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工程效果的数值计算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桩土接触问题及滑坡治理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受力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成果还很少,结合现场勘查与工程设计,根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中桩土相互作用特征,引入接触单元并编制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根据抗滑桩锚固段的受力分布、桩体弯矩、位移及预应力因素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抗滑效果进行评价,提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最佳预应力值,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贾金青  陈国周  孟祥波 《岩土力学》2007,28(11):2314-2318
现在基坑设计中常用的杆系有限元计算方法是基于桩墙和锚杆联合支护的,不适用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根据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施工特点,改进了杆系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出柔性支护的开挖荷载计算方法,使之可以适用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对一个实际工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杆系有限元方法可以计算出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基坑水平位移、锚杆轴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3.
朱彦鹏  郑恒  李忠 《岩土力学》2006,27(Z1):746-750
以极限平衡理论及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滑动面破坏模式为基础,采用毕肖普法,并考虑竖向条间剪力对滑移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建立了边坡最危险滑移面的搜索模型,并推导了稳定系数的求解公式。运用遗传算法对支护结构最危险滑移面进行动态搜索和确定,计算其稳定性系数。该方法避免了在优化设计中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点,更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4.
影响大吨位预应力长锚索锚固力损失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岩体加固中常采用的大吨位预应力长锚索锚固力变化规律的分析,详细讨论了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力变化的钢材松弛、岩体强度与性质、施工质量、锚索结构与环境变化等因素,得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预应力长锚索锚固过程中锚固力损失的影响效应。观察表明,引起锚索锚固力损失的最主要因素是岩体的变形与施工质量。根据岩锚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锚固力损失间相应的经验关系,最后,提出了控制锚固力损失的工程措施,可供相关锚索设计与施工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5.
预应力群锚根状效应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海滨  高波 《岩土力学》2006,27(1):77-82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预应力岩锚原位试验及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锚索的锚固长度、自由长度、锚固注浆压力以及锚注体与围岩界面结合程度对岩锚极限抗拔力的影响。比较了群锚与单锚作用下的岩锚本身及宿主介质的荷载、位移分布特征。群锚约束岩体向临空面变形,具有增韧止裂的根状效应,受埋深(自由长度)、间距、初始预应力、加载历史等影响。锚索的锚固长度控制着岩锚的极限承载力,而自由段长度控制着其在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中参与荷载分担的贡献值和时机,自由段长度对有效传递和分散围岩应力有关键作用。指出群锚整体破坏形态存在传递多米诺效应。  相似文献   
66.
Only one access road leads into Denali Park. The serviceability and safety of this gravel road is obviously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 Since the late 1950s and mid1960s major icings and a landslide, respectively, have occurred along the Denali Park access road. During the summer of 1990 the landslide activity intensified. The central section of the Park through which the access road traverses is designated as a wilderness area. Consequently, off road field exploration required to quantify the hazards and remediation activities that may be proposed to mitigate icings and stabilize the landslide, are severely restricted and closely scrutinized by the NPS. The results of an evaluation of (1) the current state-of-the-practice to control icings, and (2) thaw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that could be appiled to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landslide are presented herein. The recommendations which followed, respecting the wilderness area designation for the Park,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67.
层状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工程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静波  高谦  李莉 《岩土力学》2005,26(8):1338-1341
对平庄西露天煤矿边坡滑移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软弱层面是控制滑坡的主因。针对抗滑桩埋设深度受限、不能对边坡深部的潜在软弱层滑移面进行控制而形成随深增加潜在滑移体积累的特点,对采用预应力长锚索加固深部弱层面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可以明显提高岩体强度,消除沿弱层面滑移的安全隐患。在矿山的实际应用证明,预应力锚索加固深部弱层面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68.
This investiga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a viscoelastic prestressed pipe pile embedded in multilayered soil under vertical dynamic excitation. The pile surrounding soil is governed by the plane strain model, and the soil plug is assumed to be an additional mass connected to the pipe pile shaft by applying the distributed Voigt model. Meanwhile, the prestressed pipe pile is assumed to be a vertical, viscoelastic, and hollow cylinder governed by the one‐dimensional wave equation. Then,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ipe pile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re derived by means of the Laplace transform and impedance function transfer method. Subsequently, the corresponding quasi‐analytical solution in the time domain for the case of the prestressed pipe pile undergoing a vertical semi‐sinusoidal exciting force applied at the pile top is obtained by employing the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Utilizing these solutions, selected results for the velocity admittance curve and the reflected wave curve a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heights of the soil plug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weld properties on the vertical dynamic response of prestressed pipe pile.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ased on the presented solutions with measured result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9.
黎永索  张可能  彭环云 《地震学刊》2011,(4):436-440,449
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基坑冠梁的计算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预应力的等效荷载作用,在基坑支护结构冠梁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对基坑支护结构提供主动支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冠梁可以提高基坑支护体系坑顶的刚度,改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降低工程成本;计算模型简单,具有内撑和拉锚的功效,施工更方便,质量容易控制;预应力混凝土冠梁能够充分发挥预应力钢筋的抗拉作用,减小支护结构的顶部位移和增加悬臂式支护结构的支护深度;冠梁中的预应力钢筋能够回收和重复利用,经济环保。因此,预应力混凝土冠梁在基坑支护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双柱桥墩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双柱桥墩是一种在上世纪铁路桥梁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桥墩形式.随着城市高架、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等工程的不断新建,需要继续采用这种具有突出优点的桥墩方案.但是对于装配式双柱墩的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目前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这已成为困扰桥梁设计工程师和业主的技术难题,从而限制了装配式双柱墩在我国桥梁建设中的应用.为了解决此技术难题,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将为装配式双柱墩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