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4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772篇
海洋学   908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15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41.
格尔木拉萨成品油管线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沿线气候严寒、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已经对管道沿线的冻土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总结了自运营以来格拉管道出现的冻土工程问题及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就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同时,提出了该区管道建设和寒区环境研究的方向应包括加强管道内外检测、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价、提高管道自动化管理水平、建立冻土长期监测体系以及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942.
农田排水沟渠的环境效应与生态功能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排水沟渠作为农业景观中重要的景观单元,能够调节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改变流域水文情势。农田养分可以随排水过程迅速流失,也可以通过沉淀与吸附机制被农田沟渠所截留或者通过植物吸收后收割与反硝化去除等机制脱离农田生态系统。作为农田生态系统边缘的交错带,农田排水沟渠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可以提供动物栖息地和避难场所,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清淤、收割和控制排水等管理措施对于农田排水沟渠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服务功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今后应加强从多个学科研究农田排水沟渠的环境效应和生态功能,探索生态排水沟渠的构建和管理技术,实现农田排水沟渠水利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相似文献   
943.
河口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陆海交互作用下河口生态需水影响因素多且时空差异性显著的特点,在系统分析淡水输入对河口生态系统水环境过程和生物过程影响的基础上,按生态需水目标的差异,将河口生态需水分析方法划分为基于典型生物资源保护目标、基于生境保护目标以及基于多目标整合分析3种类型。从生态需水目标筛选、生态需水目标对淡水输入响应关系以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实用性方面探讨了河口生态需水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认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表征指标的确定应成为分析河口生态需水的关键科学基础,筛选控制性生态要素构建河口关键生态水文过程模型可成为有效提高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实用性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44.
根据苏州市高新区对科技城的总体定位,以及对区内废弃宕口整治的初步设想,提出废弃宕口景观设计应以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对项目的实地勘察,经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及生态设计理念,依据宕口规划、植物配置的原则,对总体布局进行功能分区,使其符合所在地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善生态环境[1]。整个设计保留了部分宕口实景,通过改造,使原来裸露的废弃宕口变成了风景秀丽的观光带,带来了一定的景观及人文效应。  相似文献   
945.
解放军309医院在生态营区建设进程中,将山体和院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排,向生态构筑方向深化。锅炉房因选址西山角下,本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生态原则,将山角平整出的台地部分,实施乔木绿化,锅炉房屋顶实施乔罐草结合花园式屋顶绿化,目的是将原有被破坏的自然植被得以最大程度的修复。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对广东四会沙糖桔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影响土壤-沙糖桔系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光照、温度、湿度、地势等对沙糖桔的长势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土壤的母岩类型以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包括pH值、有机质、交换性盐基、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都对土壤-沙糖桔生态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7.
生态脆弱区烧变岩研究现状及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立民 《西北地质》2010,43(3):57-65
烧变岩是地质历史时期煤层自燃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岩体。烧变岩的研究有益于对煤层形成以来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古气候和古地理的研究。同时,它也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勘查对象。50年来,烧变岩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勘查方法,尤其是较多的论述了其磁性特征与物探确定烧变岩体边界问题。近年来,研究了其水文地质特征。笔者论述了烧变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烧变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岩体,空隙、裂隙发育,具有形成富水区的有利条件,是陕北煤炭开发区良好的供水水源。提出了应加强烧变岩内部结构、非均质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形态的研究,系统开展烧变岩水文地质勘查,评价烧变岩地下水资源,为合理开发利用烧变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8.
山东威海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威海市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和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该区总体上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7.49%,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2.51%,主要分布在乳山市部分地区和荣成市崖西镇,超标元素主要为Cr、Ni、Cu、Cd;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Cd、Fe、NO2-、总硬度等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且表层土壤具有向强酸、强碱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易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化,危害人类健康;②沿海地带土地贫瘠,N、P、有机质等营养水平多属缺乏级;③乳山市和人口密集的乡镇地带表层土壤Hg、Cd、Pb、Zn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地质高背景、酸性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9.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hift toward the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watersheds as a basis for fostering health,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integrated watershed governance is more likely whe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clud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are explicitly understood, communicated, and sought as co-benefits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A new conceptual device – the watershed governance prism – is introduced in relation to the multiple facets of governance that characterize contemporar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xamined a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to link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with the determinants of health in the watershed context. The authors assess the diagnostic and communicative potential of such a framework, discussing its utility as a concise depiction of multiple, interacting policy priorities and as a guide to integrate different research and policy domains into the governance of water, health and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950.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30,自引:11,他引:1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 ,应用中国西北五省区的截面统计资料对该区域 1999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结果发现 ,陕、甘、宁、青、新的生态足迹都呈现赤字 (分别为 0 .1119、0 .3995、0 .42 42、0 .0 6 1、0 .886 3hm2 ·人 -1) ,这表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消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还发现各省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的GDP产出系数呈现出陕 >宁 >青 >甘 >新 ,这反映出五省区的资源消耗产出效率的差异 .最后对生态足迹理论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