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31.
近年来,生态补偿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运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学术期刊收录的生态补偿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更客观、科学的参考。结果表明:国内有关生态补偿的研究在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并于2009年迎来第一个研究热潮;国内学者多从生态补偿的内涵、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监管与补偿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对生态补偿进行研究和探讨,特别是有关生态补偿标准的文章相对较多。同时,生态补偿研究还常常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联系。未来,研究者应着重关注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重视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机制,以及加强生态补偿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以推动生态补偿理论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为我国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2.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该领域的阶段性总结分析研究还较少。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以1982年1月1日到2021年11月17日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有关水文地球化学的检索信息为基础,使用CiteSpace和 VOSviewer等软件对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文地球化学论文发文量与被引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发文数量是2010年以前发文数量的两倍,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中国积极参与水文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近几年的发文量增长幅度高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这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以及各个科研机构的研究分不开。通过关键词分析,1982年至2021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主题为:地下水质量与人体健康、同位素的研究与应用、元素的迁移转化和微生物作用以及地下水-地表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文献计量工具方法与“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统计共同表明:不同空间尺度和环境下的水岩相互作用、同位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生物地球化学以及地下水质量是未来水文地球化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3.
近5年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薇薇  王鑫  史静  王欢  王婧皎  李娜 《地质学报》2018,92(12):2582-2588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SCD数据库收录的2013~2017年地球科学领域文献为数据源,从发文量趋势、学科分布、期刊分布、核心机构及作者、研究热点、基金支持情况几个方面统计分析了近5年来国内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态势,为今后进一步把握地球科学领域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The impact of astronomical research carried out by different countries has been compared by analysing the 1000 most‐cited astronomy papers published 1991‐8 (125 from each year). 61% of the citations are to papers with first authors at institutions in the USA, 11% in the UK, 5% in Germany, 4% in Canada, 3% in Italy and 3% in France. 17% are to papers with first authors in ESO countries.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is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IAU members in a given country.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IAU astronomer is highest in the USA, Switzerland and the UK. Within continental Europe,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IAU astronomer varies little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but is slightly higher in the north than in the south. The sample of 1000 papers maps regional subject preferences. 62% of the extragalactic papers in the sample were published from the USA, 15% from the UK, 23% from other countries (mainly in continental Europe). 62% of the papers on stars were also published from the USA, but the fractions from the UK and from other countries are 2% and 36% respectively. (© 2004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35.
To shed light on the gener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urban sprawl research,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y,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refined analysis are conducted for publications in this area from 1991 to 2011.The general publication output,the glob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authors,the funding and institutions involved,the research areas,and the source titl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Schol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ve produced most of the documents in urban sprawl and these two countries are also the largest contributors in terms of funding and institu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sEcology′,′Urban Studies′,and′Geography′are the most common research areas,and the journal titled Urban Studies has contributed the most articles.Furthermore,the refined analyses on the 500 top-cited and most relevant publications have revealed that research on urban sprawl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ategories of′Urban form and development′,′Land use/land 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ecology/biology′.Conclusions are made with respect to the basic paradigm of research on urban sprawl.The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into urban sprawl are expected to be more diversified and integrated.  相似文献   
36.
史静  王鑫  肖仙桃  白光祖  刘澜  章茵  王欢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6,90(10):2962-2969
目前,国际上一般都用科学论文的产出及其被引情况衡量基础研究的水平。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巴西、印度、中国、南非4个金砖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5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及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4个机构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冻土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变暖敏感且对工程稳定性影响显著,近年来全球科学家更多地关注这一研究领域。作为世界冻土大区的中国,对冻土学科的发展和动态尤其重视。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近五年(2012-2016)冻土学领域发表的SCI(E)/CPCI收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领域在全球的研究力量分布。同时,分别从冻土工程、冻土力学、冻土环境、冻土物理这四个方向加以区分,得到其不同机构与科学家论文发表情况。从论文产出的角度,宏观地反映了冻土科学在这五年中的发展脉络与国际影响力。这一工作可为全面了解近期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8.
2010-2016年国际极地研究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在气候系统、全球资源和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随着人类对它的开发,极地研究也日益成为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核心和热点议题。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10-2016年SCI文章,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国际政策和战略,分析了2010-2016年极地研究的发展格局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年来国际极地研究论文年发文量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幅为3.6%。(2)发达国家及高纬度国家是极地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美国占据绝对优势。(3)在SCI发表的国际极地研究论文来源期刊共计915种,来自57个国家,美国期刊占1/3。(4)结合欧盟极地研究优先领域和文献计量方法得出,极地研究未来新的发展方向侧重于人文及社会因素,重点提倡人类对极地的影响以及新技术应用。建议我国科研人员密切关注国际极地研究的发展态势和进展,鼓励海洋学、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专家有计划地开展极地研究,为我国赢取极地研究国际发言权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39.
赵纪东  郑军卫  唐金荣 《地质通报》2017,36(9):1674-1681
拥有130多年历史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经久不衰,关键在于其时常将满足不断变化的国家与社会需求作为生存与发展之本。对GeoRef数据库收录的自1970年以来的科研论文的定量分析发现,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研究在1990年左右发生了重大转折:论文产出数量摆脱长期低迷状态,开始大幅增长;形成完整学科体系,学科综合度保持稳定;科研工作从以资源研究为主的供给型地质学转向以环境研究为主的需求型地质学;基于学科持续度指标识别出9个重点学科,它们在1990年之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未来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或许仍是重点所在。基于关键词的研究热点分析,结合重点学科的发展演化,可以发现其研究重心发生明显转移。  相似文献   
40.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Bicomb和Excel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海原地震研究队伍及成果产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予以统计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海原地震一直有所关注,但发文总量不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地震工程学报》;资助文献数量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主要产出机构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海原地震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方向包括古地震研究、黄土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特征、震源机制解、活动断裂带特征、灾后重建与赈灾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