张作用停止,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开始向南仰冲,在其南侧形成增生杂岩楔。仰起的蛇绿岩开始向日喀则弧前盆地提供蛇绿质碎屑,如冲堆组。森诺曼期-土仑期,盆地接受了一套深水复理石沉积,沉积物源部分来自南部边缘脊的蛇绿质碎屑,而大部分则来自北侧的弧火山岩和岩浆岩碎屑。森诺期-路坦丁期,盆地逐渐变浅,接受了浅海-滨海沉积,物源均来自北部的岩浆弧。至始新世末期,发育在盆地南侧的增生杂岩楔与印度板块发生碰撞,日喀则弧前盆地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