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桥梁高墩合理计算模型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弹塑性梁柱单元和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分别建立桥梁墩柱的两种计算模型,深入讨论了桥梁墩柱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形成、塑性区扩展以及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结构需求,针对弹塑性梁柱单元模型中不同单元划分数量对墩柱地震需求的影响也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阶振型对桥梁高墩地震响应贡献较大,其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地震需求的变化规律与中、低墩明显不同。桥梁高墩在墩身中部及墩底同时形成塑性铰,且塑性区随地震激励的增强而扩展。单元划分数量对桥梁墩柱的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地震需求均有较大影响,最后讨论了两种计算模型在墩柱地震需求计算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2.
OPENSEES中纤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OPENSEES[2]和CANNY[1]中各种纤维模型的计算原理,并用OPENSEES中的纤维模型分别模拟了一个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和一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显示此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柱构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在大变形下的非线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3.
对大型斜拉桥主塔基础钢围堰的制作、并装、定位及下沉的施工测量作了全面论述。包括大型双壁钢围堰的底节制作、拼装接高、基准面传递、精密定位着床、吸泥下沉至着岩、清基及竣工测量。旨在为大型斜拉桥建设提供可知后主塔基础钢围堰施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化学、物理的方法用金属敏感膜取代光纤的原始包层监测海洋环境中金属结构物的腐蚀状况。通过腐蚀前后光功率的变化表征腐蚀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5.
针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MICP)固化钙质砂脆性强、抗拉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制备“8”字形MICP固化钙质砂试样并开展直接拉伸试验,对纤维加筋的改善作用、纤维-MICP联合加固机理及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能够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峰值位移和残余强度,减轻峰值强度点的脆性破坏现象,但受纤掺量和长度的影响,总的来说,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和长度的加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无纤维试样,添加最优纤维掺量(0.6%)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增长了172.4%,峰值变形提升了158.1%。机理可解释为纤维增加了微生物的吸附量,促进碳酸钙在纤维与钙质砂之间以及纤维表面的沉积,增大纤维与钙质砂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整体提升钙质砂的抗拉强度特性。纤维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变试样的变形特征,无纤维添加试样曲线仅有初始误差阶段和弹性阶段两个阶段,添加纤维后曲线表现为四个阶段包括初始误差阶段、弹性阶段、损伤破坏阶段和残余阶段。纤维掺量影响的内因是纤维与钙质砂的界面作用力和纤维空间分布状态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而变化,纤维长度的影响主要和破坏面附近纤维数量和单位长度所能承担的拉应力相关。研究成果对以钙质砂为地基的岛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6.
钙质砂是中国南海岛礁工程建设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地基土成份,其具有高孔隙、易破碎和强度低等不良工程地质特性。为改善钙质砂力学性能,提高其工程可靠性,提出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协同纤维加筋改性钙质砂。文章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试验以及扫描电镜测试,对比分析不同纤维掺量下MICP固化钙质砂的力学响应特性及微观破坏机理。结果表明:(1)MICP技术能够有效固化钙质砂,并提升其力学强度;(2)纤维能够增加细菌定殖面积,提升碳酸钙沉积量,并由此提升试样延性和韧性,降低刚度;(3)应力应变曲线呈阶梯状多峰特征。在应力上升阶段,砂颗粒和碳酸钙会发生局部破碎;在峰后应力下降阶段,碳酸钙、砂颗粒、纤维的胶结作用增强了纤维的抗拔性能,限制了破坏面的发展;(4)碳酸钙、砂颗粒、纤维的耦合胶结作用是纤维加筋改善试样韧性、延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7.
基于测量结构水下光纤应变获取冰力的方法首次应用于渤海JZ20-2NW加锥导管架平台,该方法方便进行零点标定,可获取结构总冰力的绝对信息(包括均值和波动值)。首先介绍了JZ20-2NW平台的现场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结构水下应变响应记录冰力信息,甲板上部视频记录同步冰情(冰厚、冰速和来冰方向)信息和拾振器记录结构冰振响应;重点分析了由测点应变向结构总冰力的转化方法,并对总冰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将无量纲化实测冰力与5种典型冰力计算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锥体宽度与海冰厚度比值(简称"宽厚比")对冰力大小及变化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通过3个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异形柱边节点和1个普通混凝土异形柱边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增强对混凝土异形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丙烯纤维增强可以提高节点的开裂荷载和变形能力,减小核心区内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延缓构件的刚度退化,减轻节点的累积损伤程度,有效改善节点的破坏形态,有利于节点抗震。  相似文献   
139.
传统的轴向受力构件二次屈曲效应模拟方法计算结果在构件前次屈曲后残余变形及材料硬化效应不明显时与试验值差异较大,无法精确模拟,对此文中提出了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混合硬化材料模型结合纤维梁单元的轴向受力构件建模方法。通过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构件在轴向往复荷载作用下二次屈曲及屈曲后的力学行为,是空间网格结构弹塑性分析时构件建模的适用方法,并通过最后的柱面网壳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对网格结构弹塑性时程计算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0.
Exploring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teel from the ships is critical for developing sustainable strategies for waste manage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 However, the information of stocks and flows of ships and related steel is currently unavailable, hinde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 By collecting dispersed information on production, use,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end-of-life management of five types ships, we first estimated the historical steel stocks and flows respect to global ships from 1980 to 2019, and further projected the amount of steel scraps from shipbreaking by 2050. The steel stocks of ships increased by 2.6 times from 208.4 Mt in 1980 to 542.9 Mt in 2019. The top 2 regional contributors, Asia and Latin America & the Caribbean, were together responsible for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increase. A transition from oil tankers to container ships and bulk carriers reduced the in-use steel stock due to the lower steel intensity of the latter. The rapid increase of ship stocks after year 1980 led to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teel scrap in the 2010 s, reaching 10.1 Mt/year in 2019. Our projections showed that the steel from scrapped ships worldwide will increase by around 4-fold to 40.4–47.3 Mt/year by 2050, which imposed a great challenge on coordination of recycling ship-related steel and require long-term planning on ship recycling facility development. By identifying the stocks and flows of ships and related steel,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for the steel waste and recycling management of end-of-life ship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