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于紫皮大蒜生长周期和当地农业气象条件,得到上高县紫皮大蒜气候适宜性指标:10—11月的最低气温、10月至次年4月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以及2—4月的累计日照时数。利用1970—2020年宜春市和新余市辖区内共12个地面观测站的气象资料,采用GIS建立上高县紫皮大蒜种植区划因子地理空间分析模型。依据分区等级指标,将上高县划分为最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3个紫皮大蒜气候种植区。  相似文献   
42.
阎静  王汶  李湘阁 《遥感学报》2001,5(3):227-230
在利用NOAA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的过程中,由于其地面分辨率较低,存在大量混合像元问题,使得提取精度不够理想,该文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即可以提供多源数据的输入,又不受数据分布假设限制的特点,从NOAA图像演算最能反应朋稻分布信息的绿度指数(NDVI)和日夜温差值,将其重采样,然后加入对水稻生产区域有重要影响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高程分布等信息,以TM图像作为准直值进行分类,获得较为理想的湖北省双季早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3.
基于水声学的太湖贡湖湾沉水植物盖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东浩  王玉  徐兆安 《水文》2016,36(4):44-47
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贡湖湾沉水植物分布及变化对于科学评估贡湖湾水生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应用DT-X多功能回声探测仪开展了贡湖湾沉水植物盖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重点与遥感解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m和10m断面的仪器检测结果和人工调查结果差异较小,应用水声学技术开展沉水植物盖度调查简单、高效且精度更高,可以填补现有沉水植物调查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44.
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2003~2013年东北西部各县市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聚类分析、粮食贡献度和PSR模型方法,分析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家“镰刀弯”地区规划提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目标,对各县市具体调减值进行核算,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2003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明显向玉米、水稻两种作物集中,而相对低产的大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粮食生产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多数地区被以玉米为主的类型区取代。2003~2013年东北西部粮食增产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扩大,其次是粮食单产提高,受粮食作物结构影响较小。东北西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均小于0.6,处于不安全级至临界安全级阈值范围内,其中不安全级和较不安全级所占比重为97.01%,集中呈片状分布,亟待调整区域种植结构以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东北西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总目标为145.20万hm2,其中农牧交错带调减113.23万hm2,冷凉区调减31.97万hm2,调减地区主要集中在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等玉米为主的类型区。东北西部各县市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农民的生计替代和利益补偿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5.
Abstract.  On the subtidal rocky shore of Akkeshi Bay, Hokkaido, Japan, the congeneric phytal gastropods, Lacuna uchidai and L. decorata , inhabit the multispecific vegetation consisting of the surfgrass, Phyllospadix iwatensis and the brown alga, Cystoseira hakodatensis . We studied the phenologies of Phyllospadix and Cystoseira , host utilization patterns and life histories of Lacuna spp. to examine how these gastropods accommodate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the habitat. The preferences for macrophyte by Lacuna spp. were examined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phenologies of macrophytes, the seasonal and between-substrata variations of Lacuna spp. were examined by monthly sampling from Phyllospadix and Cystoseira beds between May 1999 and May 2000. Lacuna uchidai showed significant preference for Phyllospadix , whereas L. decorata had no preference for a particular substratum. Most L. uchidai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hyllospadix bed, however L. decorata appeared in both Phyllospadix and Cystoseira beds. The peak of new recruit of L. uchidai coincided with that of Phyllospadix biomass. The synchronization of life cycle with the phenology of the host may be adaptive for using the limited habitat. Seasonal variation in density of L. decorata coincided with neither patterns for Phyllospadix nor Cystoseira . Seasonal variation in density and siz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suggested L. decorata migrated among adjacent macrophytes. Although it was a little vague, this hypothesis was probably the best explanation of our results. Our study shows that two co-occurring Lacuna species utilize the macrophytes as habitats by the different life histories 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and, may be alternatively accommodated to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their habitats.  相似文献   
46.
固城湖生物资源利用和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89-1992年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池塘模拟和数学模型等方法。研究江苏省固城湖的理化,初级生产生物生长及其有关因子,水草、藻和鱼,蟹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水草渔业利用对水质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7.
易芬  邓艳  洪涛  谢运球  吴松  柯静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21-2022062021
以石漠化问题突出区域——广西平果县太平镇耶圩火龙果种植园不同岩性背景(白云岩、碎屑岩)和不同种植年限(1、3、5a)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岩性背景和火龙果种植年限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白云岩区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碎屑岩区,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和N/P)显著低于碎屑岩区;且白云岩和碎屑岩背景下的生态化学计量比(5.96、11.78、1.96和8.71、19.78、2.28)均远低于全国水平。②随着火龙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C/P、N/P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规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含量和C/N、C/P、N/P均增加,而土壤全磷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③土壤C/N和C/P与有机碳、有效氮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水分、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P与全磷呈显著负相关。④冗余分析表明不同岩性背景和火龙果种植年限下土壤有效氮含量是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影响因子,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白云岩背景下火龙果的生长受到氮元素的影响更大,长期火龙果种植有利于碳、氮元素固存,土壤有效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8.
以ALOS、RapidEye卫星数据为基础,结合ArcGIS和ERDAS软件,提取老挝琅南塔省现有耕地,并以现有耕地为基础,综合考虑海拔、坡度、坡向因素因子,采用统计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而采用空间分析、统计方法,得出老挝琅南塔省马铃薯种植适宜性评价等级分类。将马铃薯适宜性评价定为各耕地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70)、适宜(60~70)、基本适宜(50~60)、不适宜(〈50)4个等级,并建立马铃薯种植区域适宜性评价等级矢量图。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老风口生态区甜瓜种植期内,气温、湿度、降水、光照等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生态区甜瓜培育的试验成果,研究得出:该生态区优质甜瓜栽培的生育期指标、品种特点及推广种植的气候条件。为开拓本地区特色农业种植品种、推动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和生产,提供宝贵经验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吉林省白城市水稻种植区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土壤中的SiO2,TiO2,Al2O3,FeO,MnO和P2O5等主要元素的含量与水稻产量具有正相关性,而CaO和MgO等主要元素的含量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性。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和水稻产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