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肖衡林  张晋锋  何俊 《岩土力学》2009,30(11):3543-3547
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流速测量方法的主要仪器设备。在研究加热光纤与流水之间传热过程的基础上,推导了流速与光纤稳定温升、加热功率等参数之间的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流速测量方法的理论方程。设计了模型试验,对不同流速与加热功率下,光纤温升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静水与流水中光纤温升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温升曲线都可以分为上升和稳定两个阶段,流水中的光纤温升明显低于静水中的光纤温升,两者的差值随着功率及流速的不同而不同。加热功率越大,两者温差越大;流速越大,温差越大。研究了加热功率对静水中光纤温升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静水中的光纤稳定温升与加热功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点分析了在一定功率下,流速与光纤稳定温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纤稳定温升与水流速度呈非直线的反比关系。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92.
介玉新  王乃东  李广信 《岩土力学》2007,28(Z1):129-132
等效附加应力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加筋土中筋的作用等效成外力加在土骨架上,取加筋土中的土体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能够适用于纤维加筋、分层加筋和土钉墙等不同情况,且能够克服一般复合材料方法中复合材料本构模型难以建立,和把筋土分开考虑的方法中接触面单元过多的弊病。但以前的等效附加应力法需要迭代计算,这给有限元编程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已有程序的改编。对等效附加应力法进行改进,只要在原有土的弹性矩阵或弹塑性矩阵中加上一个附加矩阵就可以直接求解。这就使得不需要迭代就可以直接应用等效附加应力法进行加筋土计算,大大简化了编程难度,改进方法的提出有助于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纤维混凝土的低温性能和冻融损伤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武 《冰川冻土》2005,27(4):545-549
研究了低温环境下(气温变化为-15~5℃),聚丙烯腈(PAN)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增长趋势的影响,探讨了快速冻融试验条件下(-17.5~7.5℃)PAN纤维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PAN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以及纤维和混凝土界面结合状况.结果表明:掺入PAN纤维增加了混凝土的含气量、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了混凝土抗裂阻力,因而有利于混凝土低温环境下的强度增长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混凝土经受冻融循环破坏实质上是疲劳损伤累积的过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冻融疲劳损伤的机理,研究了纤维对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的影响,建立了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的演变方程.  相似文献   
94.
刘冬梅  宋超业  陈志勇 《岩土力学》2007,28(9):1997-2002
应用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实现了钢纤维混凝土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全过程的实时动态观测研究,连续动态捕获了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干涉条纹图。实时全息干涉条纹的动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直观准确地演示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初裂点和各阶段的变形特征以及裂缝扩展全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混凝土试件的钢纤维掺量大于1.0 %时,钢纤维的阻裂增韧效应是明显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力学参量的计算与分析显示,断裂能是反映钢纤维阻裂效应的敏感参数,用全息干涉条纹图的判识和用断裂能描述获得的试件断裂行为是一致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能够为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95.
膜蒸馏处理糠醛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中空纤维膜蒸馏技术研究了糠醛废水的膜蒸馏处理效果,考察了料液相的温度、醋酸浓度、流速、吸收液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差为15℃、料液的浓度为0.306 mol/mL时,速度为8 mL/min;吸收液的质量浓度为25 g/L时,速度为3 mL/min。运行12 h后,料液的pH值由开始的1.9升高为5.1,醋酸的去除率为76.3%,糠醛的去除率为40.1%。此过程可降低料液中糠醛和醋酸的含量,减小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微生物危害的影响,为后续生物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叙述了采用高强度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建筑物进行修复或抗震加固方法的特点、施工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指出,该方法对保证人民财产安全及搞好防震减灾工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
海水中钢铁腐蚀与环境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解析了海水环境因素与钢铁腐蚀的关系。根据灰关联度的计算 ,在诸海水环境因素中找出影响碳钢、低合金钢在海水中局部腐蚀深度及平均腐蚀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8.
海泥中SRB对A3钢电偶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在海泥中硫酸盐还原菌 (SRB)对A3钢电偶效应的影响。实验在两个大型塑料槽中进行。A3钢样尺寸为 2 0cm× 1 0cm× 0 .3cm ,海泥中SRB的含量用MPN三管计数法进行测定 ;电导率、pH、氧化还原电位、泥温和盐度等参数用SY - 5型电导 -pH/mV -温度计进行测量 ;用失重法测量腐蚀速度 ;用零电阻表测量电偶电流。试验共进行 2 61d。SRB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基本保持恒定。在电偶条件下A3钢在灭菌泥和有菌泥中的腐蚀速度分别为0 0 0 77mm/a和 0 0 4 9mm/a,在非电偶条件下A3钢在灭菌泥和有菌泥中的腐蚀速度分别为 0 0 0 89mm/a和 0 0 4 4mm/a。A3钢在有菌泥和无菌泥中的样板之间的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在2 5μA左右 ,且有方向逆转现象。试验结果表明 ,在有菌泥中A3钢的腐蚀速度是无菌泥中的 5 5倍 ,说明SRB在海泥腐蚀中有重要作用。埋在相邻的有菌海泥和无菌海泥的试样之间都发生了电偶腐蚀。处在有菌海泥中的钢样为电偶对的阳极 ,处在无菌海泥中的钢样为电偶对的阴极。在实验期间内电偶效应对试样的加速作用为 1 1 .4%。  相似文献   
99.
钢筋混凝土扁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虑扁梁柱节点内、外核心区的相互作用,对扁梁柱节点的内、外核心区进行了重新划分,认为内、外核心区有一个重叠的区域,给出了地震作用在扁梁柱节点内外核心区的分配方法,采用压杆模型和软化桁架模型,提出扁梁柱节点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节点核心区钢纤维和扁梁中无粘结预应力对扁梁柱节点抗剪极限承载力的作用。该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得到四个钢筋混凝土扁梁柱节点试验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0.
Slender marine structures such as mooring lines and risers are susceptible to failures due to stress variations coming from environmental actions. Wave, wind and current are random phenomena, and consequently the most adequate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the fatigue damage accumulation on these structures is the probabilistic fatigue analysis. In practice, the estimation of fatigue life requir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huge number of loading cases to compute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l of the total fatigue damage.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compute the long-term fatigue damage of marine structures. The proposed method needs only a few number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estimate the structure fatigue life. It uses a parametric interpolation procedure to evaluate the fatigue damage for any individual short-term condition (sea state) requir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l. In this way, the total number of short-term structural analyzes is considerably reduced.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ared to the full direct integration by means of two comprehensive examples. The first studied case is an idealized theoretical model of a single-degree-of-freedom (SDOF) system under wave loading, and the second one is a Steel Catenary Riser (SCR) connected to a FPSO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floating un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