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1857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2019年7月19日18时许,甘肃舟曲县垭豁口滑坡复活,约3.92×106 m3的滑体顺坡而下,迅速流入岷江,堵塞河道,造成河道水位上升,江边公路中断,滑坡变形持续至8月中旬。基于野外勘察、遥感解译、钻孔勘探等方法获取了滑坡变形的基本特征,并开展了滑坡监测工作,并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该滑坡复活原因及启动机制。初步研究认为,该滑坡为降雨诱发。通过对滑坡变形历史进行梳理,结合滑带证据,滑坡复活机理可概括为:首先上部块体缓慢蠕变,降雨后发生塑性流滑;其次,因上部滑体堆积在滑坡中部,造成中部平台堆载,引发中部滑体变形;最终一滑而下,刮产连带下部滑体坠入河道。滑坡的上中下三部分滑体逐步被激活,最初缓慢变形,随后加速启动。滑坡变形模式为蠕滑—拉裂—流滑。对滑坡变形过程和机理的初步判断为滑坡灾害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2.
高山峡谷区是滑坡灾害频发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呈多发、频发态势。本文选择坐落于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的西藏江达县作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获取的85个滑坡数据,选取坡度、河流密度、地貌类型、降水量、距断层距离、道路密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岩性等8个稳定性影响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1)按滑坡体体积划分等级,江达县滑坡主要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按其稳定性划分,50%以上的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按危险等级划分,以Ⅲ级、Ⅳ级为主;江达县滑坡主要沿河流与道路分布,全县地面调查发现85处滑坡全部分布于河流附近,其中71.76%的滑坡分布于道路两侧。(2)江达县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地貌类型、河流密度、道路密度和距断层距离,其贡献率分别为0.501,0.477,0.465,0.332;当影响因子两两相互作用时,因子解释力总是大于单个因子对滑坡稳定性的解释力,即当两种影响因子相互作用时,对于滑坡的失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3.
在天陇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发现上倪滑坡是新建天水至陇南铁路一处控制性不良地质体。本文在充分获取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角度出发,结合其地层岩性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认为上倪滑坡在北侧和南侧各存在一个软弱面,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差,尤其是滑坡北侧危险性较大。通过力学计算,显示该滑坡自然状态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地震或暴雨天气下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极大,对线路工程具有严重影响。经过对三种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建议以深埋隧道形式从后壁通过上倪滑坡,保证工程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4.
中国西北地区存在大量的新近纪硬土软岩滑坡灾害,为研究该类滑坡的变形特征,开展两组离心机模型试验模拟滑带劣化引起滑坡变形破坏的全过程,获取模型坡体土压及位移的实时变化曲线。研究表明,当软弱带强度降低时,硬土软岩滑坡的上部滑体呈块体状滑动,在快速运动滑动过程中,滑体呈现块状平移,不会彻底解体、液化;硬土软岩滑坡中前部出现水平应力集中,导致下伏滑带塑性流动变形,诱发其中前部上覆滑体的水平运动,并向滑坡后缘扩展,最终形成多级水平滑动。  相似文献   
135.
Of the recognized nonsteady-stat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lope stability, probably most critical in many field situations is the character of precipitation and infiltration activity. A groundwater response model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recipitation records can provide a historical catalog of estimated maximum groundwater levels in a particular study area. An extreme-valu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is catalog is linked with geotechnic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to provide a landslide hazard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probability of slope failure within a given time. This modeling approach can provide meaningful input to risk assessments for landslide mitigation programs and to decision analyses and cost-benefit studies important for land-use plann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Emerging Concepts, MGUS 87 Conference,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13–15 April 1987.  相似文献   
136.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main types, features, gene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ss movements in the Jiuzhaigou catchment,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scenic regions in China. The main features are debris flows, rock-segment flows, landslides, and avalanches. Rough relief, fractured rocks, drifts, steep slopes, intensive rainstorms, and earthquakes produced their geneses. Countermeasures should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projects.  相似文献   
137.
滑坡灾害预报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基于现代反演理论,建立了滑坡灾害预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可预报时间尺度的确定方法及稳定性判断准则。通过实例分析表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8.
豆芽棚滑坡体长500m,宽150m,平均厚10─15m,体积100万m ̄3.主滑方向30°。滑坡前缘海拔150m,后缘海拔200m,本滑坡是在斜坡遭人为破坏(加载)后由降雨诱发的。滑坡防治措施主要拟采取减载和布设抗滑桩。  相似文献   
139.
本文概要介绍长江上游宜宾—宜昌干流两岸山地城镇座落的自然环境,重点论述山地城镇滑坡灾害,最后提出了区域防灾战略的新途迳。  相似文献   
140.
海底热液活动研究进展迅速,热液矿化作用已成为当前国际地球科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叙述了:(1)热液调查新技术、新方法、矿床赋存状态、主要类型以及热液矿化作用的研究进展:(2)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包括海底热液矿床和构造岩浆背景、热液流体形成和金属浸析作用、热液沉淀过程中的金属分馏作用、热液排放与大洋的质重平衡等。最后强调加强海洋地球科学国内外合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