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2篇
  免费   3439篇
  国内免费   3868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227篇
地球物理   2808篇
地质学   11399篇
海洋学   2696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526篇
自然地理   181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631篇
  2021年   685篇
  2020年   638篇
  2019年   864篇
  2018年   735篇
  2017年   853篇
  2016年   914篇
  2015年   792篇
  2014年   1051篇
  2013年   1116篇
  2012年   903篇
  2011年   926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955篇
  2007年   980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31.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32.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宪璞 《地球科学》1990,15(3):325-335
  相似文献   
933.
谢原定  张生源 《地震研究》1990,13(4):370-376
本文重点讨论了断裂规模、断裂相交网络和断裂力学的性质对地下水力扩散的影响,及其与诱发地震的关系。指出断裂密集成带的地方,水力扩散大。根据流体流动规律,水力扩散沿断裂方向流体流速大,断裂越长越深,沿断裂方向水力扩散距离就越大。而水力扩散随深度的变化,由于不同深度上岩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不同,有的深度上的岩类可能出现扩容而增大水力扩散。因此它并不是随围压的增大而单值地减少。 文章指出断裂的末端和断裂的交汇处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在水富集地方的四周,水力扩散比其它地方要大。另外现代活动的张性和张扭性断裂比压性和压扭性断裂的水力扩散大。文章还提出水沿断裂扩散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力扩散大的断裂,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大,规模大而活的断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可能大。  相似文献   
934.
康岚  罗胜富 《湖南地质》1990,9(1):19-27
本文采用大量实际资料,阐述了常德市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第四系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论述了常德市不同地段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差异,对该市灼规划建设布局和防震、防洪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5.
樊汝培 《湖南地质》1990,9(3):10-12
在湖南衡东县铅锌矿观察到一种似鱼形的断层角砾。利用单个角砾即可指示断层两盘位移方向和断层面产状。作者认为它将为变质岩区矿田构造研究、为钻孔岩心研究和矿山坑道地质研究中确定断层位移方向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936.
A white mica crystallinity study of the Berwyn Hills, North Wa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White mica crystallinit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90 samples of mudrocks, six of spotted slate, and five of accretionary lapilli tuff from the area around the Berwyn Hills, North Wales. Strain was measured for some of the spotted slate and tuff samples. The metamorphic grade increase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with values of the Kübler index varying from 0.64 to 0.20Δ2θ. Metamorphic zonal boundaries follow the strike of bedding and cleavage, but crystallinity values increase into stratigraphically younger rocks on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Berwyn Dome. This effect is attributed mainly to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synmetamorphic overburden to the northwest, comprising exposed Silurian turbidites and inferred Lower Devonian non-marine sediments. Strain variations have a more local influence on crystallinity, and lateral varia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geothermal gradient cannot be ruled out. However, only with unrealistically high gradients would the need for a thick Lower Devonian component to the overburden be removed. This reasoning implies that the metamorphic peak was coeval with the Acadian (late Caledonian) event, rather than with an early diastathermal event.  相似文献   
937.
唐桂秋 《湖南地质》1991,10(3):263-266
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青铜冶炼中心,却未见一处锡矿产地,当时炼锡原料从何而来,迄今仍为一大疑案。多数学者偏向源于华南,现知这里锡资源丰富,自然易圆其说,但也有认为就地取材于中原的,只是现今没有见到它的产地。笔者从锡矿的找矿前提分析,亦认为不能排除中原地区古时开采过,今后还找得到锡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38.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狄恒恕  王松贵 《地球科学》1991,16(5):533-539
本文通过近年来的地震反射信息研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透过红山地区这个窗口,揭示柴达木盆地内中、新生代两个世代的构造成因类型,展示二者叠置关系和构造样式,认为该区存在先张后压的演化历史,且后期挤压作用破坏和改造早期拉张构造样式,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盆地中生代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939.
华北强震断层面解和震源深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远震P波及SH波和区域地震P_(nl)波波形反演方法,测定了华北9次强震的断层面解、震源深度及地震矩.结合其他作者测定的7次地震的结果,分析了华北16次强震断层面解及华北地震震源深度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多数强震为走滑型地震,也有个别正断层型及逆断层型地震;16次地震多数发生在地壳中部10-25km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940.
华北东部地区上地幔运动与盆地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华  廖素琼 《地震地质》1991,13(3):276-282
在综合分析华北东部深部构造、盆地构造及其动力学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离心技术讨论了该区盆地形成机制与上地幔运动的关系。这种离心技术采用物质密度差代替温度差是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上地幔对流、上地幔隆起(或底辟)以及重力均衡作用产生了华北地壳的单向引张力,从而导致箕状盆地的形成。 作者认为,华北东部地区盆地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与上地幔的运动和重力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