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亚心形扁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镉和铜的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亚心形扁藻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镉(Cd2 )和铜(Cu2 )作用下亚心形扁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和膜脂过氧化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了解藻类抗重金属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Cd2 和Cu2 浓度的增加亚心形扁藻的SOD的活性逐渐升高,但高浓度Cd2 可导致SOD活性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实验结果显示,半抑制浓度的重金属处理72hr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显著提高。用72h半抑制浓度的重金属处理亚心形扁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表明,在最初的12hr内SOD活性被两种重金属离子诱导迅速升高,然后逐渐趋于平稳。总之,SOD活性的变化与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2.
探讨了将近江牡蛎抗氧化酶防御体系参数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重金属Cd2 胁迫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鳃和消化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Cd2 对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SOD活性诱导的剂量效应呈抛物线型,而对鳃组织SOD活性诱导曲线呈非抛物线型,由于二者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前者的SOD活性高于后者;低浓度Cd2 (0.1mg.L-1)对近江牡蛎鳃组织SOD活性表现为显著诱导,中(0.5mg.L-1)、高(1.5mg.L-1)浓度Cd2 对近江牡蛎鳃组织SOD活性诱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低、中浓度Cd2 对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SOD活性均表现为显著诱导,高浓度Cd2 对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SOD活性诱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对于水体中单一因子的Cd2 污染物而言,近江牡蛎消化腺组织中的SOD活性对其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将其作为指标应用到实际养殖水体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3.
马龙  陈新民 《岩矿测试》2008,27(5):文后II-文后II
用快速简便的标准加入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血和动物血中有害元素铅和镉.与普通的标准加入法相比,此法在样品前处理、标准曲线绘制及样品结果计算上都有了很大的简化.方法检出限为铅2.00μg/L,镉0.30μg/L;回收率为铅99.5%~101.2%,镉99.7%~101.3%;精密度为铅0.95%,镉2.18%.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特定人群血液中铅和镉含量的普查.  相似文献   
18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岩石和土壤中痕量镉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试样用王水、高氯酸分解。在高氯酸介质中,不经分离富集,无需添加任何基体改进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的痕量镉。对试样分解、灰化和原子化温度进行了选择,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0066μg/g,精密度(RSD,n=12)低于8.0%。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大批量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痕量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5.
郭金雪  赵慧春 《岩矿测试》1991,10(3):200-202
本文试验了Cd(Ⅱ)-8-羟基喹啉-5-磺酸(H_2QS)-CTMAB胶束体系的形成条件,并拟定了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测定痕量Cd的方法,讨论了影响该方法灵敏度的诸因素。在此体系中Cd(Ⅱ)的线性范围是0—5.0μg/ml,进样频率达180次/小时。此方法已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Cd的含量,回收率在95.2—98.7%之间。  相似文献   
186.
三种土壤铅和镉的质量基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制定地下水源保护区污染控制措施时,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缺少土壤包气带和含水层中化学物质的基准和标准。文中以铅、镉为例,结合北京、唐山地下水水源地实际情况,运用“平衡分配法”,根据土壤对铅和镉的吸附容量和分配系数研究包气带土壤中的铅和镉的质量基准。结果表明,土壤中铅和镉的质量基准与溶液pH值成对数线性关系,据此可计算不同pH条件下的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基准。  相似文献   
187.
本文对在线液-液萃取流路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一种新型相分离器——重力相分离器和提出了一个萃取镉的新体系:Cd-KI-抗坏血酸-联苯重氮撑氨基偶氮苯,并用所设计的流路对矿石中痕量镉进行了测定,在采样频率为20h~(-1)时,方法的灵敏度比直接测定提高100倍,检出限(3δ)为0.5ug·l~(-1)(n=10),相对标准偏差为1.1%(n=10)。  相似文献   
188.
广西南流江流域第四系发育形成的土壤中Cd等重金属含量较低,但水稻籽实Cd超标率很高。为了查清Cd在南流江流域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成土母质物源分区,系统采集了水稻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测试了水稻籽实Cd、土壤Cd、pH、Corg、N、S、Mn及氧化物等指标,部分土壤样品进行了七步顺序提取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母质根系土Cd总量大小顺序为碳酸盐岩区>水系上游第四系区>水系中游第四系区>水系下游第四系区>碎屑岩区,而水稻籽实中Cd含量顺序却基本相反,两者之间不具有明显相关性(r=-0.030,p=0.84 )。形态数据显示,水溶态Cd与籽实Cd相关性较好,能够较好指示研究区Cd的生物有效性,同时,土壤水溶态Cd占比受土壤pH、土壤CaO、Mn、有机碳(Corg)等土壤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9.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成为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科学预测我国大宗农作物(如水稻、小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减少安全利用类农用地的大量农产品与土壤的协同监测,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本研究以重金属Cd为例,选取对水稻、小麦Cd含量影响较大的土壤Cd含量、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有机碳(OC)含量作为输入因子,水稻、小麦Cd含量作为输出因子,分别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水稻、小麦Cd含量与土壤Cd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模拟出的水稻、小麦与土壤Cd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分别为67.8%和83.8%;利用神经网络构建了水稻、小麦Cd含量预测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中都表现出很好的预测能力,R值均大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MSE(均方误差)值较小,神经网络对水稻、小麦Cd含量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模拟精度总体优于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评价及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0.
贵州地表土壤及沉积物中镉的地球化学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镉(Cd)是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镉含量过高会给动植物带来危害,镉过量可导致人体多种疾病或中毒死亡。本文综述了镉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存在形式及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利用区域化探扫面成果资料,特别分析了贵州地表覆盖的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等介质中镉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贵州的镉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及其风化的土壤和沉积物中,镉的高含量异常与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中的锌和有机物含量密切相关。镉的化学结合形态有多种,但以可溶态和可交换态形式存在的镉才能具有生物地球化学效应。贵州应重视和防止镉及汞、砷、铅、铊等生命有害元素发生“化学定时炸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