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篇
  免费   2078篇
  国内免费   691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39篇
地质学   3939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In the Yangtze Block (South China), a well-developed Mesozoic thrust system extends through the Xuefeng and Wuling mountains in the southeast to the Sichuan basin in the northwest. The system comprises both thin- and thick-skinned thrust units separated by a boundary detachment fault, the Dayin fault. To the northwest, the thin-skinned belt is characterized by either chevron anticlines and box synclines to the northwest or chevron synclines to the southeast. The former structural style displays narrow exposures for the cores of anticlines and wider exposures for the cores of synclines. Thrust detachments occur along Silurian (Fs) and Lower Cambrian (Fc) strata and are 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anticlines. To the southeast, this style of deformation passes gradually into one characterized by chevron synclines with associated principal detachment faults along Silurian (Fs), Cambrian (Fc) and Lower Sinian (Fz) strata. There are, however, numerous secondary back thrusts. Therefore, the thin-skinned belt is like the Valley and Ridge Province of the North American Applachian Mountains. The thick-skinned belt structurally overlies the thin-skinned belt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 number of klippen including the Xuefeng and Wuling nappes. It is thus comparable to the Blue Ridge Province of Appalachia.The structural pattern of this thrust system in South China can be explained by a model involving detachment faulting along various stratigraphic laye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ts evolution. The system was developed through a northwest stepwise progression of deformation with the earliest delamination along Lower Sinian strata (Fz). Analyses of balanced geological cross-sections yield about 18.1–21% (total 88 km) shortening for the thin-skinned unit and at least this amount of shortening for the thick-skinned unit. The compressional deformation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during Late Jurassic to Cretaceous time occurred after the westward progressive collision of the Yangtze Block with the North China Block and suggests that the orogenic event was intracontinental in nature.  相似文献   
82.
本文基于往复荷载作用下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实验结果,比较了国内外比较典型的设计规范(程),包括英国BS5400(1979)、美国ACI318—99(1999)和AISC-LRFD(1999)、日本AIJ(1997)、欧洲EC4(1994)、中国GJB4142-2000(2001)和福建省地方标准(送审稿),及本文数值方法在计算往复荷载作用下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承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时,各种计算方法获得的承载力都偏于安全,其中,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最接近,GJB4142—2000(2001)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稍差,ACI318—99(1999),EC4(1994)和福建省地方标准(送审稿)的计算结果比实验结果约低20%,而BS5400(1979)、AISC—LRFD(1999)和AIJ(1997)的计算结果比实验结果总体上低30%以上。本文结果可供进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3.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图像信噪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要求的格式,对地震剖面数据进行转换,得到地震剖面图像,分析了地震数据特点和初步地震图像的实验结果后,设计了新的预处理方法——“二维沿层滤波”,在此基础上,利用可以计算帧间运动速度及其变化都较大的改进的光流分析技术,计算出多幅地震剖面对应点的偏移量,然后应用图像积累技术对这多幅地震剖面进行积累,实现对三维地震数据体提高信噪比的处理,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信息,不但可以提高整个数据体的信噪比,而且可以减少信号能量的损失,并保持原来的信号能量关系,使地震剖面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为地震解释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4.
贵州贵阳地区下三叠统凝缩段的遗迹化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阳地区下三叠统是一个完整的碳酸盐岩层序(相当于三级旋回层序).该层序中的凝缩段由深色薄层(单层厚0.5cm~1cm)的泥晶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组成.凝缩段中产丰富的遗迹化右.该遗迹群落为:Cochlichnus,Cosmorhaphe,Chondrites,Gordia,Huaxich-nus,Oldhamia,Phycosiphon.Protopaleodictyon,Pinnatpedus,Mammillichnus,Neonerites和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组合与Nereites遗迹相相似。此外,文本还讨论了此遗迹群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5.
施工φ3 ̄4.4m空心桩,需要预制空心桩节和护筒,搭建水上平台,进而介绍了钻孔施工,桩节组拼以及压浆等工艺。与实心桩相比,空心桩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6.
采用低温电镀工艺生产PDC石油全面钻头对金刚石无任何热损伤,对喷咀进行组合设计,在两口井中进行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分析了钻头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8.
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探测采空区研究——以贾汪煤矿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可广泛用于工程物探。本文主要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探测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从理论分析和野外试验两方面探讨了高分辨地震技术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并简单介绍了在贾汪矿区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查明建筑场地内的采空区  相似文献   
89.
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有变质程度连续变化、从高压基性麻粒岩、麻粒岩到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出露。它们的古变质压力由>1.4GPa(50km)变化到0.5GPa(15km);岩石类型从变辉长岩、中酸性正片麻岩到表壳岩变化;变质矿物组合由不含水的耐火组合变为富含云母和角闪石的组合;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从贫Si和Al、轻度亏损生热元素到具有正常的化学成分的连续变化;包裹体流体性质在轻度亏损生热元素的麻粒岩中均为CO2流体,而在麻粒岩相的表壳岩和角闪岩系中H2O流体逐渐增加。上述变质岩系剖面的组成和特点符合大陆下地壳的定义,可能代表了包括最下部地壳在内的华北地块太古宙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据此本文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剖面,并讨论其地质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螺杆钻定向钻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螺杆钻定向钻探配套器具的研究、施工工艺及应用典型实例,提出了今后液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