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2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705篇
地球物理   1839篇
地质学   3180篇
海洋学   483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88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9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诸方面研究成果,综述了上游山区成水环境、中游绿洲用水环境和下游荒漠天然绿洲水成环境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通过对各种古环境代用指标的对比研究表明:在大尺度上,流域上下游表现出阶段性的一致性水环境演变趋势;在小尺度上,则表现水环境演变的时空异质性。驱动机制方面,在空间上,流域上、中、下游水环境演变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驱动作用各有侧重;在时间上,表现为不同尺度上气候变化与流域人类活动耦合作用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82.
山西临汾盆地黄土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临汾盆地2条黄土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Pb、Cu和Zn的垂向变化特征非常相似,而As、Cd和Hg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与前三者不同。各重金属元素在黄土剖面中的变化特征首先均受到黄土源区物质成分的控制,其次不同程度地受到古气候变化的影响。依据Pb、Cu、Zn与各古气候替代性指标(例如磁化率,w(SiO2)/w(Al2O3)等)均呈显著相关,As、Cd和Hg与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的相关性较差,推断剖面中Cu、Pb、Zn的分布特征受古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原因可能主要是这3个金属元素易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磁性矿物中;而As、Cd和Hg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与古气候无关。但各重金属元素与源区指示元素的相关性表明其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均受黄土源区物质成分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83.
Paleocurrent indicator data collected in field work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arly Cenozoic regional paleodrainage patterns in the Hob Xil basin 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The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of the Eocene Fenghuoshan Group obviously show that the flows were northward with a unidirectional dispersal pattern. This probably reflects the uplift of the Qiangtang terrain during the initial basin deposition period and indicates that the Tanggula Moutains occurred as topographic highlands at least in the Eocene. Paleoflows of the Oligocene Yaxicuo Group were dominantly oriented to the north and then flowed eastwards during its late deposition. This regional variability of paleodrainage patterns of the Yaxicuo Group is interpreted to record the dispersal style of sediments from transverse rivers to longitudinal river system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Oligocene uplift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obstructed by northward paleoflows and created longitudinal river systems parallel to the orogenic belt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the paleodrainage patterns suggest that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early Cenozoic was situated in the Hoh Xil area and its uplift has progressed northwards through time.  相似文献   
84.
黄土台缘滑坡地表水入渗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土塬区提灌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却造成了地下水位大幅抬升,使得近年来黄土台缘滑坡不断发生。黄土滑坡一个普遍特征就是后缘发育地裂缝以及落水洞,使地表水(灌溉水以及降雨)直接灌入坡体,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因此,地表水入渗对于黄土滑坡机理研究以及滑坡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现场调查,对黄土台缘滑坡地表水入渗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①地表水入渗与落水洞形成机制;②地表水入渗途径及其与黄土滑坡发育过程的关系;③降雨因素对于黄土滑坡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5.
以边坡极限平衡理论及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圆弧滑动破坏模式为基础,在考虑框架、锚杆对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情况下,基于圆弧滑动条分法的思想利用积分法建立了内部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模型和最危险滑移面搜索模型。确定滑移面圆心坐标为几何控制参数,推导了安全系数计算模型中各变量与滑移面圆心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从而获得了滑移面几何控制参数与内部稳定性安全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网格法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最危险滑移面的圆心坐标进行动态搜索和求解。最后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程序,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验算,讨论了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明适用,较传统的经验分析方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6.
西南某坝区中缓倾角结构面具有分别倾向上游和下游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结构面接触情况,首先将结构面分为刚性结构面和软弱结构面两大类。其中,刚性结构面属于裂隙型;软弱结构面根据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细分为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泥夹岩屑型3个亚类。断层类结构面具有垂直于断层走向,由高高程到低高程,由泥夹岩屑型岩屑夹泥型岩屑砾型裂隙型逐渐过渡的发育规律。最后在分析抗剪试验资料和分类及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抗剪强度指标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87.
钻孔揭示,该水电站河谷谷底发育着深厚覆盖层及卸荷松弛带。深厚覆盖层纵向上可以分为3层:下部和上部为正常的河流相,中部为多成因堆积物加积层;谷底浅表部岩体结构松弛,完整性差,裂隙张开、泥质充填,裂面严重风化锈染。研究表明,谷底松弛是由于河流切至谷底时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岩体剪切破坏;并经过漫长的卸荷回弹及风化作用在谷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松弛带。  相似文献   
88.
We have reinvestigated the mid-Cretaceous plume pulse in relation to paleo-oceanic plateaus from accretionary prisms in the circum-Pacific region, and we have correlated the Pacific superplume activity with catastroph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the Neoproterozoic. The Paleo-oceanic plateaus are dated at 75–150 Ma; they were generated in the Pacific superplume region and are preserved in accretionary prisms. The volcanic edifice composed of both modern and paleo-oceanic plateaus is up to 10.7 × 106 km2 in area and 19.1 × 107 km3 in volume. The degassing rate of CO2 (0.82 − 1.1 × 1018 mol/m.y.) suggest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retaceous global warming. The synchronous occurrence of paleo-oceanic plateaus in accretionary complexes indicates that Pacific superplume pulse activities roughly coincided at the Permo-Triassic boundary and the Vendian–Cambrian boundary interval. The CO2 expelled by the Pacific superplume probably contributed to environmental catastrophes. The initiation of the Pacific superplume contributed to the snowball Earth event near the Vendian–Cambrian boundary; this was one of the most dramatic events in Earth's history. The scale of the Pacific superplume activity roughly corresponds to the scale of drastic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89.
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生态分区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生态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清植被生态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演替的自然驱动因素,将鄂尔多斯高原的植被生态划分为基岩台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盖基岩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和滩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结果表明,气象和地形地貌控制着区内植被生态的总体分布格局,包气带和地下水因素控制着植被生态的演替,沙地植被生态和滩地植被生态的生长发育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地下水开发时保护植被生态的靶区。  相似文献   
90.
赵振宏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质通报》2008,27(8):1131-1137
地下水流系统和循环模式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机理的基础,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在含水系统和众多地下水排泄区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循环深度、相互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PACKER系统分层试验测定的不同深度水头的数据证明,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流系统存在托斯多层水流模式,区域性水流系统一般包含浅循环、中间循环和深循环3个循环系统。浅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在200m以内,深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