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1篇
  免费   919篇
  国内免费   749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572篇
地球物理   1336篇
地质学   1593篇
海洋学   411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5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依据1998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1999年2月(冬季)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对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蟹类优势种有双斑、银光梭子蟹、细点圆趾蟹、长手隆背蟹、日本、武士、锈斑、三疣梭子蟹、泥脚隆背蟹、锐刺长蟹和纤手梭子蟹。其中银光梭子蟹、细点圆趾蟹、双斑和三疣梭子蟹是东海蟹类的主要优势种。常见种是艾氏牛角蟹、红星梭子蟹、绵蟹、变态、光掌、十一刺栗壳蟹、七刺栗壳蟹、象牙长螯蟹、卷折馒头蟹、直额、武装筐形蟹和显著琼娜蟹。种类组成特征方面,冬、春季蟹类少数优势种的优势性明显,秋季优势度种间差异不明显。种类数比较:东海南部最多(57种),中部次之(45种),北部最少(仅37种);不同季节间,春季最多(57种),其次是夏季(53种),秋、冬季较少(仅49种);水深越深的水域,种类数越多。多样性比较:冬、春、秋3季,从北到南,蟹类多样性逐渐增高,且随着水深加深而增大;夏季不同,水深小于40m的浅海多样性指数最高。东海蟹类共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即广温广盐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942.
根据宁河北岩溶地下水源地已有的水文地质勘查成果和大型抽水试验资料,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地下水流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对开采性抽水试验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刻画埋藏型水源地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过程,用它对规划的水源地三种开采方案的开采动态进行预测计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拟计算中将开采条件下浅层第四系含水层对深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处理为边界条件,可以刻画埋藏型水源地在开采条件下获得的补给增量。   相似文献   
943.
时坚  王晶  刘德深  韩行瑞 《中国岩溶》2006,25(4):330-334
黄河中上游地区,自黄河青铜峡,经内蒙准格尔、山西、陕西两省至河南西部,为我国最重要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基地。随着能源基地的建设和开发,区域岩溶地下水水位连年持续下降,岩溶泉水流量衰减,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水质恶化、生态退化等。本文从能源基地岩溶泉流量衰减问题入手,研究了能源基地区岩溶泉水流量衰减问题,提出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搞好矿坑水的综合利用及污水处理资源化等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44.
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地理环境演化既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形成演化的特点,还以纵向岭谷地貌、水系形成演化等影响本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三江并流区经历了古新世中新世地表夷平准平原阶段,中新世末第四纪初的岭盆谷形成发展阶段(高原发育期),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现代水系峡谷、纵向岭谷和垂向气候形成等几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现今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通道阻隔效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945.
青藏高原腹地1985年雪灾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1985年10月青藏高原腹地一次特大雪灾的地面气象要素场及卫星辐射场特征,并对生成重雪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雪灾的范围与过程,降水量≥8mm与积雪深度≥5cm的范围基本一致,雪盖的后延冷却效应较强,持续时间近5个月;卫星辐射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气系统净辐射收支中行星以照率起入导作用。11月积雪中心区域各因子均达极值-行星反照率距平高达16%,OLR距平值减小-14.6W  相似文献   
946.
对于象引黄入晋工程这样的由多个混凝土建筑物紧密且“硬性”衔接而成的,高精度、超长线路工程来说,村号系统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问题,为了避免高斯投影误差与高程投影误差对桩号的影响,解决桩号方面由此而引起的矛盾,以及满足工程远程运营管理对桩号的要求,作者提出了在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阶段中,应分别使用设计桩号、施工桩号和管理桩号,这3种桩号就构成了超长线路工程的桩号系统。文中  相似文献   
947.
利用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对比分析了 1 985年冬季异常少雪和 1 986年冬季异常多雪时期大气环流及热带海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高原冬季多雪与少雪时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显著不同。与此同时 ,低纬热带环流及海洋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48.
定位参数抗差估计的无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抗差估计中误差的最基本假设—对称分布 ,考虑到ρ函数的条件及把反对称估计作为抗差估计计算迭代的初始值 ,验证了定位参数的抗差估计值也一定是反对称估计 ,满足无偏性条件 ,得到定位参数的抗差估计是无偏估计。  相似文献   
949.
1998年南海、孟加拉湾夏季风期间动能收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1998年加密观测资料经同化处理后得到的客观分析格点资料, 对南海地区和孟加拉湾地区的动能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对比, 得出: B区夏季风爆发, 其850 hPa区域平均总动能表现为爆发性增长, C区则表现为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越赤道气流通过南边界的动能输送对B区夏季风建立贡献很大, 西边界动能输入对C区夏季风建立也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季风盛行期, B区夏季风动能的发展维持主要是动能水平通量散度的贡献, 其中西边界动能的流入贡献最大, 孟加拉湾夏季风的变化主要为印度季风影响所致; C区夏季风动能主要是依靠其区域内动能制造来维持.对于850 hPa层, B区主要通过斜压过程制造动能, 正压过程破坏更多的动能, C区主要是正压过程制造动能.两区对流层高层都为动能主要流出区, 而对流层低层, B区为动能流入区, C区为动能流出区.  相似文献   
950.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施我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关键。立足于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决策的运行机制,提出我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决策的主要途径为:建立和完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严格禁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污染物的超标迁移;确保三大经济核心区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区;重点开发轴线地区应率先成为重点环保轴线地区;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建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