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5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765篇
测绘学   293篇
大气科学   608篇
地球物理   1372篇
地质学   1631篇
海洋学   420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5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泥岩压榨水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滞流4种类型。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盆地沉降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和盆地抬升剥蚀时期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在平面上呈对称性:总体上大气水由凹陷边缘向凹陷中心渗入,凹陷内部各洼陷为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区,凹陷边缘南部斜坡带和北部断阶带以及凹陷内部中央断裂带为越流泄水区。纵向上,局部水动力单元强度及演化规律与地层的埋藏深度有关。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水动力单元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2.
易门式大型铜矿床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金属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关键问题,在提出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分支学术方向的基础上,以易门式大型铜矿床为例,从成矿地质背景、矿田构造、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应力场等方面进行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阐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反映矿体的原生晕;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受构造控制,其分带特征可指示成矿流体的流向,并提供矿床成因和隐伏矿(化)体相对埋深的信息。构造应力场的控矿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应力场导致控矿构造的形成,并驱动成矿流体的运移;构造应力场控制了成矿能量场;应力和能量的高值集中区分布特点可反映某些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概括隐伏矿成矿预测准则,据此提出若干重点找矿靶区和靶位,其中部分靶区得到工程验证,表明构造成矿动力学方法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3.
GPS网数据处理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在GPS网平差中有关精度评定、权的确定以及坐标转换所产生的控制点间隙等存在问题,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34.
华北汛期降水异常与100hPa高度场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17站1951~200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与前期的100 hPa高度场(1958~1997年)求相关,找到了100 hPa高度场影响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关键影响区为25°~35°N,85°~105°E,对应的关键影响时段为前一年3~5月.然后用SVD方法证实了前一年春季正是与华北汛期降水相关最显著的时段;而所选关键区正是处于一种范围更大的100 hPa高度场空间分布型的关键部位,而华北地区是关键区影响中国东部降水的最显著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35.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国权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3,61(2):146-163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36.
隧道GPS网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连璧  周全基 《测绘学报》1997,26(3):207-212
本文在阐述隧道工程独立坐标系和隧道GPS网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GPS网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的通用计算公式,分析了隧道GPS网基准数据位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范广洲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97,16(2):140-142
利用一个耦合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SiB-GCM),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积雪增加将使随后地夏季东、南来季风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季风区降水减少,索马里急流、印度季风的印度西南气流弱弱。另外,还提出欧亚大陆雪盖与整个高原雪盖和高原东部雪盖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敏感问题。与欧亚大陆雪盖相比,高原雪盖是影响  相似文献   
138.
江灏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7,16(3):250-257
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问题,使用Liou-Ou一维辐射传输模式及1982年8月 ̄1983年7月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期间青藏高原地面、高空与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辐射传输模式中区分了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的作用,并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改进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硬度,得到了下垫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9.
夏季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郑新江  李献洲 《高原气象》1997,16(3):274-281
使用GMS-5的6.7μm水汽图、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199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青藏高原上空的水汽输送过程,总结出中、高层水汽输送的三种环流型特征(脊东型、脊西型和反相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降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0.
地震活动时序谱的涨落统计特征与地震活跃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地震活动演化的统计判据,本文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展示地震时序谱之涨落谱,以分维函数法判断最小邻间距(NNS)分布的Poisson性,然后采用MKS无参量法判别涨落谱之统计稳定性,确定NNS分布的转变区,具体研讨了四川、云南若干震区地震活动时序谱的涨落统计分布,发现地震活跃期到来时NNS分布表现出非Poisson化的特征。进一步通过改变和调节时序数据样本集之震级下限,并逐段前推进行统计计算的方式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客观地确定了这些震区地震活动时序涨落谱统计特征的转变期,使根据该统计法判断地震活跃期的方法论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