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31.
近40 a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科尔沁沙地的气候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90年代和60年代相比,年均气温升高0.5~1.2℃,气温波动性减小43.0%~61.0%;年均降水量增加50~67mm,年降水变异系数增大20%~50%;年均蒸发量下降16.7%;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其中升温主要发生于冬季,降水增加主要发生于春夏两季。近40 a来,该区沙漠化呈明显发展趋势,其中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沙漠化面积由32 925 km2增加到71 884 km2,年均发展速度高达3.94%,虽然到90年代其年均发展速度降到1.2%,但总面积却扩展了8 673 km2。降水的增加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和农业的发展,但也容易导致大面积垦荒的发生,进而引起沙漠化急剧发展。因此,在严禁滥垦草原的同时,要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加强植被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932.
甘肃省玛曲县土地沙漠化发展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多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对甘肃省玛曲县土地沙漠化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进行沙漠化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5-1990年研究区沙漠化处于强烈发展阶段,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44 093.8 hm2,其中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9.9 hm2、27 702.7 hm2、16 351.2 hm2。1990-2000年沙漠化程度加剧,沙漠化总面积增加了142.4 hm2,其中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增加了200.1 hm2、326.6 hm2,而固定沙地面积减少了384.3 hm2。2000-2005年玛曲县沙漠化发生逆转,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 226.2 hm2。分析表明,长期过度放牧,气温显著升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鼠虫害的泛滥是造成玛曲县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榆林市荒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建国  王涛  颜长珍 《中国沙漠》2012,32(3):625-630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一个集成时序和空间两方面特征的植被-气候时空关系统计模型,并用来在栅格尺度上定量区分陕西省榆林市荒漠化动态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结果显示,1986-2000年,榆林市荒漠化发展主要发生在南部丘陵沟壑区,逆转主要发生在北部风沙草滩区,这一空间格局特别明显且在研究期内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第1时段(1986-1990年)至第2时段(1991-1995年),荒漠化整体上处于发展状态,且无论是荒漠化发展区还是逆转区,人类活动的作用均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分别为98.7%和101.4%,气候变化的作用甚微;从第2时段(1991-1995年)至第3时段(1996-2000年),荒漠化过程整体上达到稳定态势,在荒漠化发展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基本相当,分别为46.2%和53.8%,而在荒漠化逆转区,人类活动的作用达到了119.0%,气候变化的作用则为-19.0%。另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有很大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34.
长江源区沙漠化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75年的MSS数据、1990年和2005年的TM数据以及2000年的ETM数据为数据源,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了长江源区1975-2005年间沙漠化的发展特征,并采用景观指数运算软件FRAGSTATS3.3对长江源区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75-1990年间,沙漠化土地的增速为61.72 km2·a-1;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土地的增速为4.54 km2·a-1;在2000-2005年间快速增加,增速高达341.43 km2\5a-1。在沙漠化发展的同时,长江源区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也非常显著,在1975-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发生了严重的破碎化,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土地出现了连片的现象,沙漠化土地的破碎度有所下降;在2000-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破碎度增加。  相似文献   
935.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旱地面积约33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4.6%,包括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其中超过262万km2归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定义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全国18个省、区、市.超过4亿人生活在荒漠化地区,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40亿元.中国治沙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最近30年,先后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1978年启动)、全国防沙治沙工程(1990年启动)、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年启动)等一系列国家级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以年均0.024% GDP的投入,治理和修复了大约20%的荒漠化土地.目前,以现有技术评估,可治理的沙化土地约有50×104 km2.考虑到全球变暖的影响,预测未来50年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致在55×104-100×104 km2之间.若按照每年1.5×104-2.2×104 km2的治理速度,大约需要45 -70年之久.规划安排到2015年治理完成22×104 km2,到2030年治理面积新增33×104 kim2,到2050年治理完成45×104 km2.基于国家生态修复投资战略的总体安排,未来防沙治沙决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强化多部门协作的综合治理;二是确立优先治理区,并在适当地方建立“生态特区”;三是改变投资模式,由目前政府直接投资植树改为投资买林、买绿;四是完善土地承包制度(70年权属不变)和实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936.
本文依据呼伦贝尔沙地自然状况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的原则,将呼伦贝尔沙地划分为5个治理区:沙地樟子松林治理区、森林-草原过渡带沙地综合治理区、北部沙地治理区、中部沙地治理区、西部零散沙地治理区;提出了6种适合呼伦贝尔沙地的治理模式:沙地樟子松封育模式、灌-草方格状混播模式、植苗造林治沙模式、机械沙障与灌-草混播模式、樟子松野生大苗移栽固沙模式、高立式沙障治理模式;针对5个治理区内的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37.
以土库曼斯坦国为例,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地表反照率和植被指数建立Albedo-NDVI特征空间,并对Albedo-NDVI特征空间含义进行扩展,建立沙漠化分级指数模型,提取2000-2012年间土地沙漠化动态信息,在此基础上研究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13 a来,土库曼斯坦地区土地沙漠化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沙漠化总面积减少了9 332.61 km2,但沙漠化程度加深,极重度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面积分别增加了2 173.27 km2和43 428.47 km2;(2)极重度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面积的增加主要由轻度沙漠化转化而来,非沙漠化土地在13 a间增加了9 332.61 km2,占非沙漠化土地的12.4%;(3)2000-2012年,13 a间各沙漠化土地类型的重心呈现由西北向东南迁移,再向北迁移的过程,平均向北迁移了89.55 km,其中轻度沙漠化重心迁移最为明显,为148.41 km。  相似文献   
938.
张秀娟  周立华  陈勇 《中国沙漠》2013,33(1):271-280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评估了宁夏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生态经济效益。运用SPSS对样本各因素与支付意愿和支付意愿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环保意识较强的居民,愿意支付的比例高;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环保意识较强的城镇居民,支付意愿值高。根据总样本参数估计得出,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5年总生态经济效益的现值为3.813×107元。若一次性支付,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总生态经济效益为3.415×107元;根据各乡镇居民平均支付意愿值的参数估计得出,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5年总生态经济效益的现值为3.895×107元,调查对象的平均支付意愿值在区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39.
陆冠尧  魏兴琥  李森  熊彦  雷俐 《中国沙漠》2013,33(2):358-366
在粤北石漠化地区运用面上调查、定位观测和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特征及其与降雨截留量、土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从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变化时,植物群落从草本+藤本+乔灌木→草本→苔藓变化,群落层片从4层→4层→2层→1层变化, 平均高度从87.06 cm→63.32 cm→42.13cm→6.21 cm变化,物种减少比例从0%→14%→46%→86%变化,植物优势种从黄连木+苎麻+黄荆+三裂叶野葛→黄连木+青蒿+野菊→五节芒+野古草+牛筋草→苔藓变化,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从2.33 →2→1.25→0.33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从2.96→2.31→1.94→0.42变化。植被退化特征与降雨和土壤理化性质都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0.
In already drought-stressed areas and place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desertification as a result of greenhouse-induced change, high quality model-derived climate projections are essential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oday's challenge is how to select from the plethora of models and proposed new analyses the tools most likely to be valid for areas already water-stressed and those threatened by future surface moisture reduction. Here, the land-surface skills of models involved in the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and new techniques of isotopic enrichment of components of evapotranspiration are analyzed. Both are found to have shortcomings. Surprisingly poor reporting of fundamental components of the land-surface system in standard model output was the largest challenge for widely accepted models. We show that very few of a large group (20) of today's climate models report land-surface water and energy budgets correctly in a well-controlled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 and that most fail basic conservation tests. Our analysis of a smaller (5) experiment suggests that isotopic techniques employed in arid zone irrigation management may not transition to evaluation and model improvement. Land-surface conditions important for policy are found to be poorly reported which raises questions about equal weighting given by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s to all models: good and b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