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465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对贵州草海沉积物柱芯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的结果显示,其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 14.25‰至23.10‰,变化幅度为37.35%,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湖泊沉积物碳酸盐中最大的碳同位素变化幅度,其中的部分同位素值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碳同位素值.综合碳酸盐氧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指标,认为草海沉积物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922.
微生物参与下的氮循环是富营养化湖泊十分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基于amoA功能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荧光定量PCR、PCR-DGGE与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查秋季太湖不同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群落丰度和组成,探讨影响硝化微生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中度富营养化的梅梁湾湖区水体表层、中层和底层水样和表层底泥中AOA amoA基因的丰度分别低于轻度富营养化的湖心区,而不同层水样中AOB amoA基因的丰度分别高于湖心区.梅梁湾湖区和湖心区水样中AOA群落组成基本相似,2个湖区表层沉积物样品中AOA群落组成亦基本相似,水体中AOA群落组成与表层沉积物中AOA群落组成有差异,AOA群落丰度显著受硝态氮、pH和DO影响;表层沉积物中AOB群落丰度有明显差异且显著受总氮含量影响,表层沉积物中NOB群落丰度也有明显差异且显著受亚硝态氮含量影响.太湖梅梁湾湖区和湖心区水体与表层沉积物AOA群落包括Nitrosopumilium和Nitrosotalea两大属;表层沉积物AOB群落主要包括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和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两大属,NOB群落主要包括硝化刺菌(Nitrospina)和硝化螺菌(Nitrospira)两大属,其中硝化螺菌属是淡水湖泊中比较少见的亚硝酸盐氧化菌.影响太湖水体和沉积物中AOA和AOB丰度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为总氮、总磷与铵态氮.研究表明典型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铵态氮、硝态氮和硝态氮等)是影响太湖梅梁湾和湖心区水体和沉积物中AOA或AOB丰度以及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3.
本研究从西印度洋表层沉积物中筛选获得1株高抗性、稳定性好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XN149,通过形态学、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了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XN149为漳州芽孢杆菌(Bacillus zhangzhouensis),具有较高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酶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 ℃,最佳pH为6.0,该条件下发酵48 h后粗酶液酶活力为(60.19±0.31) U/mL。在30~60 ℃及pH为5.0~8.0时酶活性稳定性较高,Fe3+、Mn2+对该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a2+对其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漳州芽孢杆菌XN149是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一定的酸碱耐受性,具有潜在的产业应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24.
海洋生物共栖细菌抑藻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常见赤潮藻种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及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通过细胞活体荧光测定方法,研究了15株海洋生物共栖细菌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它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了其系统发生学关系。结果表明,7株细菌的代谢产物对2种微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其中3株海洋细菌NJ6-3-2,QD1-2,ATCI02-4的代谢产物对2种赤潮微藻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具有抑藻活性的海洋细菌中有4株(NJ6-3-1,QD1-2,SSN-6,SS6-4)属于-γproteobac-teria分支,另外3株(NJ5-7-1,NJ6-3-2,ATCI02-4)属于Gram 细菌。  相似文献   
925.
Subsurface bacteria also occur in hydrothermal sediments with large temperature gradients (up to 12 °C/m) and with population numbers similar to non-hydrothermal sites at temperatures from psychrophilic to mesophilic. At greater depths and temperatures, populations decline rapidly, but they are still significant up to hyperthermophilic temperatures and are even stimulated by subsurface seawater flow.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emperature alone does not limit bacteria in non-hydrothermal sediments until about 4 km, and evidence exists that bacterial processes may even be sustained by interaction with thermogenic processes as temperatures increase during deep buri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readily degradable organic substrates, actively growing bacteria can move faster than sediment deposition; hence, these bacteria are not necessarily trapped and buried. However, bacterial growth decreases with depth to such an extent that subsurface bacteria would not be able to keep up with sedimentation rate and hence would be buried. In some circumstances, such as in sapropel layers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in the Mediterranean, bacteria may be buried within a specific deposition horizon. Subsurface bacteria can utilize old and recalcitrant organic matter, but only very slowly, and they seem to have a strategy of high biomass and low growth rate, commensurate with their geological habitat of generally low energy flux. Received, March 1999/Revised, August 1999/Accepted, November 1999  相似文献   
926.
采用多阶段水解 -好氧串联工艺处理高浓度玉米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 :①废水经多阶段水解 -好氧工艺的水解段H1后 ,废水的 ρ(BOD5) /ρ(CODCr)从 0 .90提高到 0 .95 ;废水经水解段H2 后 ,废水的 ρ(BOD5) /ρ(CODCr)从 0 .81提高到 0 .97,说明水解段具有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功能。②在总水力停留时间 (HRT)为 6 0h、进水pH为 5 .9~ 6 .0 8和进水 ρ(CODCr)、ρ(BOD5)、ρ(NH+ 4)平均分别为 82 0 5mg/L、7395mg/L、16 0 .0mg/L的情况下 ,CODCr、BOD5和NH+ 4去除率分别达97.7%、99.1%和 88.1% ,出水水质达到或接近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 (GB8978- 96 )。③各处理单元对CODCr、NH+ 4去除效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27.
厦门西海域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3年8和11月,1994年3,5和10月,应用荧光法测定了厦门西海域水体中各载体相(浮游植物、细菌和游离态)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结果表明:APA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总APA表现为夏季(1993年8月)最高,春(1994年5月)秋(1993年11月)最低;结果亦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和海水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载体,平均分别占44.7%和40.5%;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各形态磷,硝态氮、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初级生产力、细菌生长速率(BP)对APA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除BP与APA成正相关外,其余均为负相关。还对碱性磷酸酶作为水体磷状况的指示和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28.
通过样品采集、细菌培养和鉴定等,首次在中国大型的十红滩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中发现不同种群的细菌。氧化带主要分布铁细菌、硫杆菌、硝化菌等好氧菌,矿石带主要分布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其种类和数量上具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并与岩石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一致。首次利用容矿层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室内进行了硫酸盐还原试验。根据细菌的代谢特征,结合硫酸盐还原菌还原试验,分析了细菌在层间氧化带形成、铀氧化迁移和还原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9.
太湖人工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细菌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太湖五里湖的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的湖泊人工生态系统,用最大可能数法,测定了该系统内各种生态类型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内的4类氮循环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反硝化细菌的最大可能数,在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内水体中较敞水区湖水高2-5个数量级差异极显著;漂服植物各落内水体的反硝化细菌MPN值较沉水和浮叶植物群落内水体高2-3个数量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30.
固定化土著氮循环细菌在城市湖泊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镇江金山湖天然水体中筛选分离出土著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对氮循环细菌固定化后在镇江金山湖示范工程区进行水体净化应用.结果表明,运行一段时间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以及总氮浓度处于动态变化中,有降低的趋势;氨氮含量已经达到Ⅱ类指标,总氮和COD分别达到Ⅴ类、Ⅲ类指标;分析结果还显示硝酸盐氮是金山湖水体中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水体荒漠化状态有关;固定化氮循环细菌通过扩散,可以增加水体及植物根区的微生物数量,高出对比组1-3个数量级;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对荒漠化水体氨氮、总氮和COD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