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4篇
  免费   2116篇
  国内免费   1814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993篇
地质学   8060篇
海洋学   68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94篇
自然地理   128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略论塔里木古生代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浪良杰 《现代地质》1997,11(1):14-20
依据所处板块构造位置和地球动力学环境,提出塔里木古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泥盆纪和石炭—二叠纪两个完整的开合旋回。第一旋回自震旦纪开始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寒武—奥陶纪伸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志留—泥盆纪俯冲消减,泥盆纪晚期碰撞闭合,时间跨度达400Ma以上。第二旋回表现为石炭—二叠纪弧后拉张—弧后造山事件,延续仅约100Ma。  相似文献   
212.
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一直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关心的问题,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烃动力学研究对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至关重要,而该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的研究十分薄弱。为此,在对南黄海盆地南部凹陷烃源岩常规地球化学分析统计基础上,着重选择南二凹低成熟样品开展PY-GC,SRA 和MSSV 等实验分析及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南二凹阜四段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阶段,其产出的石油类型为石蜡-环烷-芳香基低蜡型,活化能分布范围为43~60 kcal/mol,其活化能主峰为51 kcal/mol,占72%,指前因子A=9.66×1012,生烃窗温度为128~158℃。该套烃源岩生烃历程中所生成的烃类在渐新世末期(23~30 Ma)以气液两相共存的形式存在,其余时期均以单一液相存在于该地层,至今转化率仍处于50%~60%。研究获得的南黄海盆地南二凹古近系泥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对于估算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极为重要,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13.
I.IntroductionInextremelyaridareaswherearidityishigherthan16.0,themaintenanceanddevelopmentofregionaloasiseconomyhavebeenrestrictedbytheutilizationandallotmentofwaterresource.Thus,itissignificantlyimportanttoexplore,onthebasisofwaterresource,thedevelopmen…  相似文献   
214.
Discovery process modeling has gained wide acceptance in the Chinese exploration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discovery process model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undiscovered petroleum resources at the play level in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 However, challenging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 particularly when one method alone has been applied to small plays in nonmarine sedimentary basins or in plays with an unusual order of discovery well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gotten by using the lognormal discovery process model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and the geoanchored method for three petroleum plays in basins with different geologic settings. Although the predicted shapes of the parentsize distributions which use these two models, were not always similar, the expected values of the total resources and the number of fields (pools) to be discovered are comparable. The combined use of two discovery process models in the same play compensates for the weaknesses in one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nd vice versa. Thus, more reliable estimates are the result.  相似文献   
215.
汉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它已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从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基础出发 ,着重探讨区内农业生态问题的现状 ,并建议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加以整治  相似文献   
216.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环境及生态效应地球卫星遥感监测研究定位站胡东生(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810008)关键词水资源环境生态效应,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定位研究站,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1.立现依据和研究意义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四周群山环...  相似文献   
217.
恢复烃源岩古地层压力和对于研究其生留排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Nakayama[1]等在开展盆地模拟研究时应用Rubey(1959)和Chapman(197)等人提出的数学地质模型对欠压实地层的古地层压力进行恢复。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欠压实地层的研究发现欠压实因子随地层厚度、埋深、围岩渗透性等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欠压实地层压力恢复的统计模拟法,克服了目前Nakayama[1]等将地层埋藏过程中的欠压实因子视为常数的不足,从而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统计模拟法在松辽盆地的应用结果表明了这一方法在实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8.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演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建  刘泽纯 《地质论评》1996,42(2):166-173
从孢粉植物分异及演变,干旱碎屑及膏盐沉积分布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的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新生代两个极端干燥气候期(膏盐发育期)分别出现在始新世至渐新世及上新世至第四纪。前者与老第三纪行星环流控制下的副热带干燥带有关,而后者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关。早第三纪盆地西部及周围地区的地势不象以前所认为的那么低平。在第三纪,昆仑山比祁连山低。晚新生代盆地向北推移了7-11个纬距。  相似文献   
219.
塔里木盆地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天然气按成因类型主可划分为腐泥型,腐殖型和腐泥-腐殖混合型的气三种。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在烃类的组成,C6-C7的轻烃组成及 位素组成等有着明显的不同。主体为主成熟的腐泥型气,与海相原油密切共生;正常腐殖气与陆相原油密切相关混合型气与不同母质来源气的混合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20.
露头剖面层序中的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6,16(2):141-146
在以往的沉积研究中,常常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反映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