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深部煤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部煤层地震勘探技术面临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地下成像困难等诸多难点。在分析深部地震资料特点和处理难点的基础上,对如何从深部地震资料中压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提出了利用"减去法"压制多次波和采用"扩大面元叠加"提高信噪比的处理思路,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2.
对于信噪比相对较低的叠前地震资料,利用传统AVO属性交会分析和截距梯度乘积属性分析(即P×G属性)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提取叠前道集AVO属性信息,从叠前部分叠加体出发,根据远近道部分叠加体的相对关系,构建类似P×G属性的远近道差异属性因子,其中近道叠加反映截距属性,近远道叠加差值反映梯度属性,并通过理论模型验证其可以取代P×G属性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AVO分析。最后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某气藏进行实际验证与分析,可知部分叠加数据相比单道道集信噪比明显提高,所以远近道差异属性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道集的满天星现象,从而为信噪比相对较低的地震资料AVO属性分析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In the application of a conventional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 stack, it is well‐known that only one optimum stacking operator is determined for each zero‐offset sample to be simulated. As a result, the conflicting dip situation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and only the most prominent event contributes to any a particular stack sample. In this paper, we name this phenomenon caused by conflicting dip problems as ‘dip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This phenomenon is not welcome because it not only leads to the loss of weak reflections and tips of diffractions in the final zero‐offset‐CRS stacked section but also to a deteriorated quality in subsequent migration. The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stack with the output imaging scheme (CRS‐OIS) is a novel technique to implement a CRS stack based on a unified Kirchhoff imaging approach. As far as dealing with conflicting dip problems is concerned, the CRS‐OIS is a better option than a conventional CRS stack. However, we think the CRS‐OIS can do more in this aspec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workflow to handle the dip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based on a cascaded implementation of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CRS‐OIS and prestack time demigration. Firstly, a common offset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is implemented. Then, a CRS‐OIS is applied to the time‐migrated common offset gather. Afterwards, a prestack time demigration is performed to reconstruct each unmigrated common offset gather with its reflections being greatly enhanced and diffractions being well preserved. Compared with existing techniques dealing with conflicting dip problems, the techniqu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eserves most of the diffractions and accounts for reflections from all possible dips properly. More importantly, both the post‐stacked data set and prestacked data set can be of much better qualit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sented scheme. It serves a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other techniques except that it cannot provide the typical CRS wavefield attributes. The numerical tests on a synthetic Marmousi data set and a real 2D marine data set demonstrated its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94.
提出了可信密码模块软件栈的兼容性设计方案,采用软件工程中的策略模式,在软件栈TSS基础上内置兼容解释器,对应用和TCM的交互进行数据流解析以及数据结构和授权协议的转换,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该方案使得基于TPM开发的可信应用不需修改或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应用于TCM。测试表明,可信密码模块软件栈完成了应用层调用可信功能的透明转换,实现了应用兼容。  相似文献   
95.
克希霍夫法VSP多波联合成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VSP 转换波跟VSP 纵波或常规地面转换波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但传统的VSP成像方法只利用了反射P波信息,而把转换波(反射S波、透射S波)以及透射P波当作影响成像质量的噪音.本文给出了一种VSP共炮点道集多分量地震资料克希霍夫法偏移成像的方法.本方法充分利用了多波(反射P波、反射S波、透射P波、透射S波)信息,根据转换点处四种波同时起跳,能量叠加最大的原理,从接收点分别用向绕射点延拓它们的能量,并将其叠加起来,求得的和最大的一点即反射点.通过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此法成像精度高,信噪比高,且有利于改善剖面的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多个磷石膏渣场工程资料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渣场防渗排渗设计方案。该方案不同于常规方案之处是在磷石膏渣场下游的底部设置了排渗棱体,改善了磷石膏底部的排水条件,使磷石膏渣场的浸润线大幅下降。新方案不仅提高了磷石膏渣坝的安全性,还大幅度降低了渣场的运行费用,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为磷石膏渣场的防渗排渗设计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而且对其他利用尾矿筑坝的渣场的防渗排渗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计算量大,要求有精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一直未走向工业化生产阶段.本文是在具备大型计算机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求取精确的深度-层速度模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维层速度相干反演和三维深度-层速度模型的优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8.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几何构型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寒武-奥陶纪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可划分出3个一级旋回,8个二级旋回,17个三级旋回和多期高频震荡旋回。其中,寒武纪经历了3期二级旋回,早中奥陶世经历了2期旋回。相对于寒武纪,早奥陶世海平面升幅较大。晚奥陶世经历了3期二级旋回:第一期处于海平面低位期,幅度较小;后二期快速上升,直达最高水位状态。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控制着盆地的沉积充填和层序的形成演化,其旋回性与盆地沉积作用的旋回性相一致,并可通过沉积相的演变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9.
应用地震干涉法定位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博  高原  梁建宏  刘杰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6):2292-2300
利用地震干涉法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7.0主震及部分余震进行定位.地震干涉法在可控源地震勘探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震源机制和震源辐射花样的复杂性,在天然地震研究中,地震干涉震源成像应用较少.本研究将地震干涉震源成像技术应用到了天然地震定位中,通过计算原始地震波形记录的特征函数,消除了由于震源辐射花样不同而引起的初动方向不一致性.通过对干涉波形进行偏移叠加,选择互相关型和卷积型两种偏移核函数,分别对震源水平位置和深度进行偏移成像,确定了九寨沟M7.0主震及11次M > 3.5余震的震源位置参数.结果显示,这次地震发生在一个之前未被关注的无名断裂(现已命名为树正断裂)上,研究分析推测,树正断裂与虎牙断裂存在连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
从水平叠加成像、叠前时间偏移以及叠前深度偏移三个方面总结了多分量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水平叠加成像方面,分析了转换波与纵波在道集抽取方面的差异,总结了常用的转换点计算公式,着重对比了由炮检坐标映射地下的转换点以及由地表的网格节点映射地下的反射点两种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化程度.概述了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多分量偏移技术发展以及配套软件的工业应用现状,并对最近发展的层匹配多分量偏移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从射线理论以及波场延拓理论的角度总结了多分量叠前深度偏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标量偏移与矢量偏移的差异,并提出了深度域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