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6篇
  免费   3674篇
  国内免费   4772篇
测绘学   2460篇
大气科学   5509篇
地球物理   3266篇
地质学   7223篇
海洋学   3354篇
天文学   468篇
综合类   1477篇
自然地理   3345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717篇
  2022年   757篇
  2021年   945篇
  2020年   764篇
  2019年   886篇
  2018年   666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760篇
  2015年   890篇
  2014年   1383篇
  2013年   1118篇
  2012年   1226篇
  2011年   1229篇
  2010年   1111篇
  2009年   1265篇
  2008年   1364篇
  2007年   1363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1060篇
  2004年   845篇
  2003年   766篇
  2002年   699篇
  2001年   609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517篇
  1997年   502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314篇
  1991年   271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冰心中的气候环境记录与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是高分辨地记录全球变化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本文总结了冰心中提取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的系列记录,包括同位素、微量气体、阴阳离子、微粒、生物和有机质等。着重讨论了由这些记录提取的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2.
~(14)C测年已为海洋研究工作广泛应用,但由于时有不合理取样或在运用数据时没有充分考虑各种海洋环境和动力因素,因而产生无法使用数据作合理解释的现象。本文试从海洋样品本身和海洋各种营力作用分析各种数据差异的来源,认为海洋环境特别是海岸带环境的复杂性是造成海洋样品~(14)C测年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它可能影响样品的代表性或使数据解释时得出错误结论.并指出在运用年代结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地质地理和各种营力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用能谱方法分析了黄海的海表面水温(SST)场的准周期变化。由分析结果清楚地看出,SST具有高频准周期变化:黄海北部以2.6—3.2,1.4—1.7,3.6—3.8和6.7个月的准周期为主;3.3—3.6,5,1.3—2.3及6.7个月在黄海南部占优势。同时,两个海域都有6.7和3.3年的明显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5.
把鹧鸪菜藻体切成大小不同的切段、以及任意切碎,培养于添加氮、磷素的消毒海水中,后者分10℃、15℃、20℃、25℃四种不同温度条件培养,结果全部切段、切碎片都很快再生出假根附着于基质,并再生出一至多个叶状体;叶状体长大后从基部长出新的假根成为完整的幼苗(再生苗)。试验表明,大的切段其再生苗生长快、长度大,但出苗率(一定长度的藻体长出再生苗数量)低。培养温度较高时(20—25℃),藻体任意切碎片再生速度快、附着速度快、数量多且较牢固。利用藻体切碎片来培养鹧鸪菜幼苗是可行的;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0℃以上、海水比重为1.010左右。本文还对鹧鸪菜损伤藻体再生的情况(繁殖生殖学)进行一些观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106.
印尼贯穿流的诊断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全球大洋二维的自由表面诊断模型并采用气候态Levitus(2001)温盐资料及COADS风应力资料估算印尼贯穿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的Karimata海峡出流量对印尼贯穿流有显著的贡献,印尼贯穿流的平均流量为16.6Sv,流量在6月最大(18.5Sv),4月最小(12.7Sv)。与其它模式结果和观测结果一致的是,Makas-sar海峡流量在7月最大(13.8Sv),1月最小(0.2Sv),其年平均流量为6.7Sv;Karimata海峡是南海南部最大的出水口,年平均流量为2.6Sv,爪哇海水在5—9月之间流入南海,其它月份南海南部水流入爪哇海;Timor海峡是印尼贯穿流最大的出口;Lombok流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半年周期。通过模拟计算结果,结合动力计算,获取了Makassar海峡经向速度的垂向结构,结果显示Makassar海峡的经向速度有明显的垂向切变,100m层次的南向速度为30—35cm.s-1。  相似文献   
107.
珠江口近30a的SST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珠江口多个定点站近30a表层海水温度(SST)实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的气温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珠江口SST变化特点、上升趋势及其与El Nino/La Nino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月SST存在着1-2℃的海域差异,SST的年较差达10~11℃,SST的季节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呈显著相关.1971-2003年SST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上升率为0.019~0.034℃/a,且珠江口外高于口内.El Nino/La Nino事件对珠江口SST变化的影响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8.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登陆台风Haitang为研究对象,在用MM5模式成功模拟台风登陆前后路径、强度、降水以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地形对台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台风在经过台湾及其后在福建登陆期间的异常路径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在降水强度上东部沿海特殊地形对台风北侧东南气流的辐合抬升使得暴雨增幅度1倍以上;地形对台风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约为4~5hPa。通过对有无地形影响时台风结构的比较发现地形影响主要在低层,使得高度场分裂两个中心,低层台风主体受山脉阻挡在位置上落后于高层。分析还发现台风登陆前夕移动方向西侧相当位温向西倾斜也可能与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109.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利用漳州港海域无围堰填海造地前后的水深测量数据,结合海域地质钻探、表层和柱状沉积物资料,用数字地形模型方法计算了该区海底的冲淤量,分析了冲淤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淤积主要发生在近岸海域,其主要原因是近岸3-10m厚的海底淤泥层在回填土的挤压和推移下发生形变,产生淤浅假象;另一个原因是回填时部分泥沙流失入海,淤积在近岸海域,致使淤积强度增大。(2)由近岸往外,淤积强度逐渐减弱,并过渡为产中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