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李大鹏 《地质与勘探》2011,47(5):865-875
由于前人对与安徽铜山铜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的矿物化学成分变异机制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获得的岩石化学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具有富MgO(13.13%~17.19%)、FeOT(15.33%~17.42%),贫Al2O3(13.27%~13.74%)、高TiO2(3.11%~4.66%)的特点,其MF值为0.57~0.66,Fe/(Fe+Mg)值为0.48~0.57,主要为金云母;角闪石具有高FeOT(13.50%~15.33%)和Al2 O3(6.26%~13.74%)、低SiO2(36.21%~46.91%)的特点,主要为镁质角闪石;辉石中的Al2 O3的含量变化较大(0.17%~1.08%),Na2 O含量普遍较低。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特征表明,铜山花岗闪长斑岩的母岩浆属于亚碱性系列的壳幔混染型岩浆,它们形成于造山作用晚期,并有向非造山环境过渡的趋势。利用黑云母-角闪石温压计得出成岩温度为750~900℃,成岩压力为3.2×108~4×108Pa,相应的成岩深度约为10.56~13.2 km;利用黑云母Fe3+-Fe2+-Mg三元图解,显示了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另外,相比于长江中下游其它侵入岩,铜山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成岩深度较深,氧逸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为了优选用于河岸、库岸等间歇性淹水地区植被恢复的适生树种,研究了30d完全淹水解除后互叶白干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幼苗气体交换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和质膜透性的恢复情况.在全淹30d及退水后70d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互叶白干层成活率为100%.经过30d的全淹处理,互叶白干层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  相似文献   
83.
84.
紫外辐射增强对不同发育阶段荒漠藻结皮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自然植被区、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了2%紫外辐射增强对不同发育阶段结皮叶绿素a含量(Chl-a)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紫外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Chl-a含量(P<0.05),紫外辐射增强后不同发育阶段藻结皮的Chl-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②紫外辐射增强显著抑制了3个植被区藻结皮的净光合速率(P<0.05),紫外辐射增强处理后,自然植被区,51龄和26龄人工植被区藻结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8、2.2 μmol·m-2·s-1和1.9 μmol·m-2·s-1,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1%~49%,12%~22%和24%~59%。方差分析表明,紫外辐射增强后,3个发育阶段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紫外辐射增强通过降低荒漠藻结皮的光合色素含量,减少了结皮的净光合速率,从而会对荒漠区藻结皮的生产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5.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0114号热带风暴Fitow从2001年8月31日00时(UTC)到9月2日00时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滤波方法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尺度分离,分析了暴雨发生时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MM5模式对:Fitow登陆过程的降水模拟较成功,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与实况比较一致。Fitow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在降水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高低空流场和散度场上都很明显。正是维持少动的TC倒槽和嵌入其上的这些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暴雨的发生,而高低空中尺度散度场的配置对这类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华南地形和海陆分布与暴雨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弱的层结不稳定或中性层结是有利于暴雨系统发展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6.
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敏感性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台风生成参数中各因子与西北太平洋7-9月台风生成数(WNPSTYN)的相关关系,也比较各因子在北半球台风主要源区的纬向距平分布特征,发现涡度因子与WNPSTYN的关系最好,在台风生成条件中相对富有但不特别富足的特性决定了其是WNPSTYN年际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同时还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关键区涡度因子年际变化的来源和表征台风生成数的优越性,发现关键区涡度因子年际变化与南方涛动、南极涛动和澳洲东部高度场的年际变化有关,体现了南半球两大系统和ENSO对WNPSTYN的影响;涡度因子与WNPSTYN的显著相关区与台风生成源地集中区一致,表征台风年际变化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些特性对关于WNPSTYN的影响机制研究和气候模式模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水、氮供应水平对河西绿洲灌区甜叶菊(Stievia rebaudiana)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研究了灌溉量(常规灌溉,320mm;节水20%,灌溉256mm;节水40%,灌溉192mm)和施氮量(0、100、200、300kg·hm-2)对甜叶菊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可显著提高甜叶菊不同生育期光合速率和产量,施氮处理间光合速率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灌溉量从192mm增加到320mm,甜叶菊产量随灌溉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施氮100、200、300kg·hm-2下甜叶菊产量分别较不施氮增产6.00%、9.17%、9.76%,256mm灌溉量和300kg·hm-2施氮量为甜叶菊高产的最优组合,产量达到4 177.50kg·hm-2。  相似文献   
88.
通过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的有限元分析,并借助脉动试验和跑车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桥自振频率略高于理论计算值,结构动力刚度满足设计要求.为研究弯曲程度对连续弯箱梁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对圆心角从0°到76°的弯桥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圆心角的增大,该桥纵向频率逐渐增大,而横向频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372个设市城市作为样本,在构建1987年、2005年城市规模数据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城市规模位序变动的特征,以此刻画近30年来中国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基本轮廓.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序列呈现大规模、大幅度的变动;城市位序变动随城市规模等级呈现分异特征,城市规模等级越小,城市位序变动越明显;城市规模增长还表现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对变动幅度较大的138个城市进行典型观察,结果显示:成长明显的城市具有地域集中性,在交通沿线和沿海地区尤为突出,城市规模位序的提升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部分旅游城市上升明显,而资源型城市则明显下降,城市的成长受行政性调整力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0.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al snow data of more than 700 weather stations,the interannual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snow cover in Chin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northern Xinjiang,northeastern China-Inner Mongolia,and the southwestern and southern portions of Tibetan Plateau are three regions in China with high seasonal snow cover and also an interannual anomaly of snow cover.According to the trend of both the snow depth and snow cover days,there are three changing patterns for the seasonal snow cover:The first type is that both snow depth and snow cover days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or decrease;this includes northern Xinjiang,middle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and so on.The second is that snow depth increases but snow cover days decrease;this type mainly locates in the eastern parts of the northeastern plain of China an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last type is that snow depth decreases but snow cover days increase at the same time such as that in middle parts of Tibetan Plateau.Snow cover in China appears to have been having a slow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On the decadal scale,snow depth and snow cover days slightly increased in the 1960s and then decreased in the 1970s;they again turn to increasing in the 1980s and persist into 199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