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2篇
  免费   1195篇
  国内免费   1615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553篇
地球物理   1591篇
地质学   3702篇
海洋学   396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355篇
自然地理   102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巴基斯坦北Potwar形变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基斯坦北Potwar形变区是西北喜马拉雅褶皱逆冲带前陆区的一部分,绘制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图. 与相邻地区比较,该区地震并不活跃,没有显示出与地表地质构造相关的清晰地震活动图象. 做出了4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果表明,有3次地震是左旋走滑断层活动,另一次地震是逆断层活动.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为NW-SE和NE-SW. 现今的构造形变很可能也包括基底的形变.   相似文献   
172.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2):162-168
通过分析、比较1996--2003年喀什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新疆伽师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特征,发现在这几组地震活动过程中喀什地震台的地磁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说明与地震破裂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相关性,且地磁响应比异常和总强度差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有别于1996—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前地磁异常量较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3.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各块(带)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相似文献   
174.
The Qiangtang basin is located between Kekexili-Jingshajiang suture belt and Bangong-Lujiang suture belt, and is divided into the north part and south part by the central uplift that has no crop out of Mesozoic strata. When the Jinshajiang Ocean was closed, the subducting plate was subducted southwar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Qiangtang basin, the cushioning effect of the asthenosphere resulted in the thermal doming of the mantle and subsequent large-scale anatexis. Mantle source materials and antectic materials were upwelled and extruded into the middle crust, leading to the thickening of the middle crust and the heating and weakening of the middle to upper crust, and resulting in the rapid deformation (detachment) and tectonic erosion, and in the isostatic uplif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The upwelling of anatectic materials would further enhance the buoyant repercussion, which would combine with the side stress due from extrusion in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n extension  相似文献   
175.
支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支盘灌注桩受力机理的分析 ,结合郑州某工程支盘灌注桩试桩资料 ,利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对支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6.
通 过 钱家 营井 田 203泥石 流 突发 事故 ,对 陷落 柱 的形 成机 理 作进 一步 的 研究 ,巷 道临 空 空间 、构 造破 碎带 、高压 地下 水 的存 在是 煤 系砂 岩地 层 中形 成现 代 陷落 柱的 主 要控 制因 素 。  相似文献   
177.
磁学方法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境磁学方法问世20多年来,因其快速、灵敏、经济、无破坏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在环境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磁学方法可用于传统的污染分析技术(化学)之前的预研究,而后者一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它也可以作为环境污染评估的代用指标。近年来,随着世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倍受关注,磁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污染研究。欧洲环境磁学专家在重建污染历史、监测现代环境污染、追踪与分离污染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介绍了磁学方法用于污染研究的显著特点、主要用途、野外工作方法以及相关仪器;展示了在大气、土壤、潮滩、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不同环境系统中,利用磁手段研究污染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对 于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如磁性机理的研究、多源污染的分离、强烈多变的人类活动对获取有意义磁讯号的影响等,做了相应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8.
Mesozoic basin evolution and tectonic mechanism in Yanshan,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Mesozoic basins in Yanshan, China underwent several important tectonic transformations, including changes from a pre-Late Triassic marginal cratonic basin to a Late Triassic-Late Jurassic flexural basin and then to a lat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rift basin. In response to two violent intraplate deformation at Late Triassic and Late Jurassic, coarse fluvial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Xingshikou and Tuchengzi Formations were deposited in front of thrust belts. Controlled by transform and extension faulting, fan deltas and lacustrine systems were deposited in Early Cretaceous basins. The composition of clastic debris in Late Triassic and Late Jurassic flexural basins respectively represents unroofing processes from Proterozoic to Archean and from early deposited, overlying pyroclastic rocks to basement rocks in provenance areas. Restored protobasins were gradually migrated toward nearly NEE to EW-trending from Early Jurassic to early Late Jurassic. The Early Cretaceous basins with a NNE-trending crossed over early-formed basins. The Early-Lat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basins were respectively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tectonic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79.
Rou Jie 《中国地震研究》2004,18(4):357-364
At 19:33 p. m on September 27, 2003, an earthquake with M7.9 occurred in the RussiaMongolia-China boundary Region. It was strongly felt in the Altay region of Xinjiang. The losse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was 76 million yuan (RMB).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thquake was outlined, including basic parameters, focal mechanism,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es and so on.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worked initial analysis for deformation of ground and failure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80.
1997年7月19日影响北京地区的暴雨个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毕宝贵  李晓莉  李泽椿 《气象》2004,30(6):18-23
针对在实际业务预报中经常遇到的北京地区降水的两种特殊性(明显天气系统移来时,北京地区降水明显比周围偏多或偏少),选取一个实例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对降水比周围偏多情况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天气过程及其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凝结潜热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地形在天气过程中也起着主要作用,低层潜在不稳定能量的储备和输送是暴雨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