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7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754篇
测绘学   645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685篇
地质学   1589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223篇
综合类   292篇
自然地理   147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针对滑坡位移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性,引入基于相空间重构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预测法.利用Cao氏方法确定嵌入维数,根据互信息法计算最佳延迟时间;然后在相空间中,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预测模型,对滑坡进行了实证计算,且与LSSVM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62.
基于空间句法模型中的整合度指标计算,借助Arcview与ArcGIS软件的计算和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开封市区路网空间的可达性和可达性区域的空间分布特点,对存在问题予以归纳,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963.
A half‐space finite element and a transmitting boundary are developed for a water‐saturated layered half‐space using a paraxial boundary condition. The exact dynamic stiffness of a half‐space in plane strain is derived and a second‐order paraxial approximation of the stiffness is obtained. A half‐space finite element and a transmitting boundary are then formulated. The development is verified by comparison of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impermeable and permeable rigid strip foundations with other published results. The advantage of using the paraxial boundary condi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igid boundary condition is exam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paraxial boundary condition offers significant gain and the resulting half‐space finite element and transmitting boundary can represent the effects of a water‐saturated layered half‐space with good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numerical method described herein maintains the strengths and advantage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demanding problems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a water‐saturated layered half‐space.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64.
采用动力理论对地基-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方程进行了定性分析.基于多线性随动强化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求解了基础和地基土之间的水平刚度与摇摆刚度,建立了结构-地基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的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能量法推导了结构水平位移和扭转相耦合的振动方程.采用多尺度法研究了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主共振.通过分析不...  相似文献   
965.
为探讨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线性化轮轨模型建立了31个自由度的轮轨式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新型算法的横竖向轨道不平顺,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中梁山以西高架区间所采用标准跨径为30m的单线小U结构为对象,采用自编程序对机车车辆过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所建...  相似文献   
966.
综合考虑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捏拢效应等典型滞回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双向地震作用下平面不对称结构非弹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平扭耦联Bouc-Wen模型.该模型采用圆形屈服面来描述双向抗侧恢复力之间的耦合效应,而采用锥体或球体屈服面来描述双向抗侧和抗扭恢复力之间的耦合效应,并结合69条强震记录,定量地分析了平扭耦联效应对平面不...  相似文献   
967.
周期气压波对地壳应变场观测影响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应变场常用钻孔体应变仪进行测量,而周期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的短周期气压波是影响体应变仪工作的一种长期因素.本文以Evertson等人推导的体应变短周期气压干扰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了体应变气压影响系数与气压周期、岩石弹性参数和井孔深度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由于体应变观测井孔存在耦合效应,又建立了大气压垂直载荷作用下观测井孔耦合系数计算方程,比较了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体应变气压影响系数理论观测值与无孔岩石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并与涞水、顺义、东三旗和昌平台的Sacks体应变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这对地震前兆微动态信息背景场的探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68.
2010年11月20日20时到21日08时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出现了暴雪天气过程,这次暴雪是在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中西来斜压槽配合地面蒙古气旋产生的,属强冷空气类。极涡的维持使斜压槽加强,移动缓慢;在印缅槽维持的西南环流场中,700hPa西南槽为华北建立了水汽通道,暖湿的低空西南急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和能量不稳定条件;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了动力抬升作用,大、暴雪就发生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低空急流左侧的耦合区。逆温层和高能舌的存在为暴雪的发生储备了潜在能量。  相似文献   
969.
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测定饮用水源水中吡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永忠 《岩矿测试》2011,30(5):596-600
用75μm CarboxenTM-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顶空萃取15 mL水样中的吡啶,萃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离和检测,采用内标法和质谱的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优化了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条件,获得较佳的萃取温度(58.0℃)和萃取时间(40 min)。在优化的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1.5μg/L,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线性范围为2.5~50.0μg/L;饮用水源水和纯水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5.6%~81.3%,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9.60%~12.21%。使用顶空萃取方式可避免样品基体的复杂性,有利于保护萃取头涂层,同时无需使用有机萃取溶剂;使用质谱检测器可减小假阳性带来的影响。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操作简单、环保、灵敏度高,适合用于饮用水源水中吡啶的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970.
The ATLAS III small scale in situ heating test aimed at assessing the thermo-hydro-mechanical (THM) effects on the Boom clay of the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gradients generated in this host rock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geological disposal of radioactive, heat-emitting wastes. This paper presents data on temperature,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otal stress measur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and highlights several interesting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thermal anisotropy and THM coupling in the Boom clay. The test has a simple geometry and well defined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facilitat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modeling studies. These studies included three dimensional coupled THM modeling of the test.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temperature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yields a set of THM parameters and confirms the thermo-mechanical anisotropy of the Boom c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