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2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512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44篇
地质学   2649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依据随州三里岗ML4.7地震序列的地震监测和宏观调查所获得的基础资料,对此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强特征及地震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使地震资料准确可靠,对混淆在序列中的爆破波形与地震波形进行了鉴别和剔除。结合这些基础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随州地震序列在成因上与该地区存在的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有关,但主发震构造是北西向断裂。  相似文献   
952.
湖北省郧县恐龙化石分布地区古地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郧县梅铺-带晚白垩世地层以盛产恐龙化石闻名于国内外,在大量地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给出了该区的古应力方向,为该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科学考察研究中心、地学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53.
研究了鸡西,龙爪沟两群生物组合序列,重新划分了两群(组)的时代,并对两群对比关系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954.
利用小波变换井震联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联合处理,实现互补,从声波测井或密度测井资料中,提取高频及低频信息,提高地震记录的主频,展宽地震资料的频带,进而达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目的,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地震记录作多尺度分解,适当地选择小波函数的参数,可以改变地震资料的频率成分,使之接近谱白化,本方法的特点是参数容易选择,运算速度快,处理之后,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55.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碎屑流、滑动与浊流形成的碎屑岩夹硅质岩与灰岩的沉积。在野外识别出 8个三级层序,包括 2个Ⅰ类层序和 6个Ⅱ类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将处于斜坡背景的沉积演化大致划分为 4个阶段:(1)相对陡的陆源斜坡阶段;(2 )相对平缓的陆源斜坡阶段;(3)硅质海底扇发育阶段;(4 )陆源海底扇发育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956.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通过对该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把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划分出一个二级层序,六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的主控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构造层序和气候层序的不同特点。同时对每个层序内部的沉积特点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层序发育对岩石储集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陆相盆地的单断特点控制了该区层序发育的总体特征;而断陷湖盆内部三级断层对层序内砂体的位置则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7.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阜东斜坡区侏罗系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将侏罗系划分为六套层序。层序边界识别标志包括不整合面、古生物化石突变面、底砾岩及冲刷面等标志。体系域划分的关键是确定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位置。研究区侏罗系沉积时期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形坡折带,因此能够确定首次湖泛面的位置,建立起具有地形坡折带的层序地层模型。研究了侏罗系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构造沉降、物质供应速率、气候和基准面升降等。  相似文献   
958.
河南省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划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省上白垩统与古近系均为陆相沉积 ,在全省范围内 ,两者间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在沉积特征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在古生物群的演化方面 ,也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界线上的间断 ,反映了燕山事件序列第 幕在河南的普遍存在 ,它控制了河南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 ,进而影响中国大陆的地质演化历史。因此 ,河南省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的确定 ,可以为我国中、新生代界限和白垩系 -古近系界线的研究 ,提供可利用的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959.
层序地层与地层界线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建强  王训练  于炳松  林畅松  李兴武 《地层学杂志》2001,25(4):241-246,298,T001,T
以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和塔里木地台早古生代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和典型范例为基础 ,讨论了层序地层与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年代地层方面 ,进一步强调以初始海泛面 ( FFS)作为优化年代地层“阶”的标准。从自然界线的观点 ,建议将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 GSSP)在层序地层序列中的位置优化至初始海泛面 ( FFS)。探讨了三级层序结构与生物宏演化阶段之间的可能关系。在岩石地层方面 ,强调以层序地层的关键界面 (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 )优化组、段界线。  相似文献   
960.
匼河旧石器遗址6054和6056地点地层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现于 195 7年的河遗址群的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河遗址群中两个代表性的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再研究 ,认为 60 5 4地点文化层位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 S2 以下 ,而 60 5 6地点位于马兰黄土之下 ,二者的时代有较大的差别 ,60 5 4地点可能比 60 5 6地点时代要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