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9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测绘学   582篇
大气科学   514篇
地球物理   1541篇
地质学   411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86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戈澍漠  郑福婉 《内陆地震》1997,11(3):193-201
强震危险区预测是当前地震预报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以预警活断层、预警活断层分段研究解决断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为主线,配合地震活动动态分析、地震波介质特征早期信息、近场趋势性前兆异常和危险性概率预测,确定了判别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区的指标。在“八五”地震科技课题研究过程中,圈这了范围不超过10000km^2的5个强震危险区,已成功地对1993年10月2日若羌6.6级地震、1995年5月2日乌苏5.8级  相似文献   
72.
杨明德  胡爱真 《内陆地震》1997,11(4):337-344
介绍了青海省兴海7.0级地震前水氡,地下水位,地表形变,地震活动性,气象及动物等出现的异常,并对震前的预报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73.
吕培苓  孙士宏 《地震》1997,17(1):67-74
通过研究华北北部中强以上地震震后地震活动,地形变、地电阻率、水化学和水位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单项方法识别震后效应与新地震异常的标志。为了综合判别震后短临异常变化是震后效应或新异常,研制了一套综合识别计算机程序系统,该系统考虑了已发生的强震序列类型,地震活动背景特征以及强震前后前兆短临异常变化形态,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通过运行典型事例表明该系统功能较强,使用方便。系统的实现是专家系  相似文献   
74.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距震源很远的地区内都观测到一些前兆趋势变化,如重力、重力位二次徽商W△、水氧、地电阻率、水位和油井出油量等变化。作者认为这些变化不是由震源体直接引起的,而是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在某些活动断层附近,浅层岩,尤其是含水砂岩层和含油层受挤压出现的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其特征是:(1)异常范围大,可能在距震源很远的地方发生,但就同一种方法的多个观测点来说却又是局部的,即只有其中部分测点才能观测到异常,不少测点观测不到异常。(2)异常发生的时间大致相同。有些异常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如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3)临震前多数异常有恢复的趋势。这些特征与引起异常的机理有关。作者还从理论上计算了这种趋势异常量级,重力变化100×10-6cm/s2左右,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1~2)×10-9/s2,地电阻率变化2%~3%,Rn变化7.4~11.1Bq/L,这样的变化量在活动断层附近的一些台站可能观测到。作者还研究了干旱降雨对某些前兆的影响,其影响量级可以被一些方法观测到,因此在确定是否是地震异常时,必须注意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排除干旱降雨的影响,减少异常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75.
Telemetric network observations of pulse-like geoelectric charge signals using a vertical dipole buried under the ground were undertaken at various observation sites over a wide area in Japan from April 1996. From continuous records of the signals during the six months following that, we attempted to select anomalous signals, possibly related to seismic electric activity.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elimination of noise resulting from industrial and meteorological electric activity, comparison with other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in the VLF ban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ecursor period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eventual main shock that occurred in Japan. Four candidate precursor electric signals, which were not contaminated by industrial and meteorological electric activity, were then selected, of which the second appeared before the Akita-ken Nairiku-nanbu earthquake swarm, for which the maximum M = 5.9 occurred on 1996 August 11, 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before the Chiba-ken Toho-oki earthquake, M = 6.6, on 1996 September 11. A tentative qualitative model explaining why the candidate precursory signal is related to stress building up before an earthquake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the electrification of gases released from fracturing rocks immediately prior to the main shock.  相似文献   
76.
Physical universals in problem of precursor soliton gener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x physical universals and two general relations in the problem of locally forced precursor soliton generation are found thcoretically in terms of the AfKdV equation derived by authors. These six universals and two general relations are examined by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wo-layer flow based on the canonical character of the coefficients of tlie fKdV equations. From comparisons among the theoretic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they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re is not any free parameter in this theory, so the theory of the present paper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c wave properties of locally forced precursor soliton generation. Project supported hy Foundation of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for The Dynamics of Upper Ocean and grants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1993年12月30日都江堰ML4.4地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及震前预报概况。震前异常主要有空区、b值、波速比、电磁波等  相似文献   
78.
1995年永登5.8级地震多种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地形变等5种前兆的异常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该次地震中短期(1年尺度)和短临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之间的特定关系,近2~3年的中期异常集中分布在西秦岭北缘北西向断裂带和海原通渭武都南北向断裂带上;②震前约1年时间尺度震源区发育起来了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变化突出的附加应力场,并引起断层错动;③源兆集中分布在本次地震震源周围,场兆集中分布在上述两条活动断裂带上.源兆占异常的大多数,场兆占少数.在时间上场兆出现在先,源兆在后.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震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地震前后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的参数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有可能提取出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曾小苹等,1990)。为了进一步开展对该方法研究工作并使其在我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得到应用,我们使用了静海台的地磁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该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前后的变化情况,确立了该方法应用天津地区地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地震预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就地震预测所展开的争论,分析了VAN方法所反映的地震前兆研究动向;就地震前兆观测与数据资料库建设、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地震的动力学预测、地震预测算法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并概略地介绍了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