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7篇
  免费   950篇
  国内免费   771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834篇
地球物理   2010篇
地质学   1918篇
海洋学   24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352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971.
利用COSMIC掩星2009年电子密度剖面数据,筛选数据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内数据统计平均,基于球谐函数计算模型值,分析电离层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电子密度的地磁季节变化、昼夜测分布相对变化,及地磁活动对电子密度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最大电子密度昼测值明显高于夜测值,在中纬度部分区域增大明显.电子密度昼测值在地磁活动期间高度150-550 km中低纬度范围为正相扰动,随纬度变化存在区域差异,随高度增加,扰动加强.  相似文献   
972.
根据波茨坦地磁场模型(POMME6.2),研究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围地区地壳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磁异常随高度的衰减特征.利用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对地表磁异常进行分解,分析小波细节组合和逼近信号的异常特点.讨论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磁异常分布相当不均匀.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龙门山—大巴山地区分布着较强的负磁异常;四川盆地为正磁异常,其他地区磁异常较弱.东构造结对周围地区磁异常有重要影响,它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壳磁异常都是在负磁或弱磁异常背景上,叠加着中短波长的正负磁异常.这些中小尺度磁异常由中、上层地壳磁性物质产生,走向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沿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分布着清晰的弱磁异常带.龙门山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是磁异常强弱过渡带.青蒇高原中部东西向的磁异常,在东构造结弧顶地区呈弧形分布.青藏高原中部和滇中地块带状、团状磁异常具有相同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973.
974.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伊和布拉格多金属矿位于额济纳旗-大兴安岭成矿区之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区内共发现7条矿化蚀变带,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元素组合异常4个。矿化蚀变带受NE-SW向断裂构造控制,其中Ⅲ号矿化蚀变带、Ⅴ号矿化蚀变带位于该区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带的交汇处。矿化蚀变主要产于下二叠统或上侏罗统,成矿作用与燕山中晚期岩浆侵入活动相关。矿化蚀变带与地球化学异常及低电阻率,高极化激电异常均相关性,其中Ⅲ号蚀变带深部已见多层银铅锌矿体。从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并与有关同类型的矿床类比,区内多条矿化蚀变带均具有寻找中-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潜力。  相似文献   
975.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Mw9.0地震.基于中国云南的舒曼谐振(SR)观测站的磁场观测数据,分析了与该次地震有关的SR疑似异常现象.分析表明,震前3 4天低阶谐振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幅度增强现象,以2011年3月8日(北京时间)这一天的现象最明显,南北向在7:00-10:00和12:00-15:00异常比较明显,而东西向只在12:00-15:00异常相对比较强.根据对2011年3月1-11日及对应每天前后各15天共41天的数据的联合分析,3月8日部分时间段的低阶谐振磁场差明显高于一倍甚至两倍标准差;相比而言,正常的一天内各阶磁场差要明显低于一倍标准差.最后,根据一些日本地震学者提出的SR异常机理,进一步分析了在云南观测站能观测到日本地震异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永胜观测站可以观测到日本地震引起的一阶到三阶SR异常,与发现的异常主要集中在低阶的现象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76.
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区所在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区域水准、GPS、流动重力和跨断层短测线等地形变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已往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资料反映的震前区域性地壳变形背景、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可能的机理.结果认为:(1)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西秦岭、六盘山等构造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GPS水平挤压闭锁高应变积累、垂直隆升异常高梯度带和重力升、降差异剧烈变化等中长期背景;(2)震前到震时发震断裂附近及其外围相关构造区域断层形变异常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变化显著,尤其是汶川地震以来的波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本区构造比邻的龙门山断裂带剧烈右旋错动对本区的影响,与本次岷县6.6级地震过程有关;(3)本区有地形变监测资料积累以来缺乏6级以上震例,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长期形变背景异常,但何时进入短期-短临阶段确实很难把握,需要不断积累总结和探索提高.  相似文献   
977.
大地震前区域能量场的时间因子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我国大陆发生的30次6.0级以上地震前的震中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间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前,几个主要特征值所对应的典型场的时间因子均出现了明显的突升或突降变化,显示出与未来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时间因子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1~3年,多数情况下小于2年,表现出异常的中短期特点;有些地震前异常出现时间小于3个月,显示出异常的短临性质.笔者认为,地震能量场时间因子可能是强地震前的一种有效的异常观测量和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978.
重新探讨了强地震前地下流体趋势异常,获得了一些认识:地下流体异常不一定存在完整的趋势、短期和短临等异常类型,但趋势异常普遍存在;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异常,其开始时的形态不一定为缓慢变化;地下流体趋势异常不一定具有时空转移特征;地下流体趋势异常可能为“共同前兆”.  相似文献   
979.
We applied analysis AVO with partial stacking to an onshore gas field in order to detect gas at the top of the Ciénaga de Oro formation (FCO), by using seismic gathers of the Güepajé-3D project. The technique was supported by petrophysical analysis of the Ayombe-1 well.The sensitivity of seismic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saturating fluid was evaluated by fluid substitution technique in an interval of the Ayombe-1 well. As a result, a class I AVO anomaly at the top of the FCO was observed, even though the gas and water responses were similar. After applying AVO with partial stack technique at the top of FCO, AVO class I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yombe-1 and Güepajé-1 gas wells and none in the dry Güepajé-3 well. In spite of being reported with gas, the results in the Güepajé-2 well indicated any to an incipient class I anomaly related to a weak seismic response associated to gas.When th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he seismic volume of the Güepajé-3D Project, a map of the direct gas indicator was obtained. The map shows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structural surface at top of FCO. Lithic factors such as compaction, cementation and carbonate overlaying the FCO and variable thickness of partial and full saturated layers, may cause anomalies in zones unlikely to contain gas.  相似文献   
980.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时间序列法(ARIMA模型)进行震前电离层异常探测的新方法.首先,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探测方法(四分位距法、滑动时窗法)预测TEC背景值的精度.结果表明,时间序列法预测背景值的精度要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且预报背景值的平均偏差要比传统方法小2倍左右,说明传统探测方法预测的背景值具有较大系统偏差.为更准确地探测震前电离层扰动,除了得到准确的参考背景值,还需得到更加合理的探测限值,由此本文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限差确定策略.最后,以2012年1月10日苏门答腊岛7.2级地震为例,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其震前电离层的异常扰动情况,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震前第13天、第8~9天、第1~2天和地震当天电离层均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异常.而且,其正异常(观测值高于正常值)一般发生在震中以北,距发震时间相对较远;负异常(观测值低于正常值)则在震中各方向均会出现,且距发震时间较近.同时,通过对异常结果分时段统计,发现在发震时刻前,距发震时刻越近的时段发生异常的频率越高,此规律将会对未来更为准确的预报发震时段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