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凝缩段成矿作用研究蔡雄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层序地层,凝缩段,成矿作用层序地层学中的凝缩段,是一种与上下地层有显著差异的特殊岩性段,它具有独特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又是确定层序年代的主要依据。因此它是划分层序地层的重要界...  相似文献   

2.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面为一淹没不整合面或加深饥饿间断面。该类型三级旋回层序是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产生的凝缩作用过程的产物,它以总体向上变浅的非对称相序为特征。华北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发育的四个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旋回层序的相序特征表明,台地淹没事件及其相关的凝缩作用,只要沉积背景适合,并非三级旋回层序所独有,高频率海平面变化也常产生“瞬时淹没”,因而凝缩段并非都发育在最大海侵期,并且凝缩段也存在级别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相泥盆纪遗迹组构及其与沉积层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新疆和华南海相泥盆系中识别出交切、并列、叠覆遗迹组构(相关遗迹组构类)和欧氏、拓扑遗迹组构(本体遗迹组构类).通过对火山碎屑风暴岩中复合交切遗迹组构的研究发现,共生组合在一起的遗迹化石,可划分出6个遗迹阶层,具有不同的先后、世代关系和指相意义.拓扑遗迹组构分析表明,庞大的雕画迹家族可归并为3个拓扑类,它们分别同胚于线、树、网.雕画迹从线至网的拓扑形态谱系结构,分别代表深水或缺氧环境中,造迹生物寻觅式、探索式和诱捕式的觅食行为.研究表明:遗迹组构分析对副层序、凝缩段、不同海平面变化速度形成的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识别和高频旋回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葛铭 Tucke.  M 《沉积学报》1995,13(4):1-15
凝缩层(CS)是当代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首次在华北地台寒武纪层序中发现了一系列海绿石质凝缩层(段)。文中重点论述了凝缩层的相带分布、地球化学及其特征自生海绿石的形成演化等,给出了一个克拉通盆地Ⅲ级海平面变化周期的层序地层、年代地层模型及其凝缩间断时间过程。富钾海绿石及其丰度是鉴定凝缩层、其时限和级别的最佳标准。本文从全球海平面变化观点给凝缩层赋予新定义。研究证明,海绿石质凝缩层是克拉通盆地识别最大海泛期和进行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凝缩层(CS)是当代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首次在华北地台寒武纪层序中发现了一系列海绿石质凝缩层(段)。文中重点论述了凝缩层的相带分布、地球化学及其特征自生海绿石的形成演化等,给出了一个克拉通盆地Ⅲ级海平面变化周期的层序地层、年代地层模型及其凝缩间断时间过程。富钾海绿石及其丰度是鉴定凝缩层、其时限和级别的最佳标准。本文从全球海平面变化观点给凝缩层赋予新定义。研究证明,海绿石质凝缩层是克拉通盆地识别最大海泛期和进行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峡东宜昌四溪震旦系灯影组多重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溪灯影组岩石地层和层序地层综合研究结果,并结合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分析,以灯影组石板滩段中部存在的冲刷侵蚀面为标志,灯影组内部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沉积层序,其中下部沉积层序的灰岩中含丰富多样的遗迹化石和文德带藻化石,与标准剖面上的石板滩段以及国外伊迪卡拉生物分异大发展时期沉积的地层可以大致对比,本区灯影组石板滩段灰岩的δ^13C值相对较高,变化于3.01‰-4.50‰,上部白马沱段白云的δ^13C为1.80‰-2.30‰。灯影组碳同位素组特点与纳米比亚,西伯利亚地台以及加拿大西北部末前寒武系上部碳同位素组成特点相似,指示灯影组是伊迪卡拉动物分异发展之后,寒武纪之前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7.
梅冥相  张海  孟晓庆  陈永红 《中国地质》2006,33(6):1292-1304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寒武系与震旦系之交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在研究区域普遍形成一套以牛蹄塘组为代表的缺氧盆地相黑色岩系,随着沉积环境的逐渐变浅,在下寒武统顶部发育一套以清虚洞组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地层。因此。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上述时间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古地理背景之中形成了一些差异,从北西向南东,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以不同古地理背景的典型剖面的层序划分为基础。根据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表明.研究区域的下寒武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地层序列,代表以凝缩序列为基底的碳酸盐台地生长与形成过程;伴随着寒武纪早期的快速海侵作用事件所造成的生态空间的拓展.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奠定了古地理基础,同时意味着沉积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事件之间的较为密切的关系以及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亚拉巴马Arcola灰岩段(坎佩尼阶)中的泥灰岩-灰岩层序-直被引证为受气候使而沉积的重要实例,该沉积是由产率和稀释旋回引起的。然而,本文描述的Arcola段的沉积学和地层学资料表明,在短期海平面变化和泥灰岩-灰岩层序的成因之间存在着更可能的联系。无论由板块内变形引起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或者短期水动型海平面变化都都被提出作为泥灰岩-灰岩层序沉积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9.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该序列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时间变化方面,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在空间变化方面,从北西向南东随着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该层序地层格架不但表明了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而且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同时,所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了其复杂的古地理背景;具有不同特点的三级层序代表了不同的古地理背景,意味着早寒武世复杂的古地理变迁。因此,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反映出每一个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的时空变化,而系列古地理图又代表了各个三级层序形成时期的独具特色的古地理背景。  相似文献   

10.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华北晚古生代受限陆表海的性质与特点入手,讨论了将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含煤建造研究中的特点:①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建造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Ⅰ型层序界面(Ip型),这是在陆表海这一特定背景之下由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的,其上缺失低水位体系域;②华北陆表海盆内没有标准的凝缩层,但快速海平面上升期间形成的灰岩和硅质岩具有凝缩层的意义与作用,能够起到大区域对比地层和划分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的作用,③沉积建造内有4种类型的准层序,即底部型准层序、台地堡岛复合型准层序、碎屑滨岸型准层序和河流湖泊型准层序,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露头层序地层学是研究华北晚古生代沉积建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纪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巢湖市北郊石炭纪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环境多样,海平面升降频繁。根据岩性、生物与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将其划分为开放海湾、潮坪、潮下浅滩、开阔台地等沉积相。对和州组顶部炉渣状灰岩的形成机制提出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2.
徐州地区震旦系贾园组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州地区震旦系下部的贾园组具有丰富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包括各种冲刷-充填构造、丘状交错层理、碎屑流沉积、粒序层理及卷曲层理等。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及室内研究,根据风暴沉积标志的组合可划分出6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其中,类型Ⅰ为具粒序层理的薄层含粉砂灰岩,形成于风暴浪基面以下的远源风暴浊流的末梢;类型Ⅱ以渠模与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为特征,出现在风暴浪基面与晴天浪基面之间;类型Ⅲ为风暴流成因的碎屑流沉积内碎屑灰岩与底面的冲刷沟槽、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是形成于晴天浪基面附近的槽道碎屑流型风暴沉积;类型Ⅳ为具颗粒流沉积特征的内碎屑灰岩与冲刷面构造及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丘状纹层段中常见卷曲层理,形成于滩前陆棚斜坡的上部;类型Ⅴ为夹于湖相薄层灰岩中的鲕粒砾屑灰岩,为风暴水流冲越鲕滩,在滩后湖近滩一侧的风暴沉积;类型Ⅵ为湖相风暴岩,由冲刷面构造、薄层内碎屑灰岩及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顶部具晴天沉积。各种序列在垂向上叠置,构成向上变浅序列。风暴沉积的研究对于深化区域古地理及地层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1):1175-1205
Great variety of lithic facies and abundance of varied faunas makes the Ordivician of this area ideal for study. Numerous detailed sections show that although many kinds of rock are exemplified the great majority are detrital in nature, with limestones constituting a lesser part. In order to conform to local stratigraphic circumstances, the Caradoc stage is redefined to include only the zones of Climacograptus wilsoni and Dicranograptus clingani. Similarly the Ashgill stage is redefined to include the zone of Pleurograptus linearis in addition to the zone of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Throughout the section there are conflicts among the brachiopod, trilobite, cephalopod, and graptolite elements of the faunas concerning correct dating. In each case these have been resolved locally. Almost all the Ordovician series or formations overlap Precambrian rocks uncofformably at one place or another.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rocks below the Caradoc. The basal Akshal suite of limestones of questionable Tremadoc age is locally overlain by massive pink limestones which are of possible Arenig age. The Kopaly horizon believed to be of Llanvirn age is richly fossiliferous and composed of approximately 170 meters of detrital rocks with some impure limestones. This unit is considered Middle Ordovician because abundant trilobites and brachiopods resemble closely those of the overlying Karakan horizon believed to be of Llandeilo age. Despite the similarity of shelly faunas the graptolites of these two horizons differ markedly. The Beke series known as the “Green Flysch” overlies the Karakan to a thickness of 650 meters gradationally, and is believed to top the Llandeilo. The Caradoc Anderkenyn beds and the Caradoc and Ashgill Dulan-kara beds constitute sedimentary cycles from basal conglomerates to higher shales and limestones, as does a sequence including Upper Ashgill, Kyzyl-sai “Dark Flysch, ” the Chokpar horizon, and Lower Silurian Ul'kuntas limestone.—R. J. Ross, Jr.  相似文献   

14.
通过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三叠纪标定了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9个。提出并厘定了层序旋回的等级系列:一级(200—400Ma),二级(10—100Ma),三级(1—10Ma),四级(0.1—0.2Ma),五级(0.2—0.05Ma)和六级(±0.02Ma)层序旋回。将三叠纪盆地划分为被动边缘(T1+2)和前陆盆地(T3)阶段。进一步标定了古构造沉降对有效容纳空间及层序形成的贡献。提出并规范了高频层序的内涵本质及其划分方案。建立并标定了不同物质背景之下的高频层序四种鉴定类型:三角洲河口坝或滨岸旋回序列型;波痕指数垂向有序变化型;厚层灰岩或白云岩与薄层灰岩或白云岩有序叠置偶合型和砂屑灰岩与砂、泥岩层偶型。高频层序行为堆叠样式及其所携带的信息可深刻地揭示三级层序的内部构架,提高地层对比精度。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定量编制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特征及生储盖组合划分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以米级旋回层序为基本工作单元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为基础 ,在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共识别出 2 5个三级层序 (沉积层序 ) ;以构造不整合面为准 ,又可进一步归为 4个二级层序 (构造层序 )。根据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地质涵义 ,把层序界面归纳为 4种类型 :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其中构造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 ,沉积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晚古生代南盘江盆地存在两个明显的造礁期。于三级海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发育礁滩相灰岩构成的储层 ;而在与三级海平面下降相关的强迫型海退过程中则发育白云岩构成的储层。因此 ,可把南盘江盆地区域性的潜在生储盖组合拟定为 3个 :以孤立台地上泥盆系生物礁和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下组合 ;以石炭系大埔组白云岩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中组合 ;以茅口组上部和长兴组生物礁及礁顶相白云岩、东吴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上组合  相似文献   

16.
王训练  徐力 《现代地质》1998,12(2):160-167
摘 要  运用综合地层学方法讨论了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年代地层划分。为了便于和国 际年代地层标准进行对比‚建议把华南岩关阶的底界提高到与国际上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相 一致的位置‚把上泥盆统锡矿山阶与修订后的岩关阶之间的地层归入邵东阶。邵东阶和岩关 阶分别相当于欧洲的斯特隆阶和杜内阶。这个方案使阶与地球演化的自然节律相对应。阶的 界线和重大地质事件吻合‚它不仅是一条生物地层界线‚而且有明显的事件地层标志。在邵 东阶和岩关阶之间的界线上古群落的分布模式和地层的磁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都发生了显 著变化‚可能代表一条自然界线。从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来看‚邵东阶大体由1个三级层序组 成‚岩关阶由3个三级层序组成。上述各种地质事件中‚海平面升降似乎起着关键性主导作 用‚其变化导  相似文献   

17.
灰岩成因-结构分类的进展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Folk在1959,1962年及Dunham在1962年所提出的灰岩因-结构分类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还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Embry和Klovan在1971年关于生物礁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即关于骨架灰岩,障积灰岩,粘结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的第一次重要的补充,它解决了与生物作用有关的灰岩不符合Folk和Dunham的结构成熟度概念的矛盾,而对成岩作用及其产物的更深入研究,地质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布成岩作用形成的泥晶化作用和颗粒化作用,由它们所形成的岩石也不符合Folk和Dunbam的结构成熟度概念,导致了Wright在1992年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把灰岩分为生物作用类,沉积作用类及成岩作用类三大类,即Folk和Dumban描述的分类均属于沉积作用类。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从松散沉积物到已石化的竖硬石头的成岩过程中,不但灰岩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而且组分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变得更加复杂,关于这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审视Wright在1992年的分类体系时,有必要在沉积作用类中增加“非正常沉积作用亚类灰岩”,针对许多非礁相地层中发育的由生物礁岩石构成的生物层及生物丘,因而有必要对生物作用灰灰岩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海侵模式雏议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对华北地台的山西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7、8和11号煤层及其顶板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煤核和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煤层形成过程中有海水的影响,煤层上覆石灰岩形成过程中亦有淡水参与,说明煤层及其顶板灰岩在相序上是连续的,其海侵模式并不是突发型海便。而为渐进型海侵。本还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论述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湖北兴山早奥陶世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兴山下奥陶统由西陵峡组、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组成。岩石类型包括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白云岩等,为一套典型的台地或沉没台地型陆表海碳酸盐沉积。颗粒灰岩在剖面中占绝大多数,其中,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和多数生物碎屑灰岩均为亮晶方解石胶结。鲕粒和砂屑的粒度参数和曲线分布特征说明,砂屑和鲕粒在形成过程中均经历了较强的水动力搬运或搅动。早奥陶世从西陵峡组沉积开始到牯牛潭组沉积结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局限台地潮坪环境到开阔台地再到浅海陆棚的演化。其中,潮坪环境包括云坪、灰坪、灰云坪等,而开阔台地环境为各种颗粒滩和生物礁。环境的演化反映了从早到晚海水逐渐加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沁水煤田平昔矿区上石炭统太原组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较为详细地研究各种沉积标志的基础上,对区内太原组地层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初步认为:本区太原组地层是发育在晚石炭世华北陆表海边缘的一套以潮坪、三角洲为主体的含煤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潮坪、高建设性朵状三角洲、高破坏性潮控三角洲及潮下低能带的碳酸盐沉积所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