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91.
阿勒泰近20年物候(候鸟)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阿勒泰20年的物候(候鸟)观测资料,分析候鸟的迁徙变化规律,并和阿勒泰近20年的气候变化做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2.
滨海湿地是具有重要功能的特殊海陆过渡带生态系统,精准获取滨海湿地植被时空分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湿地遥感观测研究集中于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影像分类,往往受限于数据成本和覆盖范围,仅适用于小区域湿地监测。Sentinel-2A/B卫星影像时空分辨率高且免费共享,为大区域滨海湿地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本文采用2018年Sentinel-2影像,提出像元级SAVI时间序列及双Logistic植被物候特征拟合重构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盐城滨海湿地植被分类,探讨Sentinel-2遥感时间序列植被物候特征分类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分类总体精度达87.61%,Kappa系数为0.8358,分类结果与湿地实况相吻合,比常规单一时相分类精度总体提高19.57%。植被判别物候特征参数可为影像数据缺失或不足的滨海湿地分类提供不同植被的判别依据。研究表明,基于像元级时间序列植被物候特征的分类方法能实现植被群落混生带的精准分类以及对“异物同谱”植被的有效区分,对大区域滨海湿地植被分类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有效提高了滨海湿地植被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93.
近10年来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冰情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军  李龙  赵军  孙美平  李净  宫鹏  安丽娜 《地理学报》2015,70(7):1114-1124
基于2000-2011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边界矢量数据、MODI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RS和GIS技术综合分析该地区主要湖泊冰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开始结冰和完全结冰出现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和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湖泊由开始冻结至完全冻结持续时间约半个月;湖冰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时间较为分散,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6月初和5月初至6月上旬,湖泊完全封冻期和封冻期为181 d和196 d。② 2000-2011年间,可可西里地区湖冰物候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湖泊开始冻结和完全冻结时间推迟,湖冰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时间提前,湖泊完全封冻期和封冻期持续时间普遍缩短,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2.21 d/a和-1.91 d/a。③ 湖冰物候特征及湖泊冰情演变是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自身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温、湖泊面积、湖水矿化度和湖泊形态是影响湖冰物候特征的主要因素,而湖泊热储量、地质构造等因素对湖冰演化的作用亦不可忽视。④ 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冻结空间模式与消融过程相反,以湖冰由湖泊一岸扩展到另一岸的湖泊数量居多。  相似文献   
194.
物候学方法在历史气候变化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历史物候记录重建的气候变化结果,显著地增进了人类对过去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但现有研究在历史物候记录的提取与处理、重建方法的选择、重建结果的精度评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梳理。通过归纳历史物候记录的资料源以及在历史物候记录预处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物种鉴别和物候期确定问题,对现有重建方法进行总结,发现较早的研究采用了古今对比法,而近年来的研究多采用更为复杂的回归和过程模型法。上述物候学方法的重建结果对认识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近百年等典型时段的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物候学方法重建结果与其他代用资料重建结果往往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未来研究可在历史物候记录的整编与利用、重建方法的准确性评估与改进以及不同重建结果比对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5.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物候作为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直接体现方式,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获取长期、连续、多尺度的植被物候数据是物候研究的基础,而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获取的物候参数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研究的重要指标.遥感物候参数在农业生产管理、生态系统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制图、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响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6.
近50年北京树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徐雨晴  陆佩玲  于强 《地理研究》2005,24(3):412-420
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北京地区1963~1988年间20种树木芽萌动期及1950~2000年间4种树木开花期的变化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北京树木芽萌动的早晚主要受冬季气温的影响,冬季及秋末气温的升高使春芽萌动有提前的效应。萌芽早的树木萌动期长,萌芽晚的树木萌动期短,前者对温度的变化反应更敏感,且前者的萌动期长度随着萌动期间(主要在早春)气温的升高而缩短,后者的萌动期长度随着初冬、秋末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而延长。始花前2~9旬,特别是前5旬(主要是3~4两个月),气温对始花期影响最显著,该时段内始花期对气温的变化反应最敏感。北京春温升高开花期提前,春温每升高1℃,开花期平均提前3·6天。春季树木开花物候与春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间的波动基本对应,但波动幅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7.
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全国21个站的木本植物物候资料和全国599个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1963~1988年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26年来,植物春季物候期与春季气温在全国总体呈负相关,气温越高,物候期越提前;植物秋季物候期与秋季气温在全国呈正相关,但相关性没有春季物候期显著;我国木本植物物候生长季长度有明显的南-北向梯度,早春气温对植物物候生长季的影响比秋末气温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8.
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帅  陶福禄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485-1491
物候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物.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植物的物候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物候的精准模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作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强大的物候模型已经逐渐成为提高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精度的一个关键工具.同时作物物候的模拟也是作物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对水稻生长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水稻发育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以期后续的水稻发育期模型乃至作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9.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遥感监测方法的植物物候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通过对植物物候生长季概念的遥感界定,归纳总结了物候监测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源以及4种常用的遥感监测方法,并指出各种遥感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遥感监测技术为支撑,对地区、大洲和全球尺度上物候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物候与人类行为关系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指出植物物候的变化常常是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针对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0.
While the hydrological balance of forest ecosystems has often been studied at the annual level, quantitative studies on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rainfall partitioning of individual rain events are less frequently reported.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canopy cover on rainfall partitioning was studied for a mature deciduous beech (Fagus sylvatica L.) tree over a 2‐year period. At the annual level, throughfall amounted to 71% of precipitation, stemflow 8%, and interception 21%. Rainfall partitioning at the event level depended strongly on the amount of rainfall and differed significantly (p < 0·001) between the leafed and the leafless period of the year. Therefore, water fluxes of individual events were described using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ra2 > 0·85, n = 205) with foliation,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s predictor variables. For a given amount of rainfall, foli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terception and decreased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amounts. In addition, rainfall duration, maximum rainfall rate,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and wind spee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rainfall partitioning at the event level. Increasing maximum hourly rainfall rate increased throughfall and decreased stemflow generation, while higher hourly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decreased event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amounts. Wind speed decreased throughfall in the growing period only. Since foliation and the event rainfall amount largely determined interception loss, the observed net water input under the deciduous canopy was sensitive to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