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821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1068篇
地质学   1653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4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In Italy, the horizontal stress directions are well constrained in many regions, but the tectonic regime is not well known because the stress magnitudes are unknown. Our intention is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crustal stress in Italy, both at shallow depth and in low seismicity areas. Therefore, we inferred the tectonic regime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pth of breakout occurrence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s in 20 boreholes.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for which the effective tangential stress at the borehole wall overcomes the rock strength to form breakouts, could be computed from rock strength and density.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stress distributions for different tectonic regimes with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breakout occurrence, it is possible to infer the tectonic regime that fits best to the breakout depth distribution. We investigated boreholes up to 6 km deep located in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 over the Italian peninsula: the Po Plain, the Apenninic chain, the Adriatic foredeep and the Tyrrhenian Quaternary volcanic region. These wells are characterised by breakout data of good quality (A, B and C, according to World Stress Map quality ranking system). The results a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e style of faulting derived from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and other stress indicators. Our results show a predominance of a normal faulting (NF) regime in the inner Apennines and both normal faulting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SS) style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possibly also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tectonic regime with depth.  相似文献   
72.
Predictions from dynamic modelling of the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are presented for Northern Europe, where several basins underwent inversion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Early Cenozoic and contemporary uplift and erosion of sediments occurred.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the equations for the deformation of a continuum are solved numerically under thin sheet assumption for the lithosphere. The most important stress sources are assumed to be the Late Cretaceous Alpine tectonics; localized rheological heterogeneities can also affect local deformation and stress patterns. Present-day observations available in the studied region and coming from seism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s and stress measurements have been used to constrain the model. Our modelling results show that lateral variation in lithospheric strength below the basin systems in Central Europe strongly controls the regional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regime. Furthermore,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ometry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Baltica and Avalonia, together with different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plates, had a crucial role on local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faulting regime resulting in the Baltica–Avalonia transition zone from the S–N Alpine 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73.
地球流体力学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穆穆  季仲贞  王斌  李扬 《大气科学》2003,27(4):689-711
简要介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七十多年来在理论与计算地球流体力学方面的若干研究及其新的进展.在理论地球流体力学方面,介绍了长波动力学及线性稳定性问题、弱非线性理论及行星波动力学以及用Arnold方法(能量-Casimir方法)研究大气和海洋中各种流体运动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成果.此外,对扰动演变、扰动和基流相互作用及热带大气动力学中的第二类不稳定条件(CISK)也作了简要的介绍.在计算地球流体力学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用物理观点和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造成计算紊乱和计算不稳定的机理,论证计算稳定性、算  相似文献   
74.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以TCA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广州地铁“非地铁施工时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75.
用半球气候场强度指数(Ic)及球函数分析改进方案,分析了北、南半球500hPa气候高度场的环流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半球500hPa气候高度场强度冬强于夏,南半球强于北半球;半球环流向夏季的转换速度北南半球相当,而向冬季的转换北半球较南半球快。2)半球500hPa气候高度场具有简单的球函数谱结构,它们主要由超长波波段的球函数(0≤m、κ≤3,m、κ不全为0)、特别是其中的带状球函数(m=0)构成,因而具有低阶、低维的特征。3)对北半球用约20个重要球函数分量(按-↑rm,κ^*≥0.05%标准)即可相当精确地拟合其500hPa气候高度场,而对南半球仅用10个重要球函数分量即可相当精确地拟合其500hPa气候高度场;因此,北半球气候高度场球函数谱结构较南半球复杂。4)北半球500hPa气候高度场的季节变化较南半球明显。  相似文献   
76.
用半球气候异常场强度及球函数分析改进方案,分析了北、南半球500hPa气候异常高度场的环流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半球异常冬强于夏,北半球强于南半球。2)500hPa气候异常位势高度场具有低阶、低维的特征,它们主要由超长波及长波波段(0≤m、k≤6)的球函数构成。3)北半球500hPa气候异常位势高度场集的球函数谱结构较南半球复杂.夏季较冬季复杂。仅用超长波及长波波段的球函数拟合半球500hPa异常位势高度场,就可保证其有足够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7.
抚顺城区段浑河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往关于抚顺城区段浑河断裂现今构造活动性的主要文献所采用的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及其结论的科学性作了述评,认为得出的抚顺城区段浑河断裂现今构造活动明显或不明显的结论尚缺乏充分的依据,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该断裂现今构造活动性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78.
数字地震数据的处理研究—真实地面运动的复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了在频域中真实地面运动的复原问题,借助于一个稳定的六阶带通滤波器可使地震仪反演系统趋于稳定,最后由关分方程递归求出真实地动位移,结果表明,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仪器其原始响应不同,但由其复原的真实地面运动结果却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这证明了所采用的复原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79.
新疆南天山环境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桂林  陈培善 《内陆地震》1997,11(3):212-217
基于新疆强震固定台和流动观测记录的主要和余震加速度资料,选用了三个分向记录都完整的37次地震。震级范围为1.8-6.8级,震中距为几至几十公里。根据用位错理论二维断裂力学模式推导的震源峰值、加速度与环境剪应力场关系式计算了新疆南天山环境剪应力值。计算结果表明,新疆南天山环境应力平均值偏高,这与新疆处于特殊构造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0.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距震源很远的地区内都观测到一些前兆趋势变化,如重力、重力位二次徽商W△、水氧、地电阻率、水位和油井出油量等变化。作者认为这些变化不是由震源体直接引起的,而是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在某些活动断层附近,浅层岩,尤其是含水砂岩层和含油层受挤压出现的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其特征是:(1)异常范围大,可能在距震源很远的地方发生,但就同一种方法的多个观测点来说却又是局部的,即只有其中部分测点才能观测到异常,不少测点观测不到异常。(2)异常发生的时间大致相同。有些异常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如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3)临震前多数异常有恢复的趋势。这些特征与引起异常的机理有关。作者还从理论上计算了这种趋势异常量级,重力变化100×10-6cm/s2左右,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1~2)×10-9/s2,地电阻率变化2%~3%,Rn变化7.4~11.1Bq/L,这样的变化量在活动断层附近的一些台站可能观测到。作者还研究了干旱降雨对某些前兆的影响,其影响量级可以被一些方法观测到,因此在确定是否是地震异常时,必须注意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排除干旱降雨的影响,减少异常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