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81.
陈江平  李平湘 《遥感学报》2006,10(3):289-293
提出了一种面向主题的基于多层次空间概念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T_MLSAM.在FT_MLSAM算法中,先根据用户感兴趣的主题确定挖掘的概念关系,然后对所涉及的多个空间数据层进行连接,生成空间视图,最后进行属性泛化,转化成一般属性关联规则的挖掘,实验证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2.
概括了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的发展现状,引入空间共生域的概念,给出了相关论证,设计了详细的算法步骤。利用该方法可以分割地理连续体、实现数据的离散化处理,由此构造的空间数据库可以应用传统的Apriori算法。同时,针对共生域的异质性问题,给出了障碍距离的模糊隶属度公式。最后,结合应用实际进行挖掘,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发现具有因果关系的空间实体之间的关联性知识。  相似文献   
683.
空间数据挖掘中所依赖的空间相关性是由空间关联规则描述的。研究了事务集为粗糙集时空间关联规则支持度和可信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当事务集为粗糙集、空间数据为模糊数据时的模糊粗糙关联规则。同时,推导了空间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可信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84.
杨文龙 《地质与勘探》2021,57(5):947-958
西准噶尔布兰萨拉地区位于谢米斯台-沙尔布提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区内已发现金矿床、金矿点、矿化点数十处,但目前尚无人对区内的金成矿条件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下一步找矿方向不明确。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已有的钻探、槽探、化探等资料,结合实地勘察及样品采集等工作,初步梳理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金矿化成因类型。赋矿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下志留统谢米斯台组,赋矿岩系为火山碎屑岩,岩性以石英脉、硅化凝灰岩等为主。晚志留世中酸性侵入岩与金矿的关系密切。北东向孟布拉克断裂为研究区内主干断裂,为导矿构造,控制着带内金矿的分布及规模,北东向、近东西向、北北东向的第二级次级断裂是主要的成矿、容矿构造。不同方向构造交汇地段、中酸性侵入体发育地段及金地球化学晕圈分布地段是研究区内下一步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85.
在光谱规则分类算法(Spectral Rule-based Classifier, SRC)基础上考虑大气校正对遥感影像光谱反射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光谱规则的分类算法(Modified Spectral Rule-based Classifier, MSRC),从地物光谱响应曲线和光谱指数两个方面来修正光谱规则集,通过规则细化和补充、阈值改正优化光谱类别。以珠江三角洲海岛(佳蓬、淇澳)和海岸带(荃湾、惠东)的Landsat 8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对比了大气校正前后波段反射率和地物光谱响应曲线,分析了改进后MSRC算法的地物分类结果和精度,并与原SRC算法、最小距离分类(MDC)算法、最大似然分类(MLC)算法、支持向量机分类(SVM)算法、神经网络分类(NNC)算法以及基于光谱指数的算法等多种地物分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组实验数据的MSRC算法分类结果总体精度分别为87.66%、82.38%、77.67%和80.05%,高于SRC、MDC、MLC和基于光谱指数的分类算法,在无需人工标注训练数据集的前提下接近SVM和NNC算法的分类精度。MSRC算法适用于海岛和海岸带的Landsat 8多光谱遥感影像。  相似文献   
686.
渔村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固有的发展特征,亟须进行法治化改革。这既是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渔村治理的落实,也同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基本逻辑相符合。因此,新时代法治渔村建设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的指引,法治价值同时为推进新时代渔村治理法治化,为渔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法治价值的适用同样对于促进渔村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改善传统渔村经济落后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的指引下,找到新时代渔村良法善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87.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取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自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针刺治疗VCI的文献,建立数据库,统计取穴个数、腧穴、归经、部位、特定穴等,并运用Cytoscape 3.2.1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治疗该病的核心腧穴。结果:共纳入文献60篇,处方60首,腧穴89个,取穴443次,涵盖14条经络,取穴以3~9个穴位为主。针刺频次≥3次的腧穴共38个,排前5位的依次为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足三里。涉及经络11条,穴位部位6个,选穴最高部位为头面部。涉及特定穴12个,分别为交会穴、原穴、输穴、络穴、八会穴、合穴、背俞穴、八脉交会穴、募穴、井穴、郄穴、下合穴。核心腧穴包括百会、神庭、四神聪、太溪、风池、足三里、丰隆、悬钟、印堂。腧穴配伍关联性最强的是头面部局部腧穴配伍,包括百会-风池、百会-印堂、百会-四神聪。结论:针刺治疗VCI的腧穴部位主要集中于头面部、经络以督脉为主,注重特定穴的使用,所获得的核心腧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88.
目的:分析草乌在蒙医临床中的使用频率及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传统蒙药与方剂》3本蒙医典籍中含蒙药草乌的方剂,分析其用药频次、主治疾病频次及关联规则,探讨草乌在蒙医临床中的使用频率及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含草乌的方剂138首,涉及蒙药279味,用药频次≥11次的蒙药共43味,排前10位的依次是诃子、红花、麝香、肋柱花、牛黄、木香、安息香、瞿麦、五灵脂、栀子;主治疾病频次≥5次的疾病共12种,排前5位的依次是粘虫病、刺痛症、黄水病、未消化病、希拉病。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治疗粘虫病及各种刺痛症时草乌常与麝香、红花、肋柱花、安息香等祛粘清热药配伍使用;治疗赫依病时常与豆蔻、肉豆蔻、丁香、安息香等祛赫依药配伍使用;治疗白脉病及宝如病时常与诃子、麝香、木香、红花、安息香等祛粘清热药配伍使用。结论:蒙药草乌入药的方剂以治疗粘虫病和各种刺痛症为主,常与诃子、麝香、红花、木香、豆蔻、牛黄、安息香、肉豆蔻、肋柱花、丁香等蒙药配伍使用,体现了其具有杀粘、清热、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68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关于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中医症状分布及中药使用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2篇,处方112首,中药213味。中医症状273个,频次≥10次的症状中排前5位的依次为:眼睑下垂、乏力、纳差、复视、大便溏。使用频次≥15次的中药有21味,排前5位的依次为: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党参。高频中药分为10类功效,排前3位的为解表、补气、补阳。中药四气以温性为主,平、寒性次之;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肺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中心药物为黄芪、白术、当归、甘草、升麻、柴胡;四周的药物中体现了不同证型的加减用药。聚类分析提取到核心组合10组。结论: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是以脾胃虚弱证为主的乏力、纳差、便溏等症状,涉及肝肾,并兼有痰瘀相关症状,临床多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进行随证加减,辅以补益肝肾、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息风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690.
鉴于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城市规模分布形态的规模差异性和城市规模分布演化与城市增长模式之间的关联,论文基于1953—2010年中国6次人口普查数据,选择了全部城市(包含地级市市区和县级市)和地级市(地级市市区)2种样本组,对中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形态特征、演变趋势及其与Gibrat定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主体符合Zipf定律的线性分布,但两端即小城市和超大城市因规模不足而偏离线性分布,这一现象也得到全球各国证据的支持;从演化角度来看,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在早期逐渐分散化并偏离Zipf定律,但从2000年开始转而向符合Zipf定律的方向回归,其中大城市率先在1990年就开始了转向,与这一阶段城市人口随机增长表现出耦合性,从而验证了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的逻辑一致性。该发现对于促进中国城市规模分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