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27年   1篇
  1905年   2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2篇
  1882年   1篇
  1880年   1篇
  1877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仯????????????????????????????????仯?????????????????????????????????????????????????±仯??????????????????????塣???????????????????仯?????????????????????????????????????о????????  相似文献   
102.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Web站点开发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最直接的是矢量显示的问题,因为浏览器作为容器不具有处理矢量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它需要嵌入其他有处理矢量能力的容器。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案:一是ActiveX控件技术;二是Java Applet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一下两种技术,并主要讨论JavaApplet技术怎样实现矢量数据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3.
The Ekman boundary-layer model is extended analytically for a gradually varying eddy diffusivity K(z) ≥ 0, z ≥ 0. A solution for the Ekman layer is provided having similar structure to the constant-K case; that is, exponentially decaying sine functions for the two horizontal wind components. The analytical asymptotic solution compares well with its numerical counterpart for various K(z). The result can be useful in theoretical studies such as Ekman pumping, for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the Ekman layer profiles in various analyses with near-neutral stratifications, or for a rapid initialization of mesoscale models.  相似文献   
104.
高频电磁波测井同时求解视电导率和视介电常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2000,43(3):428-432
利用 Lambert W函数的性质,针对单发单收和单发双收两种电磁波测井仪器,给出 了一种求解视介电常数和视电导率的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计算速度和 精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求解复杂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与查表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 预先计算大量图版,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5.
106.
通过对 W3(OH)区域 22 GHz H_(2)O脉泽源的短时间跟踪观测,探测到速度为-52.8 km/s子谱的流量密度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时标约为 19天.同时也观测到了整个脉 泽源的谱线宽度与该子谱的强度之间的相关变化.这些现象可能是由脉泽云之间的相 互碰撞导致脉泽抽运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7.
Radial velocity data for both components of W Crv are presented. In spite of providing full radial-velocity information, the new data are not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the configuration of this important system because of large seasonal light curve perturbations, which prevent a combined light curve/radial-velocity solution. It is noted that the primary minimum is free of photometric perturbations, and this property may help to explain the elusive source of these perturbations. Photometrically, the system appears to be a contact binary with poor or absent energy exchange, but such an explanation – in view of the presence of light curve perturbations – is no more plausible than any one of the semi-detached configurations, with either the more-massive or less-massive components filling the associated Roche lobes. Lengthening of the orbital period and the size of the less-massive component above its main-sequence value, both suggest that the system is the shortest-period (0.388 d) known Algol with non-degenerat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08.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中金、锑、钨、均达到大型规模的典型矿床,其自然金的金成色值极高(>998)。本文聚焦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中金矿化作用,通过ICP- MS测试和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查明不同矿物与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流体特征,并通过热力学模拟分析自然金的成矿条件,探讨金成色值及金银比值对金矿化的指示作用和研究价值。ICP- MS测试结果显示,金银比值在白钨矿(103~520)和黄铁矿(69~673)中相对较高,在辉锑矿(6~65)和围岩(0. 3~35)中相对较低,在石英(6~199)中则变化较大。基于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200~350℃),本文建立了自然金成矿流体的热力学模型,分析并查明在黄铁矿与绢云母共生的自然金成矿流体中,硫离子浓度比温度更容易影响金溶解度,且金成色值主要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硫离子浓度呈负相关。通过对比研究和讨论,认为沃溪矿床大量金矿化可能形成于温度较高和硫离子浓度较低的白钨矿成矿流体中,而极高成色值的自然金可能与高金银比值的白钨矿和黄铁矿共生。上述方法和结论可为其他金矿床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基是一个多时代复式岩体,出露有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花岗岩相关有多个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大型W矿床,如牛塘界钨(锡)、界牌钨铜、云头界钨钼矿床等,另外越城岭的戈洞坪地区还发现了燕山期铌钽成矿作用。豆乍山岩体位于苗儿山岩体中部,主要由二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在豆乍山钻孔样品中发现富含Nb-Ta-W氧化物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为进一步全面认识苗儿山-越城岭地区的多时代成矿信息,查明不同类型成矿过程,对钻孔内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开展了详细的研究。钻孔样品主要包含二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其中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穿插了主岩体。详细的矿物学工作显示(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中含有多样的稀有金属副矿物,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中有铌铁矿族矿物、铌铁金红石、锡石等氧化物,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则包含了复杂的Nb-Ta-W的氧化物矿物集合体,主要为铌铁矿族矿物、钨铌铁矿、骑田岭矿和黑钨矿等;另外还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发现一些富含白钨矿的电气石细脉。白云母花岗岩中岩浆锡石U-Pb定年结果为219±4 Ma,属于印支期成矿作用。结合岩相学观察结...  相似文献   
110.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侧向逃逸的特殊构造部位,地势起伏相对较缓,形成三江并流的独特地貌格局.然而,对于东南缘大尺度地形地貌形成机制与水系演化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获得的澜沧江流域芒康地区5个基岩样品磷灰石U-Th/He年龄表明该地区在早-中中新世(23~15Ma)经历了一次区域性冷却事件,且冷却速率在5Ma期间从40℃/Ma降低到28℃/Ma以下.目前可获得的青藏高原东缘-东南缘的低温年代学数据表明:尽管川西-藏东-滇北一带具有相似地貌特征,但高海拔、低起伏地貌面的形成是穿时性的,不能将它作为一个区域上连续的等时面来计算和探讨一个统一的区域抬升启动时间;三江地区地形属于非稳态的过渡型地形,尤其芒康-左贡地区剥蚀速率的差异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澜沧江流域地形演化处于非稳态期.此外,河流下切是塑造澜沧江流域的地形地貌主要驱动力之一:干流的侵蚀速率远远高于支流的侵蚀速率;河流下切强烈的地区(如德钦)对应的侵蚀速率及地形起伏度都较大,芒康地区微弱的地形起伏度取决于较低的侵蚀速率.第三纪以来的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崛起的同时,也对周边尤其藏东南三江地区的地形地貌塑造及气候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