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896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震源系统不稳定度指标和强震短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探讨震源系统不稳定产生的物理基础前提下,应用调制模式提出了利用小震日频次起伏加剧与外因的相关性进行强震的短临时间预报的设想,具体提出了调制小震频次起伏加剧的两个判别震源系统不稳定度的指标λ_1和λ_2。前者为单因子调制指标,后者为多因子调制或多因子调制强化指标。关于大震的地点预报,应用立交模式短临阶段出现调制小震通过未来大震的共轭小震活动条带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92.
对山西中条山、北京西山和安徽月山等地区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尽管后地台阶段活化的时代有所不同,但其地壳构造演化显然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即均以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大规模剥离断层作用和横向构造置换的褶叠层发育开始,然后才转换为收缩体制下面理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伸层与收缩体制的多次交替,并伴随有与之密切相关的沉积事件、变质事件、岩浆热事件和叠加成矿作用。反映了地质体由深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由韧性变形环境到脆性变形环境的总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3.
在中国首次南极考察期间,我们对哨声和VLF发射进行了37天的连续观测。本文首先对观测设备作了介绍,在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哨声类型、发生率、色散特征等作了描述,然后重点对磁暴期间两天的哨声活动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由此推求出其传播途径上的电子浓度变化。观测到了磁暴期间等离子体层的倒空现象和其后的回填过程。计算表明,倒空的速率为109el/cm2·s,向上的回填通量为5x108 el/cm2·s。  相似文献   
94.
攀西的结晶基底岩系——康定群,褶皱基底岩系——会理群、昆阳群与北澳大利亚地区一致,是泛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泥盆—二叠纪时期,扬予古陆发生强烈地裂运动,后期扬予古陆向北漂移,导致了它与澳大利亚的分裂,这时攀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内陆裂谷,它发展为原大洋,成为扬予古陆西缘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二叠纪末它可能与同步向北漂移的羌塘-印支古陆拼合:三叠纪初与华北陆块拼合;于侏罗纪、白垩纪分别与藏北及藏南陆块拼合;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碰撞,形成了统一的亚洲大陆,本区受造山作用影响,形成广泛的冲断-推覆体构造形体。  相似文献   
95.
造山后伸展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张家声 《地学前缘》1995,2(1):67-84
本文综合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时期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样式;地壳尺度的拆离带或低角度正断层的性质、几何学和运动学;拆离带下盘变质核杂岩的抬升机理及其中各种韧性组构的成因和发展演变;后造山伸展塌陷过程中的岩浆活动和热演化;伸展平行褶皱的成因和构造几何学;后造山伸展盆地的形成过程;造山带地球物理剖面解释和岩石圈动力学;后造山伸展构造的物理和数字模拟等方面,当前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趋势。  相似文献   
96.
黄土丘陵干旱区地下水资源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固原县东部的黄土丘陵干旱地区为研究区,利用ETM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地下水资源遥感调查,识别对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土壤植被、水系特征等综合自然体的遥感特征,分析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的环境条件,提取遥感找水信息异常,圈定找水靶区,为探水井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7.
物元可拓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可以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解决问题的物元可拓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对物元可拓法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验证。Piper-三线图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HCO3—Na和HCO3—Ca·Na型水,水质本底条件较好。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第三系馆陶组地下水水质显著优于明化镇组,1984~1999年间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的地下水水质均有变坏趋势,前者趋势较为明显。物元可拓法采用综合关联度与可拓指数判断地下水水质级别,不仅能反映其相对性,也能反映绝对性,可延拓连续的特点使其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8.
西昆仑以其强烈的构造变形、频繁的岩浆活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及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而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然而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所限,该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一直较低。2002~2003年度,作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在麻扎东陆续发现了三处五个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化)体。它们与康西瓦—苏巴什构造带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构成黑恰达坂多金属矿化带。虽然带内矿体品位较低,但规模巨大,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明显的化探异常显示,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9.
Eocene to Early Oligocene syn-rift deposits of the southern Upper Rhine Graben (URG) accumulated in restricted environments. Sedimentation was controlled by local clastic supply from the graben flanks, as well as by strong intra-basinal variations in accommodation space due to differential tectonic subsidence, that in turn led to pronounced lateral variations 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Three large-scale cycles of intensified evaporite sedimentation were interrupted by temporary changes towards brackish or freshwater conditions. They form three major base level cycles that can be traced throughout the basin, each of them representing a stratigraphic sub-unit. A relatively constant amount of horizontal extension (ΔL) in the range of 4–5 km has been estimated for the URG from numerous cross-sections. The width of the rift (L f ), however, varies between 35 and more than 60 km, resulting in a variable crustal stretching factor between the bounding masterfaults. Apart from block tilting, tectonic subsidence was, therefore, largely controlled by changes in the initial rift width (L 0). The along-strike variations of the graben widt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deep, trough-like evaporite basin (Potash Basin) in the narrowest part of the southern URG, adjacent to shallow areas in the wider parts of the rift such as the Colmar Swell in the north and the Rhine Bresse Transfer Zone that delimits the URG to the south. Under a constant amount of extension, the along-strike variation in rift width is the principal factor controlling depo-centre development in extensional basins.  相似文献   
100.
东准噶尔鲍尔羌吉——带热隆伸展构造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准噶尔1:25万造山带填图方法研究过程中,在鲍尔羌吉一带发现较为典型的伸展构造,与许志琴等提出的热隆伸展构造有相似之处,其隆升与晚古生代造山后期抬升侵位的花岗岩有关,重熔花岗岩侵位上隆形成“热穹隆”构造,在岩体顶部垂直主应力作用下导致上部地壳伸展减薄,形成以晚古生代花岩为核心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