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周辉  杨艳霜  刘海涛 《岩土力学》2014,35(6):1521-1527
在一定的外界荷载作用下,岩石材料的强度会随时间不断降低,在工程上常表现为由于强度的弱化而导致岩体的突发性破坏行为以及岩体的长期强度等不同现象和问题。因此,岩石强度的时间效应研究对岩体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长期稳定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大量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岩石强度演化规律与内在机制,发现岩石强度的损失与岩石本身的固有强度、所受应力状态(屈服接近度)以及应力作用的持续时间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岩石凝聚力和内摩擦角随上述因素变化为核心的岩石强度时效性演化模型。通过对多组试验数据的模拟分析表明,提出的岩石强度时效性演化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岩石强度的演化规律,可以较好地定量反映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强度弱化过程,且物理意义明确,为岩石强度的时间效应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具有空间信息的历史土地覆被数据集是研究土地覆被变化气候与生态效应的基础数据。本文在潜在植被数据和现代遥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垦殖前森林植被可能的分布范围;遴选并量化了影响我国土地宜垦性的主导因子,评估了省域尺度上土地的宜垦性;构建了以土地宜垦性为权重的历史森林覆被网格化重建模型(网格大小为10 km×10km);重建了我国东北三省1780 年和1940 年网格化的森林覆被。结果表明:基于省域森林面积数据,该方法较好地再现了历史时期森林空间格局;与2000 年遥感有林地空间数据对比分析显示,模型重建结果与遥感数据绝对误差的单样本t 检验相伴概率(双尾)为0.12,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模型重建结果与遥感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网格化重建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同时,重建结果准确性评估也表明:1780 年重建结果在县域尺度上的相对误差在-30%~30%之间的县级政区有99个,占县级政区总数(不含无值区)的74.44%,总体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3.
陈梓烽  柴彦威 《地理学报》2014,69(10):1547-1556
中国各大城市交通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预测、引导交通出行需求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西方对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研究已经由基于出行的分析转向基于活动的分析,并且认为家内/家外活动决策与出行需求的产生密切相关;而国内少有从家内/家外活动时间分配的视角透视居民出行需求的产生机理的研究。基于2012年北京市居民日常活动与交通出行调查所采集的第一手数据,本研究以北京上地—清河地区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作日与休息日家内/家外的非工作活动的时间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此尝试对居民非工作出行需求的产生机理进行解读。研究表明:家内活动与家外活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家内/家外非工作活动时间分配受到工作与通勤时长、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并且不同类型的非工作活动的家内/家外时间分配存在内生联系。研究结果将为居民出行需求预测与引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On 22 February 2011, Christchurch City experienced a destructive magnitude (Mw) 6.2 aftershock following the main event of magnitude (Mw) 7.1 on the 4 September 2010. Severe damage was inflicted on the building stock, particularly within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of Christchurch. The strong motion stations around the CBD region and extensive building damage survey information from the Christchurch City Council provided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calibrate a theoretical region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developed and refined to be applicable for New Zealand (NZ) buildings. In this study, data from the building safety evaluation survey conducted by Christchurch City Council are synthesised and processed to extract details on building typologies in the CBD region and the colour tagging assigned to each building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damage. A displacement‐based framework is used to carry out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Christchurch buildings to estimate damage sustained under the recorded ground motions in the February event. As the damage survey indicators were ‘colour tags’, a mapping scheme has been explored to link the observed colour tagging damage statistics with ‘drift‐based damage limit states’ adopted in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calibrate the mapping scheme, which can provide estimates of proportions of buildings likely to fall in different colour regimes w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pose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t is shown that the methodology is reasonably robust,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onfidence in using this approach to predict seismic vulnerability of building stock in NZ.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5.
分别利用Helmert和KTH法模拟试算了不同地形起伏区域内横向密度扰动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形起伏较小的平原或丘陵地带,横向密度扰动的影响一般不会超过cm级,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忽略其影响;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横向密度扰动的影响可达cm甚至dm级,对于cm级大地水准面精化而言,需要考虑其影响。此外,基于Helmert与KTH法解算的结果在地形起伏剧烈的山区差异较大,由于Helmert法计算地形效应时忽略了外区地形质量的影响,其解算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总体而言,在地形起伏剧烈的山区建模时,需利用多种计算方法基于实测数据分别进行试算,通过计算的变密度大地水准面与实测的GPS水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适合该区域的大地水准面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杨文东  张强勇  李术才  陈芳  王刚 《岩土力学》2013,34(9):2629-2637
基于三轴流变试验提出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存在蠕变门槛值、长期强度和非线性黏塑性体等组件。这种复杂的流变模型在进行程序实现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一维的蠕变门槛值和长期强度推广至三维时难于表达、非线性黏塑性部分难于处理等问题。通过引入屈服接近度参数作为蠕变方程分段函数的判别准则,解决了三维情况下蠕变门槛值和长期强度的表达问题;详细推导了黏塑性部分的表达形式,并给出了三维中心差分形式,实现了流变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通过算例验证了程序开发的正确性,对流变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表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7.
熊梅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96-1304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由来已久,后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区域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志的分区书写、区域差异的描述解释、空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和社会过程的深度建构4 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区域地理学演进中遭遇的计量革命与理论创新,实质上是对传统区域学派过分强调区域所导致的静止、孤立的研究僵局的打破与修正,是区域地理学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发展之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和方法深受区域地理学的影响和启发,并形成了连续的地理剖面复原研究、区域的景观文化生态研究、区位与结构—功能体系研究和分区分类分级的综合研究等多个分支。与西方相比,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显得比较滞后,今后应加强对特定地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的深度剖析,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不断拓展研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争取有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切割单元法对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兵  张桦 《海洋工程》2012,30(1):66-74
采用SIMPLEC算法的有限体积法,求解非定常流动的N-S方程,采用k-ω紊流模型,通过模拟均匀无粘性推移质的冲刷和淤积,得到海底管道由搁置在海床上的状态变为悬跨状态这一过程的管道周围局部海床冲刷情况,建立了海底管道局部冲刷的二维数值模型。海底管道从搁置在底床上到冲刷悬空的过程中,管道周围的空间产生了拓扑变化,这给采用贴体网格并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网格重构的传统方法带来了很大困难,而采用切割单元法,把物体轮廓从静止的背景直角坐标结构化网格中切割出去,计算过程中不需要传统意义的网格重构过程。数值模型预测的海底管道周围局部冲刷结果与Mao的物理模型实验实测结果及Liang和Cheng等的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9.
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快速定量评估的RSMSobol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是模型不确定性量化研究的重要环节,其可以有效识别关键参数,减少模型率定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优化效率。然而如何快速有效地定量评估参数敏感性已成为当前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优化的瓶颈。针对传统的全局定量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多参数复杂水文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 建立非参数响应曲面(称为代理模型),再结合基于方差的Sobol 方法,建立了基于响应曲面方法的Sobol 定量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RSMSobol 方法),实现复杂模型系统参数敏感性的快速定量化评估。本文选用淮河流域的日尺度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进行实例研究,采用水量平衡系数(WB),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NS) 和相关系数(RC) 三个目标函数综合评价模拟效果。研究结果显示RSMSobol方法在实现定量全局敏感性分析的同时降低了模型运行时耗,提高了模型评估效率,且与传统定量方法Sobol 方法具有同样的评估效果。该方法的有效应用为大型复杂水文动力模拟系统的参数定量化敏感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为模型参数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Water distribution and gas supply systems are among the infrastructure systems that have many buried steel pipelines. Corrosion gradually appears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pipe walls over the service life of these pipelines, the corrosion is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surrounding soil and the materials that flow through the pipelines. However, due to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and materials, the size of the corrosion region is a stochastic variable. In this paper, using a homogeneous Markov process, a model i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occurrence of corrosion. Then, in combinations with a linear corrosion development model,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pipeline area corrosion percentage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corrosion model, the pipeline seismic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es are predicted. Furthermore, using the random perturbation approach,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the pipeline seismic response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a 200-meter long pipeline i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and its random seismic response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