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681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1102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015篇
自然地理   12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分析东营市土地资源的特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土地后备资源的潜力,研究了东营市土地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实现东营市耕地总量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2.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制约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根据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993.
依托首都铁路、航空枢纽的优势,天津又是全国最大人工海港,滨海新区,曹妃甸相继建成。秦皇岛、黄骅成为晋煤海运专运海港。营口、烟台、东营等港口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大连、青岛分别辐射东北亚,大西北,与京、津互为崎角之势,形成向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大都市圈的优势组合。2005年跨越海峡的火车轮渡开始营运,海岸高速公路南北全线畅通,鸭绿江引水渡海方案,也在酝酿之中。渤海海上油气资源丰富,但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反差强烈,亟需加强区域协调,统筹兼顾,修复生态,共同实现繁荣富强、和谐宜居,创业环境之梦。  相似文献   
994.
从中心地到城市网络——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理论转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城镇体系核心特征的演变,推动其研究视角由等级制的传统中心地理论向关系制的现代城市网络转变。以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简要回顾克氏中心地理论在中国城镇体系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证进展,通过对中心地理论固有缺陷,以及城镇体系研究逻辑变化的分析,阐明传统中心地理论在解释和解决现代城镇体系问题时的局限性;指出城市网络理论兴起的背景:交通革命带来的时空压缩导致区位论的解释失效、流空间理论的产生、全球化与生产网络的产生、制度与体制演变——中心地组织原则的转化;从企业组织、交通流、信息流三个研究视角,揭示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网络思维端倪;通过研究主体特征的关注由中心性到节点属性、主体关系由等级从属到功能互补、时空尺度由地方到全球三个方面的对比,指出中心地与城市网络应用于城镇体系研究中的理论差异。  相似文献   
995.
高密市北部大范围内地下水含氟量较高,为典型的高氟区,生活在区内的居民长期饮用地下水,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病。该文对此进行了含氟量分区划分,研究了中-新生代不同地层中氟向水中的转化量,探讨了高氟区的形成机制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6.
重建地方: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超  塔娜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8):1249-1259
地方是很重要的地理学概念。中外学界对地方的研究有丰富积累。围绕地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对中国地理学尤为重要。“重建地方”旨在打破学科界限,重新发现学术研究的“地方”,并将学术与生活、思想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反思和重建生活中的“地方”。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主要聚焦于流动性的大尺度城市空间与稳定性的小尺度社区空间。通过运用开放的街景地图、3D-VQGIS等新GIS工具和方法,整合大数据与小数据,将定量与定性结合,丰富了地方性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使人文地理与GIS结合有新的方法论与可操作的手段。以地方为主题,人文地理与GIS的结合还将重塑这2个子学科,进而促进地理学发展。未来应该大力探索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实现学科内的交融互动,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尺度交错的现实问题,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重建地方。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沙市人居热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熊鹰  章芳 《地理学报》2020,75(11):2443-2458
针对城市人居热环境效应研究缺乏从自然—人文多维因子组合综合评价分析的现状,本文基于多源空间数据(Landsat 5、Landsat 8卫星影像数据、POI空间大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反演长沙市2000年、2009年和2016年城市地表温度格局,并快速获取与城市热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共12个影响因子。应用标准差椭圆、空间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多角度分析了城市人居热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① 2000—2016年共16年间热岛面积共增加547 km2、地表最高温度差达到10.1 ℃。城市热岛区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建成区,如工商业集中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区,并呈现出地表温度从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的热岛的空间分布格局,出现多个高温中心点,如五一广场商圈、长沙县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工业区、岳麓工业集中区、天心工业区等;② 2000—2016年热岛空间发展主轴保持在东北—西南方向,2000—2009年热岛重心向西南偏移了2.7 km,偏转角度为54.9°,2009—2016年热岛重心向东北偏移了4.8 km,偏转角度为60.9°。整体上,长沙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变化和城市的建设强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③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长沙城市热环境格局的因子为景观格局、城市建设强度、地形地貌3个主因子;④ 人文因素对于当前加剧热岛效应形成产生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自然因素的抑制作用,综合作用下地区将升温0.293 ℃。影响城市人居热环境的因素众多,多源数据有助于揭示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及演变规律,深化对城市热岛效应成因分析认知,明确人文和自然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以此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元胞自动机(CA)进行模拟可以帮助认识城市人口密度分布的演变过程,并为相关的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沙市为例,由元胞自动机层构建了精确到街道的长沙市人口密度分布仿真模型,对2000~2005年人口密度分布进行重建,与实际情况对比,整体预测精确度达76%以上;并对2010年,2015年人口密度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长沙市仍处于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区人口密度分布受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距离、公共设施便利性、环境、政府主导等多因子影响,总体呈现典型的Clark分布.  相似文献   
999.
禹城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分析禹城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EH-4大地电磁测量仪在山东泰安徂徕地热田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H-4大地电磁测量仪是近几年引进的美国Stratagem大地电磁测量系统。该系统设计了特殊的人工电磁波发射源,提高了700 m深度范围的勘探效果,同时又避免了地形地物对物探勘察的工作布置限制。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电阻率断面较清晰地反映了地热田导水导热断裂构造的地热地质特征,是基岩构造裂隙带状热储类型的有效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