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960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280篇
地质学   1774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城市电力隧道结构、走向多变、电缆设施多、电磁干扰大等因素,常规的监测方法难以顺利完成的现状,对目前先进的3种隧道结构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光纤传感自动技术解决了电力隧道结构监测点布设困难,数据受电磁干扰大的问题,能实时有效、可靠、高精度地监控电力隧道,及时掌握隧道的应力、应变及振动等主要结构参数,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研究对类似的城市电力隧道自动化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2.
张建坤  陈昌彦  陈浩 《测绘科学》2016,41(8):156-160
针对盾构施工参数变化对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的重要影响,该文构建了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变形关系模型。以北京市某地铁盾构区间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变形的关联度和相关性,得到不同参数对沉降变形贡献值的大小;之后,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方法建立主要影响参数与地表变形的关系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合理性检验;最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沉降量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73.
针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安全贯通问题,该文从隧道外GPS网的布设及施测方法出发,通过多期复测数据评价GPS网具有可靠的测量精度;通过对GPS网点的稳定性分析,阐明了沉管隧道地面控制点位无法长期保留、稳定性差的特点;最后就GPS网引起的贯通误差影响值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74.
富春江顶管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可快速拆卸的用于深埋顶管隧道对管节局部破损进行修复的装置。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在圆形截面的隧道中进行快速拼装。该装置最高耐水压力0.8 MPa,可对地下水位以下30~80 m顶管隧道中出现沿轴线长<0.4 m环状破损的管节进行注浆修复。这种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深埋顶管隧道小面积局部破损、小范围漏水涌砂等问题,为深埋顶管等方法构筑的圆形隧道提供应急修复保障。  相似文献   
75.
山岭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科学的勘察方法,是查明隧道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海淀区西山隧道为依托,针对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关键地质问题,运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工程物探、水文地质勘查等综合勘察方法,有效地查明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和地下水分布特征,全面、客观地评价隧道进出口段边坡及仰坡稳定性、隧道围岩质量与稳定性、隧道涌水量、地应力及有害气体等工程地质问题,并针对不良地质现象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工期紧张、地形困难且日趋增多的山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6.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Qingdao Jiaozhou Bay Undersea Tunnel, the faults and other unfavorable ge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were often encountered. To study the water inrush mechanism in the faults, both physical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of crown displacement and hydraulic pressure of the monitoring sections in the phys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model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placement and hydraulic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are often interacted as both cause and effect, and the lower of hydraulic pressure is often accompanied with the growth of its displacement. The changing of the excavation disturbed zone during the excavation in the undersea tunnel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avation disturbed zone in fault is larger than that in surrounding rock mass, and the excavation disturbance effects in the filling type fault are both transient and persistent. When the displacement and hydraulic pressure in the undersea tunnel change sharply during excavation, there are relatively slow and continuous change trend of the displacement and hydraulic pressure. For practical purposes, to prevent water inrush in the undersea tunnel, more attentions should also be paid to the undersea tunnel after excavation.  相似文献   
77.
During tunnel excavation,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due to the unloading of rock mass will vary with time. However, the measured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is only a part of the actual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profile. There is a need to analyze the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profile to identify the deformation state and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mass.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variation of pre-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due to excavation was analyzed, and the release coefficient was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d results. For the Qingdao subsea tunnel, the measured crown settl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was analyzed using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profile of rock mass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Moreover,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subsea tunnel, a solid-fluid coupling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check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tes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78.
姚正源 《探矿工程》2018,45(7):73-76
两水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岩性为炭质千枚岩,地质情况较差,围岩破碎度高,节理发育。自2009年两水隧道开工建设以来,隧道工程问题层出不穷,出现了初期支护开裂、破坏,甚至出现二衬开裂、掉块,仰拱隆起等严重的隧道结构破坏现象,施工进度缓慢。在进口桩号为DK359+712~ DK359+742段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和单层二次衬砌的支护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应力情况分析为炭质千枚岩隧道的支护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西南高山峡谷区是我国重大铁路交通工程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如川藏铁路建设等,深埋、长大隧道数量多,常规垂直孔勘察方法无法满足精细化地质勘察的需求。采用水平定向勘察技术沿隧道设计轴线施工水平定向孔为隧道勘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水平定向勘察技术的核心包括钻进技术、取心技术、钻孔轨迹控制技术、随钻测量/随钻测井技术、综合测井技术等。结合国内外水平定向勘察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单次钻探长度超3000 m的水平定向多工艺钻进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关,构建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水平定向勘察技术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邵晨晨 《探矿工程》2021,48(6):102-108
上海某国际金融大厦深大基坑项目北侧紧邻运营轨道交通8号线区间隧道,最近处仅7.87 m,南侧与现有世博共同管沟净距2.0~3.0 m,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周边环境敏感。同时,本项目位于黄浦江畔,场地浅层为典型的淤泥质软土地层,下部为富含承压水粉(砂)土层,且微承压水层与第一、第二承压水层互为连通,止水帷幕无法隔断承压水层,地质条件复杂。设计采用分坑施工、被动区加固、预应力伺服钢支撑系统、抽灌一体化降水方案、超深地下连续墙、跟踪注浆、型钢垫层等技术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区间隧道的最大变形6.52 mm,共同管沟的最大变形15.3 mm,其最大变形均满足变形控制要求,确保了运营区间隧道和共同管沟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