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901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941.
Variationofstressfieldinthesourceregionaroundastrongshock:anexampleGut-LingDIAO(刁桂苓),Li-MinYU(于利民)andQin-ZuLI(李钦祖)(Seismologi...  相似文献   
942.
王贵宣  陈建民 《地震》1994,(3):16-22
本文阐述了全国综合前兆数据库震监视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结构和功能,为了充分挥综合前兆数据库在震情监视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用途,我们研制了这个处理系统。它为地下水,水化,地电,形变,重力,地磁和地应力等各种地震预防方法,从数据处理到各种干扰校正,数字滤波,统计分析,频谱分析,异常识别与地震预报,图象识别及综合绘图等,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软件系统。这套软件性能先进、功能较全。其中有许多特有的方法和处理  相似文献   
943.
Short-term and intermediate-term geochemical precurs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tection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in observation data is essential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udies.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radon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in Japan in one case showed a short-term anomaly related to a nearby earthquak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1978 Izu-Oshimakinkai earthquake (M7.0), however, no abnormal change has been noted. This may be due partially to difficulty in detecting insignificant precursory signals from observation data, which ordinarily contains a noise-induced fluctuations, and partially to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controlling the appearance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In order to increase our knowledge of 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precursory changes in radon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hydrologic precursors with significant features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Complexity of appearance of precursory phenomena and problems in assignment of the specific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4.
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前兆信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学  马振峰  王佳津  张顺谦  秦宁生  邓彪 《气象》2017,43(12):1517-1526
利用1961-2015年四川盆地逐日降水量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青藏高原积雪资料,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前兆信号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盆西型出现频率最高,盆东北型次之,盆南型相对较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年际变化中准3 a周期最为显著,典型循环体现了盆西型区域性暴雨"偏少-调整-偏多"的年际变化过程。年代际变化中准16 a周期最明显,典型循环表现为盆东北型和盆南型的交替演变。通过MTM-SVD协同变化分析,发现在盆西型区域性暴雨的准3 a周期循环中,前冬ENSO事件和前冬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是其显著的异常前兆信号。在年代际的准16 a振荡过程中,前冬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是盆东北型和盆南型区域性暴雨的异常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945.
以2012年5月28日唐山M4.8级地震和6月18日天津市宝坻区M4.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天津宝坻、静海及徐庄子地震台ZD9A大地电场仪的观测资料,使用地电场观测的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进行分钟值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地震前这3个台站地电场观测资料有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46.
强震前重力场等位面二次偏微商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平谷台 1971~ 1977年获得的重力位 2次偏微商曲率值 K进行处理 ,消除降雨等噪声对观测值的影响 ,得到较真实的重力等位面弯曲变化值 KS。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 ,1975年 2月 4日海城 7.3级地震、1976年 7月 2 8日唐山 7.8级地震、1976年 11月 15日宁河 6 .9级地震、1977年 5月 12日宁河 6 .5级地震前 ,曲率值 KS均有明显的震前异常出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处理 ,求得各次地震前 KS值的真正异常变化量△ KS,并运用近似积分法求得异常面积与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 ,初步建立了预报方程 ,从而为单台重力异常预报不同距离发生的地震震级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947.
基于VPN技术的无线网络在地震前兆台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VPN技术为基础,利用无线网络(CDMA/GPRS)进行数据通讯,为前兆台站仪器接入因特网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廉价的网络平台;通过该方案,台网中心计算机与台站仪器如同处在同一局域网内,操作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948.
人工触发闪电先驱电流脉冲波形特征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2014年夏季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采用了两种引雷火箭开展人工引雷试验,通过对25次经典人工触发闪电电流资料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当火箭携带铜线时先驱电流脉冲 (precursor current pulse) 为双极性振荡型,火箭携带钢丝时先驱电流脉冲为单极性,其中单极性脉冲电流峰值、10%~90%上升时间、波形宽度和转移电荷量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26 A,0.33 μs,2.3 μs,27 μC,双极性脉冲相应的波形参数几何平均值分别为67 A,0.24 μs,2.1 μs,54 μC。双极性脉冲电流峰值的几何平均值接近是单极性的2.6倍,而波形持续时间和上升时间的几何平均值与单极性相近。利用传输线模型,模拟铜线通道底部电流波形呈双极性振荡型,而钢丝通道底部电流波形呈单极性,这与实际测量的结果比较一致,推测这两种电流波形可能是传输线特性阻抗不同所导致,在传输线顶端由先导起始放电产生的电流脉冲应为单极性。  相似文献   
949.
用超限率分析法提取钻孔倾斜地震前兆异常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结合运用高通滤波与超限率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波动、阶跃、突跳等高频信号,并定量描述这些信号的特征,检验此类信号与地震的关系。为确认信号的可靠性,排除气压、水位及仪器等因素影响。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高频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出现显著增大现象,多集中在3个月内,属短期异常,发震时间多为异常过程中或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950.
根据华北北部地区(大首都圈)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和增量场的概念。理论分析与实际结果表明,这对于深入探索地震形变前兆,弄清孕震机制并进入量化,细化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