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6篇
  免费   2476篇
  国内免费   1727篇
测绘学   311篇
大气科学   944篇
地球物理   7386篇
地质学   3541篇
海洋学   1278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357篇
自然地理   69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515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720篇
  2008年   699篇
  2007年   688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478篇
  2002年   472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70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基于最小二乘配置的三维空间坐标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  尹晖 《测绘工程》2008,17(2):16-19
在求解未知转换参数时,鉴于公共点坐标本身的误差,提出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法进行空间坐标转换,即将公共点本身坐标作为随机参数,把转换参数作为非随机参数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一般坐标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92.
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文采用了降雨特征(用降雨诱发指数表征)与地质环境条件(以地质灾害敏感性指数表征)进行叠加、分析,确定预警预报等级,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的方法;提出了预警产品制作与发布、多普勒雷达跟踪、应急指导、反馈信息收集、灾情调查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程序。对近几年江西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效果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与建议。应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已在近几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中不断完善,预警预报精度得到提高,防灾减灾效果明显,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锦屏一级水电站引渠内侧自然边坡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层状岩体顺层滑动但却存在反倾的后缘结构面的边坡稳定性研究尚未见到具体讨论。本文采用了数值模拟方法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引渠内侧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结构面参数折减法,求得该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191,后端岩体对前端不稳定体不存在推力。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和极限平衡法对结构面相关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对比表明采用参数折减法的数值分析方法结果可靠。本文为类似复杂岩体边坡稳定性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生物气CO_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23-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对渤海GNSS-R机载试验进行了海面风场反演.结果表明,风速精度优于1 m/s,风向精度优于20°.  相似文献   
96.
汶川特大地震中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汶川大地震造成位于震中附近的都江堰-汶川公路多座隧道严重受损。本文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与分析,将地震区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概括为洞口边坡崩塌与滑塌、洞门裂损、衬砌及围岩坍塌、衬砌开裂及错位、底板开裂及隆起、初期支护变形及开裂等。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发震断裂的次级断层、基覆界面、洞口不稳定斜坡、高地应力环境下的软弱围岩对隧道强烈震害具有控制作用。以汶川地震给予隧道抗震的启示,建议强震区的山岭隧道应将洞口边坡防护、洞口明洞和洞门结构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削竹式洞门结构;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的次级断层时在其两侧一定范围内二次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覆界面、围岩软岩与硬岩之间的过渡地带、围岩质量突变地带等应采用改善围岩力学性质且让其渐变的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7.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 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门山为中轴的一条长约350 km、宽约100 km的地震活动带.震源深度一般分布丁地壳脆性-韧性转换边界以上约10~20 km区间的地壳震源层之中,属浅源构造地震.主要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构造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以其地壳厚度向西急剧加厚、重力梯度带、高波速比(Vp/Vs~2.2)等深部异常及逆冲断层兼具走滑性质的地质构造为特征.在震源辐射、路径传播和场地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岩石和土壤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谱,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下的场地放大效应;同时对与地震安全性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地质灾害、地震频谱设计、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及中、长期至短期地震预报等进行了探讨;特别提供了一个由加权平均计算、以岩石条件下震波衰减模式为基础的地震频谱设计参考实例.地震构造与动力学研究可融人工程地质与环境工程等学科发展.经历汶川地震考验的一些新近设计和建设的工程项目可为今后改进工程建筑规范与标准提供重要而有益的参考.地震预报是当今一大难题,但需探索研究,不可懈怠.地震减灾与预防足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安全举措.  相似文献   
98.
某基坑工程土钉支护工作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天河荟雅苑基坑工程土钉支护进行试验和研究,分析了土钉支护体系的工作性状,并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鱼耳石中锶和钡富集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鱼耳石中元素锶和钡主要来源于鱼类生存的水体,这两种元素通过腮或肠进入内耳淋巴液,继而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沉淀在耳石晶格内部空位和晶格间隙中。耳石结晶沉淀的整个过程不仅受生物的调控作用,而且还受到外界环境,如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耳石中某种元素的浓度与其在水体中的浓度之比(元素富集系数)与鱼类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水体元素浓度对耳石元素富集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耳石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水体中相应的元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水体中元素之间就耳石中的富集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如Sr对Ba为协同作用,Ca对Sr、Zn为拮抗作用。另外,水体盐度或温度与元素富集系数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因鱼种、水体综合环境及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鱼种一定的情况下,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水体盐度和温度存在良好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相关性分析,可以认为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环境因子(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之间存在响应关系。因此,可以选用那些受环境影响大但对自身调控影响小的元素(如:Sr、Zn、Pb、Mn、Ba、Fe、Li、Ni、Cd)来建立耳石与水体环境之间元素富集系数的定量化模型,并利用这种响应关系及定量化模型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00.
Any calculation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comprising the seismic source, the travel path, and the receiver site in a single finite-difference (FD) model require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computer time and memory. Moreover, the methods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including point sources in the 2D FD calculations are far-field approximations only. Therefore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hybrid method for treating the seismic wave fields at localized 2D near-surface structures embedded in a 1D background medium, and excited by a point source. The source rad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the background model is solved by the discrete-wave number (DW) method, while the propagation in the local 2D structure is calculated by the FD method.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calculations is performed on a rectangular excitation box surrounding the local structure. We show the usefulness of the method in ground-motion studies where both near-field source effects and local site effects are important. Technical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3D source radiation and the 2D FD calculation are minor for the relatively distant in-plane point explosive sources, but are more serious for the in-plane dislocation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