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91.
中国大陆及其分区余震序列b值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研究1966—1999年中国大陆及其分区的浅源主震型序列余震强度分布b值的统计特征。对于中国大陆整体而言,88个震例样本的b值平均为0.73±0.19。进一步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四个分区:西北地区(29个震例样本)、西南地区(29个震例样本)、华北地区(25个震例样本)和华南地区(5个震例样本)。选取样本多的前三者作为本文研究区。它们的b值平均()分别为0.62±0.17、0.86±0.17和0.69±0.14。根据平均值之间差异显著性的Z检验,研究分区之间b值平均在90%以上的显著性水平上的差别是明显的。该文还对比研究了不同板块构造背景的中国大陆(88个震例样本,=0.73±0.19)、美国南加洲(39个震例样本,=1.06±0.26)和日本地区(57个震例样本,=0.85±0.26)之间,浅源余震序列b值平均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392.
利用2000年7月-2017年6月地震资料,计算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a值和a/b值。基于沿断裂带的b值空间分布,结合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历史强震背景分布特点,分析张渤地震构造带中西段不同段落的强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北涿鹿及山西大同一带具有低b值、低a值、较高a/b值的参数组合,反映该区域具有高应力积累,未来具有强震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393.
394.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宜宾地区(28.0°N~28.5°N, 104.6°E~105.1°E)记录的地震资料, 利用最大似然法估算b值, 得到了宜宾地区b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① 2019年长宁MS6.0地震前5个月, b值出现加速下降变化, 震后快速回升。这一现象很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中的应力积累集中到地震发生后的应力释放过程。② 长宁地震前震中区及附近地区一直存在低b值异常(≤0.85), 震前5个月, 震中附近出现了b值下降, 尤其是长宁地震西偏北方向出现了b值显著下降, 后续珙县发生的3次MS5地震正位于该异常区及边缘。③ b值空间低值异常可用于判定未来中强地震发生的危险区域, 而b值的下降可用于判定强余震的可能发生地点。④ 分析地震危险性时, 更应关注低b值背景下的b值下降, 即高应力集中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增强。  相似文献   
395.
We present new BV photometry and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RZ Cassiopeiae. The light and radial velocity curves were formed by the new observations which have been analyzed simultaneously by using theWilson‐Dewinney code. The non‐synchronous rotational velocity v 1 sin i = 76 ± 6 km s–1, deduced for the primary component from the new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was also incorporated in the analysis. A time‐series analysis of the residual light curves revealed the multi‐periodic pulsations of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RZ Cas. The main peak i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was observed at about 64.197 c d–1 in both B and V bands. The pulsational constant was calculated to be 0.0116 days. This value corresponds to high overtones (n ∼ 6) of non‐radial mode oscillations.We fin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ulsational amplitude of the primary component from year to year. The peak‐to‐peak pulsational amplitude of the main frequency displays a decrease from 0.m013 in 2000 to 0.m002 in 2001 and thereafter we have found an increase again in the amplitude to 0.m01 in the year 2002. We propose the mass transfer from the cool secondary to the pulsating primary a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such remarkable changes in the pulsational behavior of the primary component. (© 2006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396.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改进建议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2,24(6):687-692
由刘东生主持1位研究者提出的"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一文发表已近2a,其中由施雅风执笔第四纪冰期与海洋同位素对比部分.由于新情况的出现,需作适当改进:1)周尚哲等应用ESR测年确定祁连山北坡摆浪河源中梁赣海拔299m,高出现代河床500m处冰碛年代为42.9ka BP,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高出河床200~300m的高望峰阶地冰碛样品ESR测年为477.1ka BP和459.7ka BP,均相当于MIS 12阶段,该阶段国际上对应Kansan-Mindel冰期,与MIS 2、MIS和MIS 1都是100ka周期δ18O值特低时期;2)古里雅冰芯记录中相当于MIS3b阶段,δ18O值折算温度比现代低5℃左右,已经发现台湾雪山山庄期冰碛TL年代为(44.25±3.72)ka BP,天山乌鲁木齐河谷一处冰碛ESR年代45.9ka BP,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南坡测定对应此时段冰川前进更为显著,初步检查亚、欧、北美、南美和澳洲12个地区23个地点相应于MIS 3b冷期冰川前进规模均超过MIS 2阶段,即常说LGM时,推测MIS 3b的降温值虽不及MIS 2,但降水较多,有利于冰川发展;3)MIS 3a暖期,不仅青藏高原异常暖湿,而且中国全境的降水量普遍高于现代,并有较大范围的海侵与仅低于现代海面8~10m的高海面,气候环境实际达到间冰期程度.上述3点应补充入中国冰期划分表.  相似文献   
397.
三峡移民安置区泥灰质岩岩溶风化灾变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加桂 《中国岩溶》2005,24(3):239-244
三峡移民安置区三叠系巴东组( T2b )泥灰质岩的岩溶风化问题是新近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泥灰质岩具有灰岩和泥岩双重特性,在灰质成分遭受溶蚀的同时,泥质成分遭受风化,由此引起岩性的复杂变化,由室内测试得出,深灰色泥质灰岩经岩溶风化后, CaCO3 含量呈降低的趋势, Fe2O3 含量和蒙脱石含量增高,演变为一系列风化岩和残坡积土,包括灰绿色泥灰岩、黄绿色泥灰岩、粉红色钙质泥岩、棕红色钙质泥岩、棕红色泥砾层、黄褐色膨胀土,在深处地下水富集带,泥灰质岩则被溶蚀成为杏黄色泥质条带。随着岩性的变化,岩石的力学强度不断降低、完整性不断弱化,并可能产生普遍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这些问题必须在移民迁建以及将来城镇运行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98.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wards explaining the observed frequencies in 63 Her. The evolution of rotating stars of 1.96, 1.98, 2.00, 2.05 and 2.10 M have been studied up to a point where stellar parameters match the observed luminosity and effective temperature of 63 Her. Radial and nonradial adiabatic oscillation frequencies were obtained in low harmonic degrees ( l = 0,1,2,3 ). One radial and three nonradial frequency values that match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were found for the model of mass 2.00 M.  相似文献   
399.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与活动地块边界带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陆区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的共计24个活动边界带上的强震活动特征。从各边界带上强震活动的频次和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的地震应变能释放出发,讨论了各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强震总体活动水平;并从震级频度关系出发,计算了各带的理论最大震级与复发周期。通过与实际地震记录对比发现,由中国大陆各主要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地震活动参数(a/b)所推算的强震活动强度与实际地震活动强度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强震复发期与构造活动速率则呈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这也表明本研究给出的各边界带的a,b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中还利用历史强震资料以及各带强震活动的离逝时间,基于泊松分布,探讨了各活动边界带的现今地震活动水平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4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