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系统论观点探讨了石漠化内涵,认为石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脆弱的喀斯特环境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其发展过程是非线性的。因而,石漠化治理应针对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以协调人-地关系为宗旨,按计划分步骤地改变或改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一方面实现石漠化治理,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策略、综合治理模式和综合治理专家系统研发。  相似文献   
952.
The area that the railway will cross is a region with the main physiognomies of desert and Gobi, with a most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also a region that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man-made disturb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will intensify soil erosion along the railway line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map of soil erosion conditions in the section from Liugou to Dunhuang City in the range of 10 km each side along the line was compiled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changes of the types, intensitie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soil erosion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were predicted.  相似文献   
953.
文章阐述了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水资源赋存特点:降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垂直差异大、干湿季节明显;坡面径流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过境河流水量丰富,但水质较差;地下水资源量大,但空间分异明显。然后,从资源、经济、技术等不同层面综合分析了示范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指出示范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工程性缺水严重;"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控相对困难,有些技术还需开展攻关研究。最后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4.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沙漠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形成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内陆盆地的下降逐渐形成的气候格局造就了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北方西部内陆盆地以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中部高原是受季风系统中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消长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东部地区则以暖湿气候为主,受夏季风控制。第四系以来气候的波动则控制着沙漠化的发展或逆转。末次间冰期以来一直持续的大约以1500a为周期的气候振荡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有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全新世以来,北方地区约在10000aBP、8000aBP、5500aBP、4000aBP、3000aBP、1500aBP的沙漠化过程分别与北大西洋第7、5、4、3、2和1次的浮冰事件相应,沙漠化扩大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事件相一致。十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振荡对沙漠化有一定的影响,至少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敏感地带对沙漠化可以起到控制作用。年际尺度上,6.7a和3.38a气候变化周期控制着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此外,北方不同地区近150a以来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5.
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紧缺,自然湖泊湿地、天然植被绿洲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对地下水生态水位具有强烈依赖性,因此,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干旱区不同类型生态状况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关系的机制研究,构建了以浅层地下水埋藏状况为核心要素的"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它由地下水对自然湿地景观维持性、天然植被绿洲维持性、农田土地质量维持性及其隶属的6项要素指标构成;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指标体系可为西北干旱区地下水功能评价提供参考,同时还表征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地下水生态功能脆弱,生态功能较弱和弱的分布范围占示范应用区总面积的87.86%,地下水生态功能强、较强分布范围仅占5.07%.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生态功能保护能力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56.
随着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多项林草植被保护政策的实施,我国西南石漠化趋势得到初步的遏制.岩溶作用过程是由水循环驱动的碳循环过程.岩溶区森林植被的水文效应,不仅促进植被自身的生长,还能进一步促进岩溶作用过程.在西南岩溶区选择了2个不同植被覆盖条件的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地下水系统降水量、地下水径流量、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组分等监测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岩溶关键带中,森林植被对水循环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植被通过蒸腾作用而在林区激发二次降水,使林区降水量明显增大;森林植被对强降水的截流消洪作用比较明显,在降水-径流曲线上表现为森林覆盖区降水洪峰产生比较滞后而排泄过程中退水曲线上较为平滑;森林植被对岩溶关键带地下水中无机碳的贡献比较大,并能有效的增强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957.
云南省建水县境内分布有建水盆地、曲江盆地两大盆地,是岩溶断陷盆地区的典型代表,并且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的重点县域,近十年来石漠化治理产生了明显的成效.为探究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文章以建水县为例,基于2007—2017年Landsat TM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石漠化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年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建立了建水县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对建水县石漠化治理效益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①2013年以前综合效益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3年以后,各项效益上升幅度开始减小.②建水县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存在正向可持续性,且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要明显高于社会效益.③从指标层来看,限制社会效益的主要因素为外出打工人口增加率及空巢老人数目增加率,区域吸引力不足.生态效益中植被覆盖增加和石漠化面积减少在人口较少、生态修复力度较大的山区更为明显.而经济效益中,粮食产量上升趋势明显低于二三产业经济生产总值占比和经济作物收益的增加趋势.建水县石漠化治理以来,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居民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958.
荒漠化目前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北方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是土地沙质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以沙漠、沙地分布较广的北方6省(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2010—2018年研究区沙质荒漠化演化特征,并将气象、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沙质荒漠化变化原因。遥感解译结果表明: 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共35.08万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面积11.92万km2,中度沙质荒漠化13.54万km2,轻度沙质荒漠化9.62万km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0—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0.73万km2,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少0.48万km2,内蒙古自治区减少0.19万km2,同时有2.78万km2沙质荒漠化土地程度减轻。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为典型研究区,对比两沙地生态地质条件差异,总结了沙质荒漠化好转、加重的原因。研究认为,毛乌素沙地应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以自然恢复为主; 科尔沁沙地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优化植被结构,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59.
潘灵慧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8,42(3):507-513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选取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1982—2012年的荒漠化发展趋势,并对荒漠化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荒漠化水平有一定的关联,荒漠化程度越高,植被指数越低;从时间变化来看,年内植被指数满足单峰型变化,年均值变化有轻微下降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植被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通过降水、气温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等的相关分析,认为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与自然及人为活动都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60.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优势的生态系统,在时间尺度上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判断区域生态系统处于改善或退化的主要途径。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分类解译划分的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基础数据,首次建立了河西走廊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和修正方案,评估了第三次(2004年)、第四次(2009年)和第五次(2014年)荒漠化监测期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及服务价值结构。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呈现轻微逆转趋势,荒漠化草地面积由519.7万 hm2减少至357.7万 hm2;(2)10年间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以损失为主,损失量达209亿元;(3)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时空分布、荒漠化类型和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河西走廊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倾向于气候调节、净化环境和水文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