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533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3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视和加强中国东部地区土地退化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1世纪议程》土地荒漠化定义,从全球环境研究角度,论述了中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土地退化及其危害和开展中国东部地区土地退化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点面结合的初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62.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崔书红 《地理研究》1995,14(1):66-71
本文探讨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土地退化的特点、分布及其危害,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控制人口增长、改革耕作制度、继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和农业等于热河谷土地退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3.
郑兴年  王乃斌 《地理学报》1993,48(2):161-170
本文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典型区的分析,对黄土高原土地退化现状及其成因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加以长期人类活动影响,土地退化十分严重,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  相似文献   
64.
Chemical degradations of coal resins, coal asphaltenes and coal residues have been performed with selective, non-oxidative reagents. The coal comprise samples a rank interval 0.30–1.21 %Rm. Degraded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by GC-MS. The distributions of pentacyclic terpanes, isoprenoids, n-alkanes, acids and alcohols obtained as degradation products illustrate a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macromolecular coal fractions. A structural study on the molecular level of the degraded compounds from coal resins and coal asphaltenes show their potential to generate hydrocarbons during coal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65.
疏勒河流域中游生态环境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三十年来,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绿色生产严重退化,湿地面积缩小,盐碱地,沙地迅速增加。通过不同时段的遥感解译,分析了不同生态景观的定量变化及成因。恶劣的地理环境加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利用量的不断增加是造成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因素。保护地下水平衡和合理用水结构,实行水资源优化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6.
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获得94个草地群落样方,对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存在20个类型。在放牧干扰下,大多数群落类型处于退化状态,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群落替代关系;调查发现群落中每平方米内平均含8种草本植物,平均盖度62.4%,地上平均生物量是4859kg/hm^2,平均可食率为61.5%;鸢尾群落、牛旁群落和小狼毒群落是草地严重退化后形成的典型有毒害群落类型;长期的高强度放牧虽然增加了群落类型多样性,但减少了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总体而言,长期的放牧干扰降低了德钦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的质量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非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7.
Pastoral production around artificial watering points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 affects the density and composi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Kalahari desert of southwestern Africa, bush encroachment is often regarded as the major form of land degradation resulting from pastoral production around watering points. We investigated the OvaHerero pastoralists’ perceptions of the extent of vegetation chang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rtificial watering points in the northern Kalahari desert of Namibia, and related this to ecological data on vegetation change. We determined the utility of woody vegetation to pastoralists’ livelihoods in terms of provision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 fuel wood and browse. We quantified local knowledge of cattle browse consumption and correlated this with field data. We also assessed the purposes for which major livestock types were use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1) pastoral knowledge of bush encroachment and browse consump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concurrently collected field data, (2) the current level of bush encroachment was perceived to be beneficial for pastoral production, and (3) cattl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milk and milk by-products for domestic use, and served as a source of cash income, while sheep and goats were primarily kept for meat consumption. This result contrasts with historical studies that mainly portray cattle as a symbol of social status among OvaHerero pastoralists.  相似文献   
68.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庆忠  史正涛  苏怀  董铭  刘勇 《热带地理》2007,27(5):400-404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69.
采用一系列温和的化学降解法对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烃源岩的干酪根进行连续的选择性化学降解,并对不同降解产物进行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研究表明碱性水解和脱硫产物以一元脂肪酸和正构烷烃为主,其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现一定的“负倾”(即随碳数增加呈现逐渐贫13C)趋势;一元脂肪酸以C16和C18为主,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与同碳数的正构烷烃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组成。氧化产物则以一元脂肪酸和α,ω 二元脂肪酸为主,一元脂肪酸低碳数部分呈现“负倾”趋势,高碳数部分则呈现“正倾”的趋势;α,ω 二元脂肪酸与低碳数的一元脂肪酸具有相似的分布,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母源。对比研究表明JL 30抽提物中正构烷烃可能存在混源的影响,其碳同位素组成是多源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陕蒙交界地区基岩均具强风化,由此造成当地环境恶化、下游地区生态破坏和灾害积累。其形成机理应与岩石本身的物质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构造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条件有关。而南部地区,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差别,基岩风化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