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1篇
  免费   1123篇
  国内免费   2002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90篇
地球物理   2415篇
地质学   3685篇
海洋学   97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96篇
自然地理   9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现代中国人起源的实证──颅骨特征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振标 《第四纪研究》1999,19(2):113-124
本文用数学方法系统地检测了从早期智人到现代人时期中国人颅骨测量性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演化过程出现逆向变化、不连续;同时,长江以北的和长江以南的颅骨特征时态变化趋势也呈现显著差异。这两种现象的存在,揭示了现代北方的和南方的中国人可能由各自地区的早期智人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952.
油气形成的力化学作用--油气地质理论思考之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传统油气地质学认为构造作用主要控制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和油气的运移聚集,而烃类形成演化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构造活动对有机质直接成烃的力化学作用在成烃过程中举足轻重,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在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结合高分子力化学分析,阐述了力化学作用的基本特点,沉积盆地中应力分布、成烃力化学作用方式、反应类型、影响因素和实验证据以及力化学作用与油气分布,以推进油气  相似文献   
953.
海陆边缘沉积磷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讨论了磷与大气圈O2、CO2的关联模式,并通过研究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揭示了海陆边缘沉积磷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记录及其对指示古全球变化的关键性,同时提出了中国东部沿海近代沉积磷的积累与全球变化的耦合作用关系,在中短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研究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54.
介绍了对地球构造格局,运动方式及其动力源问题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它不同于流行已久的以地球自转轴旋转和以软流圈带动岩石圈漂移以及随机的地幔柱(流)为构造动力源的观点,而是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沿公转轴方向的统一应力场,认为中国西部NWW向压性,NEE与NNW是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沿公转轴方向的统一应力场。认为中国西部NWW向压性,NEE与NNW向两组共轭扭性及NNE向张性带交接,为来自全球SSW主压应力场形成的  相似文献   
955.
电流变液中剪切模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由能极限计算电流变液的剪切模量, 发现在一定物质参数范围内, 周期性BCT 结构不再是电流变液的基态结构。讨论BCT 结构为基态条件下, 固体材料的介电常数、固态和液态材料的体积比、小球间距对电流变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6.
Applications of numerical modelling in underground mining and constru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umerical modelling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a variety of problems in underground mining and tunnelling: subsidence induced by longwall coal mining; stresses generated when an open stope is filled cemented backfill and the stability of exposures created during subsequent mining of adjacent stopes; the interaction of two tunnels; and the effects of under-mining a pre-existing tunnel and shaft. In each case, results from nonlinear stress analyses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design of excavations and rock support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957.
温度,盐度和风应力对南海海流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南中国海的年平均海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温盐结构和风应力在海流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仅有温盐水平不均匀分布也可以驱动海水而生成南海海流,但此种海流的结构较乱,最大流速只有30~40cm·s-1。若温盐无水平结构,则在风应力驱动下,南海海流的结构较为有序,且最大流速可增至60~70cm·s-1。在温盐水平分布不均匀并有风应力的作用时,生成的南海海流与仅有风应力作用时的海流场较相似,说明在南海海流的形成中,风应力的作用更为重要。海面自由高度的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58.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油田储层裂缝及地应力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大量裂缝发育特征的观察和统计工作基础上,结合油田开发动态和古构造发育史分析等,应用岩芯古地磁定向,差应变和波速各和异性等研究方法,结果认为三肇地区扶杨油层发育的裂缝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多具高倾角,并可构成规模较大的主裂缝,其在油田注水开发中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分析表明,裂缝发育的密度与砂层的厚度成反比,与构造曲率成正比。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为北西西向,近东西向裂缝为油田最有效裂缝组系。  相似文献   
959.
地应力驱动油气运移基本方程及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叙述了地应力作用下空隙弹性介质中流体运移的基本方程及由基本方程推导的有限元公式。然后,在地应力测量及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所给出的有限元公式及相应程序,对辽河油田运移势场进行了模拟,得出了该区运移势场的分布。结果表明,处于运移势低势区及过渡区的地区大部分是有希望的油田地区。结合构造分析进行地应力和运移势场研究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0.
鄯善油田裂缝特征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裂缝的古地磁定向与倾角测井裂缝解释,分析了鄯善油田构造应力场,得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位主要为N30°-40°E,N30°-50°W,为一对NE、NW向共轭断裂.高角度缝和垂直缝为主.鄯善构造带是近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为近SN向的主压应力模式,形成油田内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以及测量的NE、NW向共轭断裂.鄯善油田储层断裂是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通过倾角测井椭圆井径曲线分析等方法判别的鄯善油田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140°.人工压裂的裂缝方位理论上当为140°,它与320°方位的构造缝如果匹配,可能对压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