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1465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005篇
地球物理   396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3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伊犁盆地北部山麓黄土粒度端元指示的粉尘堆积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亚干旱区是全球重要的粉尘源区,是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中亚粉尘形成搬运沉积过程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本文选取位于伊犁盆地北部、北天山南麓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两处黄土剖面,对其沉积速率最高的层段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粒度分布曲线拟合两种方法,重建了黄土粉尘的堆积过程。伊犁盆地黄土主要由远源和近源物质组成,分别由高空西风和中尺度的区域风搬运而来。高空西风所携带的远源粘粒级矿物颗粒对盆地东部降雨较高地区有一定的贡献,而在盆地西部不容易沉降下来。中尺度区域风所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了黄土沉积物的主体,而近源区沉积物的可用性在黄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非风暴过程中(沙尘暴过后)出现的浮尘在沙尘暴天气频率减少的时期对黄土的发育有重要贡献,而在沙尘暴天气频发的时期,较差的植被覆盖度能够使得已经沉降下来的浮尘组分重新被扬起至大气中。由此建立了一个粉尘堆积的概念模型。认识黄土粉尘的堆积过程对现代沙尘天气的治理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2.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otential of using cartograms for visualizing and interpreting forecasts of weather-driven natural hazard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 The use of cartograms is intended to supplement traditional cart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hazard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severity of an upcoming event. Cartogrammetric transformations are applied to forecasts of floods, heatwaves, windstorms and snowstorms taken from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forecast archive. Key cartogram design principles in standard weather forecast visualization are tested. Optimal cartogram transformation i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geographical features (such as coastlines) and forecast features (such as snowstorm intensity). For highly spatially autocorrelated weather variables used in analysing several upcoming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2m temperature anomaly,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distortion provides a promising addition to standard forecast visualizations for highlighting upcoming weather-driven natural hazards.  相似文献   
153.
Solar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imaging ob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researches of solar activities and coronal plasma physics. But the traditional EUV imager and spectrograph can hardly achieve simultaneously the high spectral resolution and wide field-of-view of solar imaging. This paper has designed a new type of solar EUV multi-band imager, by adopting a kind of slitless grating and grazing incidence structure, it can realize the solar full-disk imaging of high spect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The field-of-view of the imager can be as broad as 47′. The spectral resolution is 2×10?3nm per pixel, and the spatial resolution is 1.4′ per pixel.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solar full-disk is better than 60 s. The analysis of the solar full-disk spectral image and system response shows that the imager can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s of various solar activities, and can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data for the researches of solar physics and space weather forecast.  相似文献   
154.
朱娟  张立凤  张铭 《湖北气象》2022,41(1):15-23
对一次盛夏苏北飑线过程采用区域三重嵌套WRF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给出了飑线径向剖面的概念模型图。结果表明:模拟的飑线与实际飑线非常接近,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利用模拟的线状强降水带及其降水强度来确定模拟飑线的位置和强度是可行的。飑线成熟期,飑线处存在强辐合区、强垂直上升运动区以及假相当位温的高值区,三者均呈柱状向上伸展;飑线前方(飑线移动的方向),低层有位温高值的入流,为飑线带入大量水汽和能量,后方低层有浅薄入流;飑线过境时地面风向发生急剧变化;飑线中层位温值大致不变呈中性层结,这与对流凝结潜热释放有关。该飑线过程可大体看成是假绝热过程,并具有重力波的非平衡性质,其生成演变中存在多尺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基于MapGIS的气象预报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所开发的气象预报分析系统(WeatherGIS)的组织结构,数据录入、来源数据编辑、数据处理、结果数据编辑、数据输出、系统设置等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56.
陕西一次槽前强对流风暴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刘勇 《高原气象》2006,25(4):687-695
对1995年8月5日发生在陕西中部一次槽前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影响500 hPa槽前强对流风暴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不是中层干空气(干暖盖),而是低层有干空气侵入雷暴区。在中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低层水汽通量由大变小是暴雨天气向强对流风暴天气转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7.
凭借现有的2M业务宽带和In ternet网络,建立一个各市、县局雷达资料共享平台,实现了广西各市气象局和桂林市各县气象局都能够实时调用桂林雷达产品。  相似文献   
158.
从市场和传播学的观点出发,围绕着电视气象节目的特点,提出了打造电视气象节目优质品牌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9.
介绍广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报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子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0.
为解决基层气象台站现代天气业务中灾害性天气监测、识别报警、天气联防、上下级业务指导与信息反馈、产品共享、集约化业务管理等关键业务问题,基于B/S架构,采用Web、GIS、数据库等技术,研究、设计开发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与已有的MICAPS等系统形成互补,实现了山东天气业务、重大天气过程服务及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气象保障等为一体的业务化平台支持,不仅较好地满足了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对业务平台建设的迫切需求,也为优化省内集约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